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約記者
無須揚鞭自奮蹄 砥礪奮進創(chuàng)輝煌——記浙江省國土資源執(zhí)法監(jiān)察總隊信訪室主任楊鐘準
□本刊特約記者
涓涓細流,可以匯成浩瀚大海;平凡腳步,可以走完壯闊里程。
48歲的楊鐘準,其貌不揚,身材有點發(fā)福,是那種走進人群中就很難把他找出來的普通人;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平凡而質樸的中年漢子,有著23年軍旅生涯培養(yǎng)起來的堅毅軍人氣質,在浙江省國土資源執(zhí)法監(jiān)察總隊信訪室主任的崗位上,如同一頭兢兢業(yè)業(yè)、不用揚鞭自奮蹄的老黃牛,深耕八年,砥礪前行,敢打敢拼,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業(yè)。
2010年12月,浙江省國土資源廳分別被國土資源部、省委省政府評為信訪工作先進集體,連續(xù)多年省信訪工作目標管理考核優(yōu)秀。2012年3月,楊鐘準被省委省政府評為2010-2011年度省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個人。2012年12月,被省委省政府信訪工作領導小組、省聯席辦評為全省黨的十八大期間信訪工作先進個人。2015年12月,信訪室和楊鐘準分別被國土資源部評為2011年至2015年全國國土資源信訪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
“部隊23年防空警戒(雷達部隊),轉業(yè)到國土資源系統(tǒng)是保護耕地,轉業(yè)不轉‘崗’,守土有責,一點也懈怠不得啊!”楊鐘準總是把這句話掛在嘴邊,也是實打實地這樣做的。
在領導和同事們眼里,楊鐘準不僅是一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老黃牛,也是一個全身心投入國土資源事業(yè),忘我工作的拼命三郎。
每天清晨,楊鐘準總是比同事們早到1小時,一直工作到晚上8、9點鐘。遇到有上訪群眾,親自認真聽取他們的訴求,常常弄到后半夜;有時來訪者打持久戰(zhàn),連續(xù)半個月天天上門,楊鐘準依然耐心做好說服疏導工作。
提起楊鐘準工作之忘我,有件事情許多同事至今仍記憶猶新:2014年9月,杭城酷熱難當。寧波市多個縣區(qū)20多名群眾到省國土資源廳機關大樓串訪,連續(xù)多天滯留不走。于是,每天一早,楊鐘準就和同事們以及當地政府工作人員一起做群眾的勸返工作,一直到深夜11點,苦口婆心,嘴干舌燥。
當時,楊鐘準的孩子夜校放學后,由于回家路遠,要跟楊鐘準一起回家,只能無奈地在大廳的角落里,邊做作業(yè)邊等爸爸,常常等到疲倦睡著,看得信訪室的同事們心酸不已。而就在這時,由于連續(xù)的勞累,楊鐘準的膽囊炎發(fā)作了,鉆心的疼痛讓他捂住肚子,大顆汗珠從額頭滾落,被同事們送到醫(yī)院急診就醫(yī)。可就是這樣,打了一夜吊瓶的楊鐘準,第二天依然帶病出現在單位,依然耐心地做著群眾勸返工作,領導讓他回去養(yǎng)病,可怎么勸也勸不走他
“他工作起來真是不要命的!”在楊鐘準的老婆眼里,他是個不折不扣的工作狂人。
楊鐘準工作幾乎都是“5+2”和“白加黑”,很少有一個完整的雙休日,每年都有上百天在外地出差,下基層解決群眾土地糾紛問題。即使丈母娘中風癱瘓住院,楊鐘準也忙得沒時間陪護,只能請保姆。
2013年8月,在單位常規(guī)體檢中,楊鐘準被查出原有的甲狀腺結節(jié)有所增大,發(fā)展勢頭有點猛,醫(yī)生也打來電話,希望他盡快動手術切除,以避免病情惡化;他愛人也多次焦急催促他住醫(yī)院開刀??僧敃r,省廳的信訪案子一個接著一個,楊鐘準忙得恨不得一天劈成兩天用,根本無暇顧及自己的身體,于是拖了一天又一天,過了將近一年半,直到2015年的春節(jié),楊鐘準才在老婆和醫(yī)生的催逼下把這個手術動了。當時,醫(yī)生開了1個月的病假單,可他連帶著春節(jié)假期只用了十天時間,又急著回到單位上班了。
幾年來,浙江省沒有發(fā)生一起涉土涉礦重大群體性事件,確保了全省國土資源信訪穩(wěn)定大局。
信訪工作終極目標就是暢通民意渠道,解決群眾合理訴求,維護群眾利益,促進社會和諧。這是一件既累身又累心的工作,有時還要面對一些群眾無端的指責和漫罵,這就需要有堅定的信念和寬闊的胸懷。
楊鐘準深知“群眾利益無小事”,他創(chuàng)造性地在科室干部中開展爭做“三心”人活動:做心系群眾的“貼心人”、維護群眾利益的“暖心人”和化解信訪矛盾的“上心人”,引導黨員干部以嚴格的工作標準,優(yōu)良的工作作風,熱情的服務態(tài)度,積極主動地為群眾解決急事、要事、難辦事。在活動中,楊鐘準也是身先士卒,從自己做起,率領同事們從信訪群眾進門端杯水、讓個座、耐心聽、誠心幫等細小方面入手,給信訪群眾送去溫暖和幫助。
有人說,楊鐘準有“春風化雨”的本事,與上訪者將心比心,把群眾的冷暖放在心上,化解各種矛盾,不辭千辛萬苦,走遍全省偏僻的角角落落。
在寧波市鄞州區(qū)橫街鎮(zhèn)雷莊村村民周某的通訊本子上沒記幾個電話號碼,可一直保存著楊鐘準的手機號碼。60多歲的周某是一位家境貧窮的老上訪戶,因為反映水庫移民安置用地違法歷史遺留問題,2010年開始了上訪之路,上訪次數多達幾十次。而每次到省廳上訪,都會找楊鐘準,而楊鐘準總是熱情接待,解釋疏導,督促地方政府盡快解決。
2012年除夕的前一天,杭城已經年味十足,該上訪人又頂著寒風來到省廳上訪,特地來找楊鐘準主任。不巧,楊鐘準正在外地開會。當他得知周某要見他,立刻向大會請了假,連夜趕回辦公室,和他觸膝談心至深夜。楊鐘準了解到他生活困難,已經身無分文時,就毫不猶豫掏出了身上的200元給他,讓他第二天買張車票回家,好好過年。至今,周某提起此事還是飽含熱淚。
2011年2月,衢州市柯城區(qū)航埠鎮(zhèn)墩頭村村民程某多次來省國土資源廳上訪反映反映鄰居違章建圍墻、要求給予安排建設用地指標,建住宅等問題,并多次滯留廳機關,甚至睡在廳大門口。
由于涉及鄰里糾紛等問題,楊鐘準決定去她家現場走訪調解。調查后,楊鐘準發(fā)現信訪人上訪的原因是未批準擅自在自己承包地上建房,隔壁鄰居舉報后被國土部門制止。同時,通過走訪也發(fā)現該戶住宅困難,三個小孩大了,原住房小,正借住在鎮(zhèn)政府安排的宿舍,符合農村村民建房條件。了解情況后,楊鐘準對她未批先建的行為提出批評,肯定國土部門的制止行為是依法履職。同時,積極協調當地政府盡快審批宅基地,對農村最難處理鄰里圍墻糾紛問題,與鄉(xiāng)鎮(zhèn)、村干部一起調解,通過互讓化解。這讓程某最終心服口服,感激不盡。
楊鐘準率領的信訪室一直努力化解陳年積案,贏得群眾無數次點贊。據統(tǒng)計,從2010年至2015年,全省國土資源系統(tǒng)共排出信訪積案1363件。截至2015年底,共計已化解1340件,平均化解率為98.3%;調查處理做出復查復核意見456件,息訴息訪率95%以上。通過這幾年的積案化解和復查復核工作,一大批涉土涉礦歷史遺留問題得到依法依規(guī)合理解決,維護了群眾合法權益,化解了矛盾糾紛,減少了社會不穩(wěn)定因素,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成效,近5年來省廳受理信訪量呈兩位數持續(xù)下降,全省國土資源信訪形勢不斷好轉。
2015年11月16日上午,東陽市畫水鎮(zhèn)畫溪二村村民老王一臉喜氣地向省廳信訪室駐省信訪聯合接待中心贈送了錦旗,感謝信訪室工作人員督促解決了信訪人2015年6月到省信訪聯合接待中心上訪的信訪事項。楊鐘準陪同省廳領導熱情地接待了這位信訪人。
原來,老王戶一直住在解放以前的老房子里,占地僅20多平方米,屬于危房,兒子已經30多歲,因無新房至今未能娶妻結婚,多次向有關部門申請建房,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楊鐘準和他的同事們耐心聽取了群眾的訴求,及時聯系當地國土部門核實情況,并要求國土部門積極配合當地政府依法妥善解決信訪人宅基地問題。因此,當宅基地通過了審批,并放樣打樁,信訪人就專程來杭送來錦旗和感謝信,表達解決問題后興奮和感激之情。
2015年最后一天,人們都興奮地奔向娛樂場所或者在家悠閑看著跨年晚會,而楊鐘準卻在省廳大樓成功地勸返了一對來自溫嶺濱海鎮(zhèn)定海村的上訪夫妻。這對姓應的夫妻從今年8月已多次到省廳機關大樓上訪,期間還作出了攔截廳領導的異常上訪行為。12月31日下午,該夫妻再次攜帶被褥、電飯煲、醫(yī)療設備等物品來省廳上訪,到晚上8點多,還沒有離開。楊鐘準一直和信訪人夫妻聊天,做思想疏導解釋,放棄了和家人守歲跨年的機會,最終成功地把他們勸回了家,而楊鐘準的工作并沒完,他又和溫嶺市政府及國土部門進行了電話溝通,協商解決辦法。
2016年,楊鐘準已經瞄準了新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