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吉桃
摘 要: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與發(fā)展,我國的教育改革也有條不紊地展開著,教材內容的改革也逐步與時代接軌,呈現多元化的發(fā)展趨勢。新時代的教材改革意味著更注重學生的自主性,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對學生將來的學習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研究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中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對我國的教育改革意義重大。
一、“解決問題的策略”的教學意義
1.教育價值
通過學習和做題,學生必定會具備一定的數學學習經驗,但那只是較為淺層次的數字概念的轉化,并不是策略。只有培養(yǎng)出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才能解決某一類題型的問題,而不是單獨某一道題目的問題。所以培養(yǎng)學生的策略意識是教育價值的表現之一,能培養(yǎng)學生靈敏的思維。
2.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創(chuàng)造力
高效的解題策略有利于小學生發(fā)現學習的趣味,形成一個良性的學習狀態(tài)。通過不斷地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也有利于小學生形成一個較為全面的學習、思考策略,其創(chuàng)造能力也就能夠得到更早、更好的開發(fā)。
二、“解決問題的策略”的主要內容及其效果
在此,我們僅分析“解決問題的策略”中的幾個典型策略:
1.畫圖列表法
在教學中,常見的解題策略是“畫圖”“列表”,這也是學生常用的解題技巧。所謂的畫圖列表法是把圖像或是相關的信息進行對比,把題目的已知條件、未知條件全面地展示于學生的面前,從而幫助學生理清解題的思路,摸清題目的關系,找到解題的切入點,實現高效、快速地解題。
2.轉化法
轉化法,即把正常運算的方法進行逆算表示,有利于鍛煉學生的解題思維。如“7×9=63”通過轉化就是“63÷9=7”。因此,我們可以說“轉化法”是一種有效、變通的簡化解題策略,廣泛地運用于求和題型運算中。又如式子“5×4+4×2=?”的混合運算,平常的思維是走傳統計算的程序,先進行乘除運算,再進行加減運算,整個計算過程由三部分組成。但是通過學習乘法分配律,學生就可以把該式子轉化成“(5+2)×4=?”的形式再進行相關的運算,整個過程只需兩步走,快速地得出了答案。在進行教材解題的講解時,教師應多多介紹和演示“轉化法”解題策略,幫助學生熟練地掌握“轉化法”解題策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3.假設替換
雖然小學數學教育是數學學習的入門階段,但仍然非常重要,老師要注重學生的解題技巧的培養(yǎng)。而長時間的替換假設教學,有利于學生多元化思維的培養(yǎng),提升學生的解題技巧。把策略的應用與實際的生活相結合,使得抽象的數學學習變得具體化,形成數學邏輯思維能力,使得理論與實踐更好地結合在一起,讓小學生在觀察、發(fā)現、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同時提升數學學習的能力,通過問題的現象發(fā)現其本質。
三、教材“解決問題的策略”的設定
在蘇教版的小學數學教材中,“解決問題的策略”都集中出現于單元總結中,且其變現形式是多樣化的。如把假設替換和圖形表格結合在一起,能幫助培養(yǎng)學生多種解題方法、解題能力。就例題的編寫來說也是多樣化的,但越來越傾向于與實際生活相聯系,通過生活問題引出要解決的問題,讓學生學會自主解決問題。在實際的教學中,部分教師也會讓學生進行板書解題,演示例題的解題過程與方法,對不同的解題策略和方法進行分析,從而讓學生在自我理解、自我反思的解題過程中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尋找出適宜自身發(fā)展的解題方式,促進學習效果的鞏固。
總而言之,通過研究蘇教版小學數學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我們發(fā)現“解決問題的策略”有利于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讀題難、做題難”的困境?!敖鉀Q問題的策略掃”清了學生與題目之間的認知障礙,使得問題更加直觀、清晰地擺在了學生的面前,讓解題之路更加順暢。這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和數學思維能力,有利于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樂培霞.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中“解決問題的策略”的研究[J].教育觀察(中下旬刊),2014,(3):75—76.
[2]戚中艷.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中“解決問題的策略”的研究[J].好家長,2015,(7):67.
(作者單位:江蘇省豐縣華山鎮(zhèn)蔣樓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