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江平
摘要:“班班通”是一線教師將網(wǎng)絡教學與課堂教學結合實現(xiàn)混合教學的基本條件和必由之路。"班班通"實現(xiàn)教育教學將徹底打破教室、教師、校園的界限,實現(xiàn)局域、城域無界限。
關鍵詞:班班通;小學語文;運用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0-0081-02
"班班通"的到來,使多媒體技術走進校園,走進課堂,走進學生的世界。"班班通"以其獨特的功能:高清晰的圖片、高音質的音樂、高性能的動畫將圖文并茂、聲形并茂的教學方式傳遞到小學語文課堂。
1.班班通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信息化時代的今天,傳統(tǒng)的黑板加粉筆的枯燥的教學已跟不上時代的節(jié)拍,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教育現(xiàn)代化是推動基礎教育改革的關鍵,各地中小學紛紛裝備了"班班通"工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恰當運用班班通,以其直觀形象、動態(tài)性等特點,生動而充分地展現(xiàn)課文的思想意境美、藝術形象美、語言結構美,將課文的內容以聲感、形感、色感、動感直接作用于學生的感官,使其在學生的大腦里留下鮮明的形象。從而使學生 為之動情、愉快、振奮,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才能達到新課標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2.班班通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2.1“班班通”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蘇聯(lián)心理學家贊可夫主張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十分重視學生的"情緒生活",設法造成一個愉快的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運用班班通進行小學語文教學,便能創(chuàng)設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使學生"愛學"、"樂學",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如我在教學《長城》一文時,學生對這一工程的"雄偉"與"巧妙"體會不深,對我國古代人民勤勞與智慧的感受也很膚淺,我用班班通展示長城的課件,出示了長城的遠景圖,近景圖包括條石、方磚、垛口、了望口、射口。學生十分感興趣,認真的欣賞著形象逼真的圖片,從長城遠景圖片等能很深地體會到這一工程的"雄偉",從長城的結構能深深地體會到工程的巧妙。學生這時會情不自禁地贊嘆我國人古代勞動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
2.2“班班通”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想象,是借助表象在腦中創(chuàng)造新形象的心理過程,班班通可以為學生提供生動的表象,以激發(fā)他們插上想象的翅膀,積極主動地去思索、去創(chuàng)造的熱情。
小學語文教學,在發(fā)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也要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必須貫穿于語言訓練之中。但小學生的思維以感性認識為基礎,沒有外界媒體的刺激、啟迪,他們思考問題時,經(jīng)常出現(xiàn)思維障礙,有時還會出現(xiàn)思維不完整現(xiàn)象。使用班班通引導,會啟開學生思維閘門,收到豁然開朗的效果。
例如在教學《香港,一顆璀璨的明珠》一課時我在班上展示我制作的課件,一幅幅生動畫面,把學生帶到課文中所描繪的境界中去,那么課堂一定會出現(xiàn)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講香港夜景一段時,首先讓學生閉上雙眼,關掉電燈,拉上窗簾。老師邊倒數(shù)五個數(shù)邊放課件,當學生睜開雙眼,一幅霓虹閃爍、車水馬龍的香港夜景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伴隨著優(yōu)美悅耳的配樂朗誦,學生仿佛置身其中,喜愛之情油然而生。
2.3運用班班通設備,突破教學重點難點。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往往會為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解決一些很抽象的問題,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學生"啟而不發(fā),思維受阻時,還易產(chǎn)生疲勞感甚至厭煩情緒,教師可使用多媒體以活化課文內容情景,變抽象為具體,化難為易,激活學生思維,幫助其充分感知體驗。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班班通設備的應用使教學的指導有了針對性,也可以實現(xiàn)語文教學中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等,同時讓呆板的課堂活潑化,讓學生處在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中。
如《美麗的武夷山》一課中,武夷山的險、奇和武夷山的水清、靜,用口頭表達很難使學生理解,這時運用班班通電教設備輔助教學,把武夷山的影片或圖片分階段展示出來,武夷山的險、奇和武夷山的水清、靜就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通過這些過程的演示,學生一目了然。利用較少的時間,解決了教學難點。
2.4"班班通"促進了學生與文本的交流。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鑒于語文的這一教育特點,合理有效的運用"班班通",就可以實現(xiàn)學生與文本的情感共鳴。
例如,《美麗的小興安嶺》是一篇描寫大自然、歌頌偉大祖國的語言優(yōu)美的文章。播放小興安嶺的紀錄片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和求知欲,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想象能力和自學理解能力,讓學生感受到課文所描繪的美景,使學生幼小心靈迸發(fā)出熱愛大自然、熱愛偉大祖國的激情。 教這篇課文時,我們先用音樂創(chuàng)設情境,把學生帶入課文描寫的景物之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詩情畫意般的語言陶冶了學生幼小的心靈。再運用精美的課件創(chuàng)設情景,增強直觀性。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班班通展現(xiàn)出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美麗的景色,拓寬了學生視野,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對課文理解深刻,記憶清晰,在復述課文內容時有條有理,形象具體。從而不知不覺在心靈深處產(chǎn)生對小興安嶺的無限憧憬,對祖國美麗山川河流的敬畏之情。
總之,"班班通"為小學語文教學注入了新鮮血液。通過班班通,學生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懂得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懷抱著遠大的理想,攜著志存高遠、大鵬展翅的志向,,走向更精彩更廣闊的世界。同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合理運用班班通,有效使用教學資源,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夯實基本功,以扎實的文化知識做后盾,做到寓教于樂,方能有效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達到新課標對小學語文提出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董麗娟.對多媒體語文教學的思考.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劉定富."班班通"系統(tǒng)設備選型研究 武漢:[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導刊)》, 2007 (4): 41-42.
[3]李勝利."班班通"在學校教育教學中的意義及作用 西寧: [J]《青海教育》,2007(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