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肇權 吳松 顧湉荑
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C反應蛋白、脂聯(lián)素和T細胞亞群與神經功能及臨床預后的關系
●金肇權 吳松 顧湉荑
目的:探討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中C反應蛋白(CRP)/脂聯(lián)素(APN)、T細胞亞群與神經功能及臨床預后的關系。方法:選取我院2013年9月-2016年9月間收治89例急性腦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分為預后不良及預后良好兩組,所有患者入院后監(jiān)測患者血清中CRP、APN水平,并檢測患者輔助性T細胞水平,采用NIHSS評分評價患者神經功能、探討患者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中CRP/APN水平、T細胞亞群(輔助性Th17細胞、調節(jié)性Treg細胞)與患者神經功能及患者臨床預后的關系。結果:預后不良組患者血清CRP、CRP/APN水平分別為40.9±7.8、8.6±6.7,高于預后良好組,而預后不良組APN水平為1.9±0.8,低于預后良好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預后不良組Th17、Th17/Treg細胞分別為1.19±0.17、0.15±0.04,明顯低于預后良好組患者,而Treg含量為5.25±1.71,明顯高于預后良好組,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采用logisitic回歸分析探討影響腦梗死預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提示:CRP/APN(P=0.014)、Treg細胞/Th17細胞(P=0.03)、NIHSS評分(P=0.012)是腦梗死患者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結論:血清中CRP/APN水平與及T細胞亞群與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及臨床預后密切相關。
急性腦梗死;神經功能;CRP/APN水平;輔助性T細胞
腦梗死是臨床常見危急重癥,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疾病,腦梗死的發(fā)生給患者及家庭帶來嚴重的經濟負擔,神經功能是影響患者臨床預后和生存質量的主要指標之一[1,2]。腦梗死對機體是一種嚴重的打擊,可以促進機體炎癥反應活化,血清C反應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是反應機體炎癥反應程度的重要臨床指標[3,4]。脂聯(lián)素(adiponectin,APN)是脂肪組織特異性分泌的一種激素,參與糖類和脂肪的代謝。近年來APN被證實參與胰島素抵抗的病理過程,具有強大的抗炎作用,能抑制炎癥反應程度[5-6]。CRP/APN能反應機體炎癥狀態(tài)。輔助性T細胞17(Thelpercell17,Th17)和調節(jié)性細胞(Regulatory,Tregs)是T細胞亞群的重要結構組成部分,Th17細胞參與調解免疫炎癥反應,Treg細胞與自身免疫系統(tǒng)疾病發(fā)生密切想,兩者均與腦梗死病情發(fā)展密切相關。本研究分析我院89例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資料,探討CRP、APN、Th17、Treg與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及臨床預后的關系,現(xiàn)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材料
89例急性腦梗死患者均為我院2013年9月-2016年9月間收治的患者,其中男性47例,女性42例;平均年齡為(56.3±6.9)歲;入選標準: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制定的急性腦梗死的診斷標準[7],依從性好能完成隨訪;排除標準:①就診時存在呼吸、循環(huán)衰竭的患者;②近期存在出血、感染、輸血等情況可能影響炎癥水平的患者;③使用免疫抑制劑或合并自身免疫系統(tǒng)疾病等可能影響血清中Th17、Treg細胞水平的患者;③孕婦、精神病患者。④出血性梗死;⑤嚴重高血壓,收縮壓大于220mmHg,舒張壓大于110mmHg;⑥存在嚴重肝腎疾病;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以休克、腦死亡、死亡為預后不良,定為觀察組共14例,預后良好的患者定為對照組患者共75例,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對比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2 方法
(1)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均給予腦梗死的常規(guī)治療包括:腦梗死的治療均參照中華醫(yī)學會指定神經病學分會指定的治療指南[8]進行治療,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調脂穩(wěn)定血管斑塊,控制血壓,血糖等高危因素,以及抗氧自由基、營養(yǎng)神經等;
(2)檢測指標。①血清中CRP和APN水平檢測:抽取患者外周靜脈血2ml,采用MultiskanMK3雷杜酶標儀酶聯(lián)免疫檢測儀(上海天呈科技有限公司)測定其中CRP和APN水平,試劑盒均購于武漢博士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②輔助性T細胞水平檢測:收集患者空腹外周靜脈血,用activemotif公司的試劑盒按說明書提取外周血單核細胞(PBMCs),得到PBMCs后PBS重懸細胞,取20ul細胞懸液,調節(jié)細胞濃度,按照流式細胞檢測說明書加入相流式細胞儀抗體后,按照說明書進行相關操作,流式細胞儀上檢測細胞Treg細胞和Th17細胞含量,Treg細胞采用Foxp3AlexaFluor488/CD25PE/CD4PerCP,Th17細胞采用抗人IL-17AlexaFluor647/CD3FITC/CD4PE,兩種抗體均購于上海百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3)神經功能評分。在患者就診6小時內進行神經功能評分,神經功能評分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院卒中量表(NIHSS)進行評分。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統(tǒng)計學處理應用SPSS2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資料的統(tǒng)計分析。定量資料均數(shù)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采用Spearman和pearson相關分析NIHSS評分與一般因素的關系,采用logisitic回歸分析模型進行生存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不同預后患者CRP、APN水平比較
本研究中14例患者為預后不良,觀察組患者血清CRP、CRP/APN水平分別為40.9±7.8、8.6±6.7,高于對照組,而觀察組APN水平為1.9±0.8,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2。
表2 不同預后患者CRP、APN、CRP/APN的比較
2.2 不同預后患者血清中輔助性T細胞水平的比較
觀察組組Th17、Th17/Treg細胞分別為1.19±0.17、0.15±0.04,明顯低于預后良好組患者,而Treg含量為5.25±1.71,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T細胞亞群結構比較
表4 患者NIHSS評分與一般臨床因素、CRP、APN和T細胞水平的相關性
2.3 影響腦梗死患者臨床預后的風險因素分析
采用logisitic回歸分析探討影響腦梗死預后的因素,將性別、年齡、體重指數(shù)、血壓、血脂、CRP、APN、Treg細胞、Th17細胞、NIHSS評分引入logisitic回顧模型,多因素分析提示:CRP/APN(P=0.014)、Treg細胞/Th17細胞(P=0.03)、NIHSS評分(P=0.012)是腦梗死患者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具體見表5。
表5 影響腦梗塞患者預后的多因素分析
急性腦梗死是腦卒中最常見類型之一,具有較高的致死率和致殘率,約有25%-75%腦梗死患者會復發(fā),嚴重影響患者生存質量。目前腦梗死患者主要方案為早期溶栓,以及二級預防以及對癥處理[9]。相關研究提示采用抑制炎癥反應的藥物治療腦梗死有助于促進患者神經功能恢復,炎癥反應程度可能與腦梗死的預后密切相關,是影響腦?;颊吲R床預后的重要危險因素。
CRP是反應機體炎癥狀態(tài)的重要臨床指標,CRP活化可導致多腦梗死局部炎癥細胞核和炎癥因子活化進一步加重炎癥損傷,腦梗死患者CRP明顯增高[10,11]。而且本研究結果證實臨床預后差的觀察組患者CRP明顯高于預后較好的對照組患者。APN是一種由脂肪組織分泌的具有抗炎、調節(jié)能量代謝的細胞因子,APN的水平反應機體抗炎水平[12]。腦梗死患者血清中APN有助于抑制機體不良炎癥反應,本研究結果提示預后不良組患者APN水平明顯更低,進一步對比兩組患者CRP/APN水平結果發(fā)現(xiàn)預后不良患者CRP/APN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CRP/APN水平能更準確的評價患者炎癥反應程度。
相關研究已經證實在腦梗死的模型中T淋巴細胞亞群Th1、Th2細胞比例失調,免疫細胞亞群結構失調可影響患者免疫炎癥反應程度[13]。Th17細胞有助于活化機體免疫炎癥反應,而Treg細胞可以抑制機體過度免疫損傷,當Treg細胞含量下降時機體免疫損傷進一步加重,可導致炎癥反應得不到局限進而形成壞死、水腫[14]。既往研究已經證實在機體遭受急性腦梗死打擊時患者體內Th17細胞含量明顯上升,而Treg細胞含量明顯下降,而Treg/Th17細胞可真實的反映機體免疫失調的程度[15]。腦梗死過程中存在免疫功能失調,而本研究進一步證實預后不良的腦梗死患者Treg細胞含量高于預后較好的患者,而Treg/Th17明顯更低,提示預后不良患者存在嚴重的免疫功能失調,免疫功能失調可能參與急性腦梗死患者病情的惡化。
神經功能影響患者臨床預后和生存質量的主要臨床影響因素,美國國立衛(wèi)生院制定的NIHSS是目前用于評價神經功能損傷的主要臨床指標。本研究采用相關性分析探討NIHSS評分與患者臨床因素的關系,結果提示NIHSS評分與性別、年齡、體重指數(shù)無明顯相關性,而與CRP/APN、Treg/Th17水平成正相關,這就提示炎癥反應和免疫損傷在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損傷中有積極重要的意義。
本研究進一步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探討腦梗死患者預后不良的危險因素,納入患者一般臨床資料以及患者炎癥和免疫指標,結果發(fā)現(xiàn)CRP/APN,Treg/Th17和NIHSS評分是患者腦梗死患者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這就進一步證實腦梗死患者炎癥反應程度和免疫失調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可能通過影響神經功能康復而影響臨床預后。
綜上所述,急性腦梗死患者臨床預后不一,炎癥反應程度和免疫失調在急性腦梗死患者病情過程中有重要臨床意義,CRP/APN、Treg細胞/Th17細胞水平是患者臨床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
(作者單位:蘇州醫(yī)學院附屬第三醫(yī)院)
[1]劉全生,張雯凌.可溶性CD40L水平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wěn)定性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19(7):12-13.
[2]張立,黃旌,李蒙等.急性腦梗死患者康復期應用普羅布考聯(lián)合阿托伐他汀輔助治療對血清學指標的影響[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 ,2016,22(11):1160-1163.
[3]陳然,張駿,袁勝山等.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L與C-反應蛋白含量的改變及其意義[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09,22(5):344-346.
[4]林美容,李世博,余碧暉等.依達拉奉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及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的影響[J].廣東醫(yī)學,2016,37(z1):214-215.
[5]關文鋒,石青,陳杰明等.APN及sICAM1在急性腦梗死病人發(fā)病中的作用[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6,14(10):1163-1165.
[6]賀蘭蘭.血清APN水平與急性腦梗死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相關性研究[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6,27(18):3439-3440.
[7]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撰寫組.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0[J].中華神經科雜志 ,2010,43(2):146-153.
[8]王建偉,陳紅芳.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新舊版本比較[J].浙江實用醫(yī)學 ,2016,21(3):233-235.
[9]鄧麗,劉曉冬,張擁波等.急性腦梗死的治療進展[J].中國全科醫(yī)學 ,2011,14(8):825-829.
[10]盧玉振,林森,胡得飛等.Hcy、hs-CRP聯(lián)合檢測在冠心病和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的預測價值[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5,(3):386-388.
[11]諸越瑾,張華,姚洪鋒等.Hcy、MPV、hs-CRP及FIB對急性腦梗死診斷的價值[J].檢驗醫(yī)學,2015,(12):1219-1221.
[12]蔡麗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sICAM-1、ET、MCP-1及APN的臨床研究[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3,20(5):662-664.
[13]孫德錦,曾慶宏,姜建東等.腦梗死急性期患者輔助性T細胞亞群及其細胞因子IFN-γ、IL-4的變化及意義[J].北京醫(yī)學 ,2016,38(2):105-109.
[14]劉貴香,姚平波,張平等.急性腦梗死患者外周血Th17細胞與調節(jié)性T細胞的表達水平與預后的關系[J].廣東醫(yī)學,2014,(7):1027-1029.
[15]蔣福生,張平,張新華等.急性腦梗死患者免疫調節(jié)性T淋巴細胞表達與預后的關系[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13,21(10):923-926.
金肇權(1983~),碩士,主治醫(yī)生,研究方向為急診醫(yī)學。
吳松,主治醫(yī)生,研究方向為急診醫(y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