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雙平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7-172-01
一、繪本的認識
1、什么是繪本?“繪本”顧名思義就是“畫出來的書”。即指一類以繪畫為主,兼附有少量文字的書籍。它是用圖畫與文字共同敘述的一個完整的故事,是圖文合奏,是透過圖畫與文字這兩種媒介在兩個不同的層面上交織、互動來講述故事的一門藝術。
2、繪本的特點。從文學的角度來說有文學性、生活性、教育性、情趣性。
從美術的角度說,有美術表達形式的多樣性、物像形態(tài)的生動性、色彩鮮明的協調性。
從結構的角度看,精美完整(封面、封底、環(huán)襯、扉頁、獨頁、跨頁等)。
二、繪本閱讀教學策略的探索
對待同一本繪本孩子們也許有截然不同的閱讀狀態(tài),或是囫圇吞棗、匆匆翻過,或是目不轉睛、頁頁細翻。沒有教師的指導,很難培養(yǎng)起學生對閱讀的濃厚興趣,也很難形成良好的閱讀方法。教師根據繪本與孩子的特點設計豐富多樣活動,讓孩子帶著好奇、興奮的心情,融入繪本的故事情境,培養(yǎng)孩子的語文綜合運用能力。
1、賞圖——感受形象之美。好的繪本,圖畫設計拓展了文字的描述,使故事更加豐富、生動、形象,即使是一個不識字的孩子,單靠“讀”圖畫,也可以讀出個大概來,因此,在開展繪本閱讀時,要特別注重引導孩子欣賞繪本上的圖畫及許多細節(jié)。
(1)封面是最先映入讀者眼簾的,如《如果地球被我們吃掉了》封面上小女孩她的手上拿著刀叉,而餐盤里只有地球,由封面中的圖畫猜想故事,讓課堂更加形象生動。
(2)環(huán)襯是封面與書芯之間的一張襯紙,很多繪本的環(huán)襯上也畫有圖畫,不要一翻而過,實際上,繪本的環(huán)襯不但與正文的故事息息相關,有時還會提升主題。例如《小豬變形記》的環(huán)襯是小豬和它將要變成的動物,讀故事時,可以讓學生先觀察,猜猜和故事內容有什么聯系,會使得課堂變得更加有趣。
(3)扉頁就是環(huán)襯之后、書芯之前的一頁,上面一般寫著書名和作者的名字,還有一些相關的小圖片。扉頁包含著豐富的信息,有時還會講故事。如《猜猜我有多愛你》扉頁圖畫暗示著大小兔子快樂玩耍,在精神得到滿足后才有了下面小兔的提問。
(4)每一個孩子都是讀圖畫的天才,只要故事在圖畫上表現出來,那么孩子的眼睛就會發(fā)現它們。在繪本閱讀的過程中應尊重每個孩子的不同感受,鼓勵他們將自己比擬成故事中的角色讓孩子也自然地融入到故事中去。
(5)有的繪本,把故事的結尾延續(xù)到了封底上,為孩子們留下了想象空間。因此繪本的封底不容錯過。封底大部分與封面相呼應,有的甚至需要與封面連在一起欣賞討論,有的則是故事的結尾與延續(xù)。如《海盜兔子小亨利》的封底,在一面海盜旗上,海盜的骷髏頭上赫然豎著一對長而厚軟的兔子耳朵,這與我們印象中的海盜旗幟相似而又不同,呼應了故事內容。
2、讀文——體會語言魅力。繪本閱讀的推廣者們建議:教師得先為兒童讀故事。因為繪本是通過優(yōu)美的語言和圖畫表現出來的,當教師把繪本所表現的最好的語言用自己的聲音,用自己的感受來講述時,這種快樂、喜悅和美感才會淋漓盡致地發(fā)揮出來,繪本的體驗會永遠地留在孩子的記憶當中。對孩子而言,聽別人朗讀故事是一件輕松沒有壓力的事。在教師示范朗讀后,要逐步引導學生與教師共讀,感受語言的節(jié)奏美。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其語言的魅力,激發(fā)閱讀的興趣。受到文學語言的熏陶,積累文學的語言。
如在《犟龜》的繪本閱讀教學中,老師對文中大段閱讀的文字,朗讀給學生聽,讓學生感受的景物的美,烏龜和動物們的對話讓學生來讀,體會烏龜的堅持,師生一起來讀“它爬呀爬呀,爬呀爬呀,爬呀爬呀……”既能推動課堂氣氛,又能體會到烏龜對于目標堅定不移的追求。通過聽教師讀,師生共讀以及自己讀等多種朗讀方式,讓學生感受語言,積累語言,同時學會運用這樣的語言。
3、猜想——擴寬學生想象的空間。猜想是繪本閱讀的重要方法。繪本故事情節(jié)不斷發(fā)展變化,有的地方能猜得到,有的地方卻出人意料;有的看到標題,可以猜想正文;有的讀了開頭,能猜測文章的結尾;有的讀了上段,能猜測下段。因此,在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在教學中,選擇最富想象的部分,讓學生在閱讀中不斷的“讀——猜——想”,遐想文字以外,圖畫以外的世界,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在《雪地里的腳印》繪本閱讀教學中,讓學生想象為什么這匹狼想寫一本關于好狼先生的故事,學生覺得因為這匹狼太孤單了沒有朋友。最后狼打開門,發(fā)現了和它所寫的一樣的情景,在雪地上有一串腳印,后面會發(fā)生什么呢,引導學生進行了想象。在《我的幸運一天》講授時,講到當狐貍打開門,小豬驚訝地發(fā)現他敲錯門了,胖乎乎的小豬與饑餓狡猾的狐貍四目相對,會產生什么樣的表情、動作,心理,接下來將會發(fā)生什么……通過觀察,學生們開始了一陣極具想象力的回答。當然,想象不能是無節(jié)制的亂想,要圍繞著故事情節(jié)展開。
4、創(chuàng)編——觸動學生創(chuàng)作的靈感。葉圣陶先生說:“教材無非是個例子。”繪本閱讀也不例外。在大量的閱讀之后讓孩子也參與其中進行創(chuàng)作,或改編已讀繪本中的任意一本,情節(jié)和內容可以與原內容完全相反;或對某些繪本中沒有明確結尾的故事進行續(xù)編,并仿照其中的句式;或沒有參照摹本,完全是自發(fā)性的創(chuàng)編,內容可以是生活事件、個人感受、想象創(chuàng)造及故事創(chuàng)作等。
5、表演——演繹心靈深處的真、善、美。繪本的價值和魅力在于:它沒有一句教條,卻能滿足學生成長的需要;沒有一絲說理,卻能啟發(fā)學生的深入思考;沒有一點兒喧鬧,卻能激起學生的會心大笑。在繪本的故事里,演繹的永遠是人們心靈深處的真、善、美。孩子在表演中深深體會到繪本中角色的豐富內心,使得學生的情感得到了升華,埋下影響終生的良好感情。
在繪本閱讀中引導孩子通過看圖、朗讀、猜想、創(chuàng)寫和表演,讓學生的各種能力得到一定的培養(yǎng),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最大限度地提高閱讀質量。在閱讀中發(fā)展視、聽、語言、思維、想象、審美及觀察等能力。當閱讀把快樂帶給學生時,就把無可估量的巨大精神財富帶給了他們,就為他們建造起了自己的精神空間與心靈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