陳繼峰
(大石橋中心醫(yī)院泌尿外科,遼寧 營口 115100)
比較兩種不同手術方法治療腎癌的臨床效果
陳繼峰
(大石橋中心醫(yī)院泌尿外科,遼寧 營口 115100)
目的 探討兩種不同手術方法治療腎癌的臨床效果。方法 將我院在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50例腎癌患者為實驗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25例。對照組患者采用開放性腎癌根治手術治療方法,觀察組患者采用后腹腔鏡腎癌根治手術治療方法,比較分析兩組患者的術后平均住院時間、平均手術出血量、手術后使用鎮(zhèn)痛藥的平均量以及患者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等相關性指標來判斷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兩組患者的手術全部都成功,其中觀察組患者的術后平均住院時間、手術中的平均出血量以及手術后鎮(zhèn)痛藥使用平均量等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患者比較差異較大,P<0.05。結論 后腹腔鏡腎癌根治手術與開放性腎癌根治手術相比,具有手術中出血量少、患者住院時間短等優(yōu)點,是一種較好的手術治療方法,值得使用與推廣。
不同手術方法;腎癌;臨床效果
腎癌是一種常見的腎臟惡性腫瘤,疾病一般起源于人體泌尿小管上皮中,其中男性患病比例更高,現(xiàn)在治療這種疾病的方法主要是手術治療方法。傳統(tǒng)手術治療方法具有切口大、患者疼痛感強以及恢復時間慢等缺點,隨著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與進步,后腹腔鏡腎癌手術治療方法在治療這種疾病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手術過程中出血量少、恢復時間快等[1],本次實驗研究重點分析兩種不同手術方法治療腎癌的效果。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在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50例腎癌患者為實驗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25例。患者住院前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腰痛、血尿,疼痛部位多在腰部并且多表現(xiàn)為鈍痛感,入住我院后進行了一系列有關的檢查,患者檢查結果為:血常規(guī)以及凝血功能正常,患者對側腎臟功能良好。所選患者中,男32例,女18例,患者年齡在20~66歲,腎癌腫瘤的大小直徑在1.5~5.5 cm,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沒有較大差異,有可比性。
1.2手術治療方法:兩組患者進行手術時都給予其全麻,減輕其疼痛感,患者應該采取健側臥位,觀察組患者采用后腹腔鏡手術方法:患者腋中線的髂棘上1~2 cm處為治療的第一穿刺孔,在這個地方放入30 Olympus的腹腔鏡。切開患者的局部皮膚,向下采用血管鉗頓性分離一直到其后腹腔,如果患者情況特殊,手術操作者也可以用手指擴展后腹腔的間隙。手術者在對應手指指引下在患者的第十二肋緣下的骶棘肌外側部分開第二個穿刺孔,并放入5 mm的Trocar。然后置入10 mm的Trocar在患者腋前線部位處的第三個穿刺孔,還要放入操作鉗。為了顯露出手術視野,需要清除患者腹膜外的脂肪,將患者腎周圍的脂肪囊切除。用電凝刀切斷患側的側椎筋膜,然后進入到腰肌前間隙內(nèi),沿著腰大肌表面向深處游離,找到腎動脈根部然后將其游離,將周圍的相干淋巴結清掃,暫時不對其進行剪斷處理,將腎動靜脈結扎并做離斷。將與腎臟相關的脂肪囊切斷,這時還要向下游離輸尿管,鈦夾夾閉輸尿管后再剪斷,切除后腎臟放到自制標本袋中,將各個切口縫合關閉。對照組患者采用開放性腎癌根治手術治療方法:首先是做一個切口在患者第12肋或者是第11肋間位置,游離腎臟在腎周筋膜與腰肌間位置,分離腎蒂后,清掃干凈腎部門位置有關的淋巴結,然后切除腎蒂內(nèi)腎動脈、靜脈以及輸尿管等,確保完整切除整個腎臟及腎周圍脂肪。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治療效果比較
1.3統(tǒng)計學分析:本次實驗研究采用醫(yī)學軟件SPSS16.0處理分析兩組患者的數(shù)據(jù)資料,兩組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資料采用標準差表示,用t檢驗,當P<0.05時,比較差異大,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的手術全部都成功,其中觀察組患者的術后平均住院時間、手術中的平均出血量以及手術后鎮(zhèn)痛藥使用平均量等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患者比較差異較大,P<0.05。對兩組患者進行6~12個月隨訪后,發(fā)現(xiàn)兩組患者都沒有出現(xiàn)腫瘤復發(fā)以及并發(fā)癥,見表1。
腎癌又叫做腎細胞癌或者是腎腺癌,疾病起因于患者的泌尿小管上皮,是成人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男性發(fā)病率高于女性,這種疾病各個年齡段的人都有。目前的腎癌在臨床上的診斷治療主要借助臨床影像學檢查方法,但是疾病確診需要進一步相應的病理學檢查,現(xiàn)在最主要的治療方法還是手術治療方法[2]。腹腔鏡手術治療方法是一種新型的手術方法,這種手術方法也是多種學科融合與科技發(fā)展的產(chǎn)物,許多醫(yī)師對這種手術方法都已經(jīng)較為熟練,何建秋等也認為這種手術方法非常好,闡述了這種手術取得的治療效果[3]。本次實驗研究所采用的后腹腔鏡手術治療方法下,在患者腰部做三個小切口,并在其內(nèi)插入Trocar作為一個管道狀的工作通道,再使用特制加長的手術器械完成與開放性手術相同的步驟在電視監(jiān)控下,這種手術方法切口小、患者的痛苦也小,更適合患者選用[4]。此次實驗研究中,兩組患者的手術全部都成功,其中觀察組患者的術后平均住院時間、手術中的平均出血量以及手術后鎮(zhèn)痛藥使用平均量等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患者比較差異較大,P<0.05。
綜上所述,后腹腔鏡腎癌根治手術與開放性腎癌根治手術相比,具有手術中出血量少、患者住院時間短等優(yōu)點,是一種較好的手術治療方法,值得使用與推廣。
[1]連新耀.不同手術方法治療腎癌的臨床效果對比[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3,8(9):77-78.
[2]姚銘,葛長官,劉皎林,等.兩種取腎切口在后腹腔鏡腎癌根治術中應用分析[J].國際泌尿系統(tǒng)雜志,2013,33(4):477-479.
[3]何建秋,唐平,何兵才,等.后腹腔鏡腎癌根治術與開放性腎癌根治術的療效對比[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18):141-142.
[4]張曉.腹腔鏡腎癌根治術與開放腎癌根治術的療效比較[D].杭州:浙江大學,2007.
R737.11
B
1671-8194(2016)27-00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