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亞洲++徐杰
摘 要:本文采用黃麻纖維作為摩擦材料增強相,探討了黃麻纖維長徑比對摩擦材料摩擦磨損性能的影響,并對磨損表面進行了微觀分析。結(jié)果表明,麻纖維長徑比對摩擦因數(shù)均值的影響不十分明顯,只是當長徑比為15:1時,摩擦因數(shù)均值略高于其它長徑比情形;比磨損速率總和隨著纖維長徑比的增大呈先減小后增大趨勢,在長徑比為15:1時磨損率取得最小值,即2.95×10-7cm3·N-1·m-1;粘著磨損及疲勞磨損是黃麻纖維增強摩擦材料磨損的主要機制。
關(guān)鍵詞:黃麻纖維;摩擦;磨損;磨損機理
中圖分類號:TB33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832021
引言
隨著人們環(huán)保意識的提高,摩擦材料也向環(huán)境友好型發(fā)展,主要表現(xiàn)為填料、增強纖維等在高溫分解后無毒、無害,不對環(huán)境構(gòu)成負擔。增強纖維是摩擦材料中的重要組份,通過承受載荷、傳遞載荷而有效提高摩擦材料的強度及摩擦磨損性能等指標。因此,增強纖維的種類、改性方法以及纖維的長徑比等參數(shù)尤為重要[1]。目前天然植物以其資源豐富、價格低廉、比強度高等優(yōu)點已引起學(xué)者們的廣泛關(guān)注[2-4]。黃麻纖維屬于天然植物纖維中的韌皮纖維,人稱最好的天然生物纖維之一,其主要化學(xué)成分及物理、機械性能見表1、表2。
本文選用黃麻纖維作為摩擦材料增強相,在對其堿洗處理基礎(chǔ)上,改變其長徑比,探討長徑比對摩擦磨損性能的影響,并進行磨損機理分析,為天然植物纖維增強摩擦材料提供有效的結(jié)構(gòu)參數(shù)。
1 材料與方法
1.1 纖維直徑測量及試樣制備
試驗用黃麻纖維來自浙江安吉正興聯(lián)麻紡織有限公司生產(chǎn),基體材料丁腈橡膠改性酚醛樹脂為山東圣泉-海沃斯化工有限公司生產(chǎn)。為了加強黃麻纖維與酚醛樹脂基體的相容性,對纖維進行堿處理[9]。利用體視顯微鏡(上海儀圓化學(xué)儀器有限公司,YYT-450)對處理后纖維的直徑進行測量,直徑區(qū)間為300~450mm,平均直徑約為400mm。利用剪切機將纖維制成長度為2mm、4mm、6mm、8mm及10mm,備用。
設(shè)定基礎(chǔ)配方中纖維含量為6wt.%,纖維的長徑比分別設(shè)定為5:1、10:1、15:1、20:1及25:1。量取各種原料于混料機中進行攪拌,在160℃、50MPa壓力條件下于熱壓機(吉林省旺達機械有限公司,JFY50)熱壓成型,熱處理后制備成55mm×55mm×8mm的試樣備用。
1.2 摩擦磨損試驗
在定速摩擦性能試驗機(吉林省旺達機械有限公司生產(chǎn),JF150D-Ⅱ型)上分別進行摩擦磨損性能試驗測試。試驗中采用摩擦因數(shù)均值(即在盤溫分別為100℃、150℃、200℃、250℃及300℃時摩擦因數(shù)的平均值)及比磨損速率總和(即在盤溫分別為100℃、150℃、200℃、250℃及300℃時比磨損速率的總和)表征摩擦磨損性能。
利用JSM5310型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摩擦材料磨損表面并進行磨損機理分析。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黃麻纖維長徑比摩擦磨損性能影響分析
可見,黃麻纖維長徑比對摩擦因數(shù)均值的影響不十分明顯,只是當長徑比為15:1時,摩擦因數(shù)均值略高于其它長徑比情形。
比磨損速率總和隨著纖維長徑比的增大呈先減小后增大趨勢,在長徑比為15:1時磨損率取得最小值,即2.95×10-7cm3·N-1·m-1。在摩擦材料中纖維起著承受載荷、傳遞載荷的作用。長徑比小的黃麻纖維在基體中分散較好,比表面積越大,與基體的接觸面積較大,從而能有效提高摩擦材料的強度。但當長徑比過大或者超過一定范圍時,混料時不易均勻,導(dǎo)致纖維團聚纏結(jié)現(xiàn)象出現(xiàn),而且在與基體、填料等進行熱壓過程中,纖維更容易發(fā)生變形,從而影響纖維對載荷的有效傳遞;此外,當纖維與基體發(fā)生界面分離時,長徑比較大的纖維很難嵌入材料或者空隙中去。上述因素均會在一定程度上導(dǎo)致摩擦材料的比磨損速率總和的增大。
2.2 黃麻纖維增強摩擦材料磨損機理分析
在低溫階段(<200℃),摩擦過程中產(chǎn)生的磨屑以及配方中的磨粒會脫落并出現(xiàn)在摩損表面,但這些磨粒很大程度上會嵌入到黃麻纖維或其細胞腔中,因此,由微觀犁切引起的犁溝很少見(見圖2)??梢姡チDp不是其主要磨損機制,這也是天然植物纖維與金屬纖維增強摩擦材料磨損機理的不同之處。
在摩擦過程中,黃麻纖維、配方中各種填料及基體的硬度不同(尤其當溫度升高到樹脂的軟化點后),從而接觸不均勻(見圖2-a、b、c),在高溫、高壓條件下接觸點便形成局部粘著點,粘著磨損產(chǎn)生。
摩擦過程中,摩擦盤表面的微凸體作用在摩擦材料表面,在一定深度的表層材料處于微凸體的拉力、壓力的交變作用,隨著摩擦?xí)r間的延長及盤溫的升高,磨損表面會形成微裂紋并進一步擴展,最終導(dǎo)致疲勞磨損發(fā)生(見圖2-d),從而引起比磨損速率急劇增大。
3 結(jié)論
3.1 摩擦磨損試驗結(jié)果表明
黃麻纖維長徑比對摩擦因數(shù)均值的影響不十分明顯,只是當長徑比為15:1時,摩擦因數(shù)均值略高于其它長徑比情形。比磨損速率總和隨著纖維長徑比的增大呈先減小后增大趨勢,在長徑比為15:1時比磨損率總和取得最小值,即2.95×10-7cm3·N-1·m-1。
3.2 磨損表面微觀分析表明
粘著磨損及疲勞磨損是黃麻纖維增強摩擦材料磨損的主要機制。
參考文獻
[1]Gao Da-wen,Hu Qi,Pan Hongyu etc.High-capacity adsorption of aniline using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lignocellulose-biomass jute fibers[J]. BioresourceTechnolgy.2015(193):507-512.
[2]Zhang Yongbing,Wang Qiang,F(xiàn)an Xuerong etc. Structural changes of lignin in the jute fiber treated by laccase and mediator system[J].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B: Enzymatic.2014(101):133-136.
[3]Pramendra Kumar Bajpai,Inderdeep Singh, JitendraMadaan.Tribological behavior of natural fiber reinforced PLA composites[J].Wear.2013,297(1-2): 829-840.
[4]劉微微,徐杰,楊亞洲.椰纖維增強樹脂基摩擦材料摩擦磨損性能測試及分析[J].農(nóng)業(yè)與技術(shù),2015,35(3):49-51.
[5]金永安,耿琴玉,胡學(xué)梅.苧麻纖維的改性和變性[J].毛紡科技,2004(7):53-55.
[6]姜繁昌,邵寬.黃麻紡紗學(xué)[M].北京:紡織工業(yè)出版社, 1982.
[7]魯博,張林文,曾竟成.天然纖維復(fù)合材料[M].北京:化學(xué)工業(yè)出版社,2005.
[8]PaivaJúnior C Z,Carvalho LH,F(xiàn)onseca V M. Analysis of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polyester/hybrid ramie-cotton fabric composites[J].Polymer Testing,2004(23):131-135
[9]楊亞洲. 仿生啞鈴型黃麻纖維增強摩擦材料[D].長春:吉林大學(xué),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