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勇波 曾秋紅
摘 要:高校體育課程教學中,田徑教學是重要的組成部分,田徑運動是其他體育運動開展的前提和基礎。當前素質教育不斷推進,田徑教學也有著自身的意義與價值。目前高職院校田徑教學遇到了困境,本文對這些困境及問題進行分析,提出有效的解決策略,希望能夠對高職院校田徑教學的順利開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職院校;田徑教學;困境;對策
一、高職院校田徑教學的困境
1.教學理念不明確
在傳統觀念中,人們通常將田徑與競技比賽畫上等號,卻沒有認識到高職院校的田徑教學與競技比賽是有很大區(qū)別的。有些體育教師還認為田徑教學可有可無,可以利用素質練習代替田徑教學。這些否定田徑教學的觀點也會對學生的思想認識產生影響,導致學生逐漸失去對田徑學習的興趣,使得田徑教學的開展受到限制,田徑教學的重要地位也會逐漸喪失。
2.教學模式陳舊單一
當前高職院校中的田徑教學依舊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技術指導為主,忽視田徑強身健體的作用。傳統田徑教學中注重經濟項目,只是進行跑、跳、投等技術統一性的訓練。但是,由于學生的身體素質等方面存在差異,如果使用相同的模式和標準教學,對于一些學生而言,其難度是比較大的,也制約了學生運動能力及綜合素質水平的提升,甚至使學生形成了一定的心理負擔。
3.教師的素質水平有待提升
高職田徑教學的開展需要體育教師充當主角,教師的素質水平將直接影響到田徑教學效果的順利實現。當前大部分高職教師對田徑教學不重視,一部分教師并不是田徑專業(yè)出身,對田徑的實質、價值等無法準確地理解和把握。另一部分教師在田徑教學中使用的只是傳統的教學方法,單一、重復、不注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不利于高職院校田徑教學的順利、高效開展。
二、高職院校田徑教學的有效對策
1.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高職院校的教育目標就是為社會培養(yǎng)高素質的綜合性人才,實現學生的身心全面發(fā)展。高職體育田徑教學也應堅持這一目標,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教學需要注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滿足學生的多元化、發(fā)展性需要,使學生對田徑學習更加感興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認識到田徑教學與其他教學內容是不同的,田徑教學能夠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形成堅強的意志。實現“競技體育”向“終身教育”的轉變,對學生進行動態(tài)化的評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學生的長遠發(fā)展,讓學生認識到田徑運動的意義。
2.轉變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
要使學生對田徑學習產生興趣,就需要積極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進一步豐富教學內容,注重田徑教學內容的趣味性、知識性;根據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優(yōu)化田徑教學內容,豐富教學資源。
在田徑教學中,定向越野是體育教育者比較熟悉的項目之一,具有一定的趣味性、競技性以及健身性,可滿足高職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需要。田徑跑步教學中,也可以利用定向越野的形式進行,以提高學生的參與性,能夠提高學生的速度、耐力等,實現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由于田徑項目比較多,課時少,可以分項目設置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以及身體情況等,選擇不同的田徑項目,強化學生的體驗,使學生獲得成就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田徑教學順利開展。
3.強化體育教師的素質水平
高職院校的田徑教學要實現良好的效果,就需要全面提高教師的素質水平,體育教師需要有強健的體魄,良好的性格,掌握多種體育技能,專業(yè)知識扎實等。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全面了解學生的身心特點,促進田徑教學水平的提升。注重教師的再教育,安排多種形式的田徑研究活動,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高職院校的田徑教學應積極改革與發(fā)展,認識到田徑教學在體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轉變教學理念,優(yōu)化教學方法和內容,全面提升教師的素質水平,強化學生的對田徑學習的興趣,提高高職院校田徑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楊文敏.高職院校田徑教學面臨的困境與對策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7):192.
[2]劉 琪.高職院校田徑教學面臨的困境及其對策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0(18):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