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燕
摘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是多樣的,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感悟。依據(jù)這些教育理念,教師采用怎樣的閱讀教學方法與學生獲得怎樣的學習效果是密切聯(lián)系的,因為每一種閱讀教學方法都應由教師根據(jù)教材和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下面我就多年以來在語文閱讀教學方面積累的看法談談。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0-0088-01
1.引趣激興,創(chuàng)設情境
學生一旦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把讀書看成是一大樂事,就會釋放巨大的潛能,覺得越讀越有興趣,越讀越想讀。有了這樣的日積月累,何愁語文知識不豐富,語文閱讀能力不提高。在閱讀教學中,如何引起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呢?我認為要在閱讀前、教學中和教學后三個階段下功夫。閱讀教學前,教師要調動學生的已知對課文內容進行預測、產生猜想。最常見的方法是讓學生看著課題,想想會產生什么問題,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讀讀課題,猜一猜課文會怎么寫?當學生帶著一種強烈的疑問進入閱讀,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圍繞文本中心意圖,不斷提出疑問或話題,使學生不斷產生閱讀愿望。當學生懷著某種愿望或為達到某種愿望而進入閱讀活動時,他的整個閱讀過程會始終充滿著閱讀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終保持著閱讀興趣,閱讀成為學生輕松愉快自主建構的過程。閱讀教學結束后,教師要根據(jù)所學內容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相關內容的興趣,將學生閱讀的視野拓展到更廣闊的領域。這樣,學生就會始終保持自主探索的濃厚的閱讀興趣。這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2.培養(yǎng)多樣的閱讀類型
拓展閱讀的類型往往分為三種:一是與課文內容相關聯(lián)的補充性拓展;二是與課文表達形式相類似的遷移性拓展;三是具有比較鑒別意義的比較性拓展。教師要根據(jù)不同的目的選擇相應的拓展閱讀的類型和形式。小學語文學習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對表達形式的學習模仿,并通過閱讀學會閱讀,因此更應重視遷移性和比較性的拓展。教師有必要選擇推薦那些和課文形式相類似的內容,引導學生主動閱讀。
把教材中的課文前后串聯(lián)起來,重新進行閱讀比較,也是一種有效的拓展閱讀,可以促進知識的歸類,提高思維的概括水平。烏申斯基說過:"比較是思維的基礎。"教師要善于選取相關的教學資料,把內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聯(lián)系的讀物加以對比,使學生由此及彼、組合積累,實現(xiàn)類化、遷移。
此外,我們應該看到,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閱讀方式已經多樣化。網絡環(huán)境下的語文拓展閱讀教學將成為學生主動學習的一種方式。網絡信息資源的海量化、種類繁多和時效性強的特點較好地解決了閱讀材料問題。網絡特有的超文本鏈接方式、強大的檢索功能,使得學習者可以更為高效地檢索有關信息,并獲得信息判斷、篩選等能力的鍛煉。網絡交互性為閱讀者提供了更為開放的互動對話,尊重每一個獨立個體的發(fā)言權。這樣,整個學習過程突破了狹小的教室空間與短暫的課堂時間局限,開拓了學生的視野。
3.合理安排閱讀時間
當前,拓展閱讀材料的選擇、時間的安排基本上還是由教師說了算,學生還處于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而且教師在確定拓展閱讀材料時,很少考慮到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能力,使學生閱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都受到了影響。另一方面,教材中有些課文的分量較重,對學生來說,學好課文已經花費了很多精力,但有些老師為了進行拓展,又于教材之外引入了新的內容。這樣一來,由于拓展閱讀只使用了簡單的"加法",從而使學生的閱讀時間增加,負擔明顯加重,引起了一部分學生的反感。
4.組織學生開展朗讀展示活動
我們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除了課前悉心準備,課堂上有效指導外,課余,組織學生開展朗讀展示活動,不但可以增強展示學生的自信心,獲得滿足感,促進朗讀的積極性。而更多學生則在榜樣的影響下,自然而然激起朗讀的欲望,"我也可以讀得這么好!""我可以讀得更好"等念頭在學生的腦中閃現(xiàn),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整體朗讀水平的提高。
優(yōu)秀學生的范讀是學生提高朗讀能力的最好榜樣。如我班一位男生在縣組織的交通安全知識演講比賽中獲得一等獎,別一位女生在縣組織的講故事比賽了獲得二等獎,這些學生朗讀水平自然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我就為這些學生搭建一個展示的舞臺,如利用晨讀時間,每天專門安排十五分鐘,由這些"朗讀高手"輪流展示課文的朗讀,有時也請這些同學帶領全班朗讀。在優(yōu)秀同學的帶領下,全班有感情朗讀的氛圍更濃了,其他學生的朗讀積極性也大大增強。當然"朗讀高手"涉及的面可以廣一些,除了這幾個學生,班里其余優(yōu)秀的學生都可以上,甚至是進步比較大的學生。此外,我還利用班隊課開展美文誦讀,經典誦讀,講故事比賽等多種形式的活動。這樣一來,既是對優(yōu)秀學生的鼓勵,更能對其他學生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當自己朗讀的時候,自然而然會比平時更認真了,更專注了,讀得也更好了。
葉圣陶先生說:"令學生吟誦,要使他們看作一種享受,而不看作一種負擔。一遍比一遍讀得入調,一遍比一遍體會親切,并不希望早一點背誦,而自然達到純熟的境界。抱著這種享受的態(tài)度是最容易得益的途徑。"這便是語文課朗讀所應追求的境界。若想要追求這一境界,我們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在指導學生朗讀上下功夫,尋找有效的方法,讓我們的小學語文課堂書聲瑯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