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杰
摘要:本文結(jié)合小學語文教學實踐,對如何進行巧妙引導滲透、讓學生如何有話可寫、如何擬好題目、如何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等方面進行了探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觀點、操作方法與大家交流探究,以期能夠拋磚引玉。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0-0090-01
1.如何進行引導滲透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小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nèi)容或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用恰當?shù)恼Z言文字表達出來。"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自覺動腦、動手能力差,還不知道有意識地去看、去聽、去想,這就需要老師去引導,去滲透,引導學生積極地去觀察、分析周圍的人、事、物和別人交流溝通,親自去觸摸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結(jié)合實際教學中學生的知識反饋的情況,及時地適當?shù)貪B透一些新知識。當然,教師也可以通過朗誦入境、感情交流、角色表演、音樂渲染和媒體展示等方式對學生進行巧妙引導滲透,這些活動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而且有助于老師了解學生的環(huán)境意識狀況,引導學生實踐積極的環(huán)境行為。
2.豐富積累,讓學生有更多的寫作素材
2.1留心生活。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生活是寫作的沃土,割裂寫作與生活的關(guān)系,就會使寫作失去生存的土壤,這朵寫作之花終將枯萎。我們要教會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生活的每個人、每件事、一花一草、一樹一木,留心每個生活細節(jié)、活動場景,將這些收錄在自己的頭腦中。這樣,在寫作時,學生就可以從頭腦中擷取相關(guān)素材,就不會出現(xiàn)沒有內(nèi)容可寫的現(xiàn)象了。
2.2大量閱讀。"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單說寫作程度如何是沒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問那難以捉摸的閱讀。"閱讀是一個不斷提取、分析、整理與內(nèi)化的過程。在閱讀中,學生可以接觸到更多優(yōu)美的詞語、精彩的段落,可以領(lǐng)會文章意境之美、感情之真,可以體會作者用詞的巧妙與精煉,以將這些充分地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教材就是學生閱讀最好的例子,我們要精講少講,讓學生有更多閱讀的時間,讓學生在閱讀中體會、品味、領(lǐng)會、內(nèi)化,真正為我所用。
3.加強指導,讓學生掌握寫作方法
寫作并不是素材的簡單堆砌,而是需要運用一定的方法與技巧,將這些素材進行再加工與再創(chuàng)作。這些方法與技巧的掌握與運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教師加強指導與滲透的。一是學習課文時加以滲透。文章只是一個例子,意在通過教師的講解來讓學生掌握這一類文章的學習。在教學時,我們不要只忙著分析,而是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向?qū)W生分析課文的寫作特點、方法、技巧等,并讓學生在課下閱讀作者的其他文章,或者不同體裁的文章等,在比較中來進行分析。二是進行專題指導。如描寫人物,教師可告訴學生從哪些方面來描寫,并引導學生積極收集自己在閱讀教材與課外閱讀中的相關(guān)片段,在課上朗讀,在全班展開積極的交流與討論。這樣的專題訓練更利于學生方法與技巧的掌握。
4.課堂習作與課外習作有機結(jié)合
多讀多寫是盡快提高讀寫能力的重要途徑。為盡快提高學生讀寫水平,在指導學生大量閱讀,并寫好讀書筆記和小練筆的同時,注意抓好以下四點:
4.1積累素材。生活是寫作的源泉。為豐富學生的生活積累,我有目的地組織學生參加剪紙、繪畫、書法、攝影、手工制作、科技發(fā)明、參觀訪問、自然觀察、勞動實踐、愛心捐助等各種活動,使學生通過實踐,體驗生活,積累素材。此外,還要求學生平時多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多寫觀察日記和隨筆。
4.2訓練書寫。為提高快速習作的書寫速度和書寫質(zhì)量,在寫字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
①嚴格要求握筆姿勢和坐姿。
②正確使用田字格規(guī)范練字。
③指導學生寫好橫豎撇捺,并且對筆畫的起筆、行筆、收筆嚴格強調(diào),落實到位。
④合理安排字的結(jié)構(gòu)。如,獨體字,筆畫安排要緊湊,間隔要均勻,寫好主筆劃;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要練習好每一個偏旁部首,同時要分析好兩部分的寬窄與高低,注意筆畫的伸展與穿插;上下及上中下結(jié)構(gòu)的字,要練好字頭字底,注意上下對齊和上下比例;半包圍和全包圍結(jié)構(gòu)的字,要注意包圍和被包圍部分的互相照應、筆畫的長短和結(jié)構(gòu)的協(xié)調(diào)等。
4.4注重課外習作的連續(xù)性和實踐性。一是課外習作要緊扣課堂快速習作的訓練序列來進行;二是選材范圍要緊扣班級的主題實踐項目,使課外習作真正成為課堂快速習作的補充和延伸。
該研究歷時三年,取得了明顯成效,一是說學訓練,增強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二是擴大閱讀,開闊了學生視野;三是快速習作,提高了學生寫作素質(zhì)。
在快速習作訓練課上,學生開始感到了知識的匱乏和經(jīng)驗的不足,于是產(chǎn)生了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強烈愿望。為滿足學生愿望,我們在班級中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豐富了學生的生活體驗和素材積累。而鼓勵學生平時多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多寫日記和隨筆的做法,則使學生在日常生活和社會實踐中,通過觀察和思考,提高了認識,明辯了是非。
為提高全班學生的習作水平,還在快速習作訓練課上,讓提前交卷的學生寫出自己的寫作體會,并選派代表在班內(nèi)發(fā)言,使學生經(jīng)歷了由說到寫,從寫到改,由改到議的全過程。在交流寫作體會時,有的說出了自己的奇妙構(gòu)思,有的說出了自己的行文妙法,還有的說出了改文心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雖然不能人人發(fā)言,但卻從他人的發(fā)言中得到了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