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乃忠
摘要:在種肥同播一次性施肥模式下,比較施用常規(guī)復混(合)肥等養(yǎng)分量緩釋肥(無機包裹緩釋肥)、減養(yǎng)分量緩釋肥(90%施肥量)條件下對夏玉米生長發(fā)育和產量構成因素的差異,為控制夏玉米生產中過量施肥、緩釋肥施用提供依據。
關鍵詞:夏玉米;緩釋肥;無機包裹;生長發(fā)育;產量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材料
試驗于2015年6月-9月安排在河南虞城縣大侯鄉(xiāng)永欣家庭農場,供試土壤類型為潮土,質地為兩合土,高產田,肥力均勻,地勢平坦,排灌方便,屬虞城縣高標準糧田,耕層土壤養(yǎng)分:有機質19.9 g/kg、全氮0.92 g/kg、有效磷14.6 mg/kg、速效鉀101 mg/kg、pH7.7(水土比2.5:1)。前茬作物小麥,畝產520 kg。供試作物玉米,品種為豫安3號,供試緩釋肥料“無機包裹緩釋肥”(N-P2O5-K2O:24-12-10)由濟南樂喜施肥料有限公司生產,供試常規(guī)肥料“復混肥”(N-P2O5-K2O:30-5-5)由商丘市高科農業(yè)開發(fā)有限公司生產,供試常規(guī)肥料尿素(N:46%)由山西金象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生產。
1.2 研究方法
本試驗采取大區(qū)對比設計,設3個處理,不設重復。
處理1(對照田):常規(guī)復混肥+追施尿素,面積302 m2;
處理2(示范田):無機包裹緩釋肥,面積302 m2;
處理3(示范田):處理2的90%肥料用量,面積302 m2。示范設計見表1:
研究在當地常規(guī)施肥的基礎上進行。常規(guī)施肥為:玉米機械播種時,種肥異位同播30-5-5復混肥每畝底施40 kg,玉米大喇叭口期每畝追施尿素 15.2 kg。示范田玉米6月16日播種,每處理8行,等行距播種,行距0.6 m,行長63 m,處理之間間隔1.2 m,7月2日間定苗,每畝留苗4400株,播種時按設計要求施入底肥,處理1(對照)于7月23日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玉米9月28日收獲。收獲時各處理隨機選取3個樣點,每個樣點單行連續(xù)采集10株(地上部分)進行考種。示范除按方案要求的施肥不同外,其他管理措施同一般玉米田生產。
2 結果與分析
2.1 生育動態(tài)及抗性表現
玉米2015年6月16日播種,9月28日收獲,生育期104天。各處理病害主要是銹病,8月中旬以前長勢旺盛,8月下旬開始發(fā)生銹病,蔓延快,程度較重,病株率100%,單株病葉綠100%;有零星的大、小斑病、粒腐病發(fā)生,授粉良好,禿尖小,玉米銹病對產量影響較大。
2.2 氣象因素影響及評價
2015年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累計降雨25.4 mm,較常年同期67.1 mm偏少41.7 mm。此期土壤墑情差,不利于玉米播種和出苗,播種后需澆水補墑。
6月下旬至7月上旬,玉米苗期,累計降雨123.3 mm,較常年同期81.6 mm偏多41.7 mm。日平均氣溫24.0℃,較常年同期26.3℃偏低2.3℃。日照時數97.4 h,較常年同期137.5 h少40.1 h。此期墑情充足、溫度適宜,促使玉米苗期快速生長。
7月中、下旬,玉米拔節(jié)期,累計降雨69.2 mm,較常年同期129.8 mm偏少60.6 mm。日平均氣溫26.8℃,較常年同期27.2℃偏低0.4℃。日照時數148.3 h,較常年同期142.2 h偏多6.1 h。此期降水較少,溫度適宜,光照度充足,苗期生長健壯,搭好了豐產架子。7月31日遇強降水,并伴有5-6級大風,玉米倒伏嚴重,雖然3天后自然恢復,但莖基部有彎曲,影響通風授光,促使病害大發(fā)生,對后期產量有一定影響。
8月上旬,抽穗、吐絲授粉期,累計降雨24.5 mm,較常年同期41.8 mm少17.3 mm。日平均氣溫27.2℃,較常年同期27.3℃偏高0.1℃。日照時數80.8 h,較常年同期72.3 h多8.5 h。此期溫度適宜,光照充足,有利于授粉和光合物質的積累。
8月中旬,灌漿期,累計降雨7.5 mm,較常年同期52.0 mm少44.5 mm。減少86%。日平均氣溫25.4℃,較常年同期26.0偏低0.6℃。日照時數48.9 h,較常年68.6 h少19.7 h,減少29%。此期墑情變差,光照不足,不利于光合作用和光合產物的積累。
8月下旬,灌漿期,累計降雨37.7 mm,較常年同期38.8 mm少1.1 mm。日平均氣溫23.5℃,較常年同期24.6℃偏低1.1℃。日照時數90.2 h,較常年73.2 h多17 h。此期墑情適宜,田間濕度大,氣溫高,加上通風不良,銹病發(fā)生發(fā)展迅速。
9月上、中旬,灌漿期至乳熟期,累計降雨35.4 mm,較常年同期54.6 mm少19.2 mm。日平均氣溫20.8℃,與常年同期22.0℃偏低1.2℃。日照時數127.3 h,較常年127.4 h偏少0.1 h。此期墑情較差,雖然溫度適宜,光照充足,但由于銹病偏重發(fā)生,病株率達100%,單株病葉綠達100%,影響了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的形成及積累。玉米早衰,灌漿時間短,千粒重241 g,比正常千粒重350 g低109 g,減少31%。
9月下旬,成熟收獲期,累計降雨1.5 mm,較常年同期18.6 mm少17.1 mm。日平均氣溫21.2℃,與常年同期19.1℃偏高2.1℃。日照時數38.4 h,較常年68.4 h偏少30 h。此期雨水少,有利于機械化收獲。
2.3 產量表現(見表2)
由表3可以看出:
畝產值:緩釋肥區(qū)>90%用量緩釋肥區(qū)>常規(guī)區(qū);
施肥總投入:常規(guī)區(qū)>緩釋肥區(qū)>90%用量緩釋肥區(qū);
畝收益 :緩釋肥區(qū)>90%用量緩釋肥區(qū)>常規(guī)區(qū);
產投比:90%用量緩釋肥區(qū)>緩釋肥區(qū)>常規(guī)區(qū);
按虞城縣今年玉米收購均價1.70元/kg計算,常規(guī)區(qū)畝產值739.5元;緩釋肥區(qū)畝產值778.8元,比對照增加產值39.3元;90%用量緩釋肥區(qū)畝產值757.0元,比對照增加產值17.5元;緩釋肥區(qū)與90%用量緩釋肥區(qū)相比,畝產值增加21.8元。
2.5 增產原因分析
常規(guī)施肥區(qū),前期養(yǎng)分過量,玉米苗期需肥量較少,在短期內不能完全吸收,造成大量的養(yǎng)分蓄積在土壤中,造成下雨流失、滲入地下或土壤固定,肥料利用率較低;大喇叭口期追施氮肥,雖符合玉米高產的需肥特點,但增加了人力勞動,增加了生產成本。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缺乏,再加上天氣炎熱,造成用工費用高,高齡勞動力追肥粗放,造成肥料利用率較低,收益下降。
緩釋肥區(qū)有效地控制了養(yǎng)分的釋放和分解速度,一次基施可基本滿足玉米整個生育期對養(yǎng)分的需求,增產效果十分顯著,適合當前農業(yè)生產對輕簡化栽培的要求。在黃潮土類型條件下與常規(guī)區(qū)相比,穗長、穗粗、穗行數、行粒數無明顯增加,但由于肥力持久均勻,千粒重增加明顯,說明灌漿速度大于常規(guī)施肥區(qū),如果沒有銹病的危害,緩釋肥區(qū)的增產效果會更加明顯。
90%用量緩釋肥區(qū),與常規(guī)區(qū)相比,穗粒數無明顯差異,千粒重增加明顯,其原因主要是:有效地控制了養(yǎng)分的釋放和分解速度,后期不脫肥;與100%用量緩釋肥區(qū)相比,穗粒數無明顯差異,千粒重弱有下降,減產不明顯,效益相當。其原因主要是:緩釋肥有效地控制了養(yǎng)分的釋放和分解速度,顯著提高了肥料利用率,減肥不減產,這完全符合農業(yè)部提出的“到2020年實現化肥零增長,確保糧食不減產”的技術要求。
參考文獻
[1] 王 坤. 控釋肥對小麥-玉米產量及養(yǎng)分吸收的影響[D]. 南京林業(yè)大學,2010.
[2] 趙 斌. 不同控釋復合肥對夏玉米產量和品質影響的生理機制[D]. 山東農業(yè)大學,2007.
[3] 胡恒宇. 控釋肥和深松對玉米氮水利用、生物質產量及品質的影響[D]. 山東農業(yè)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