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安
2016年8月27-29日,全國農(nóng)業(yè)展覽館正在進行“2016青年藝術100”啟動展,與其說它是藝術展,不如說這里有一場嘉年華會或者“大趴踢”。兩個大館加上戶外空間全方位立體使用法打破了藝術固有的邊界,使得藝術表達不再局限于架上繪畫、裝置雕塑、多媒體影像等單一展示,用活潑多變的形式吸引大眾參與,現(xiàn)場音樂、涂鴉墻、美食、美酒、手工制作、游戲互動讓青年藝術家和青年觀眾都玩得大有興致。而“青年藝術100”這個為青年藝術家尋找職業(yè)出路的平臺,在六年內(nèi)拓展出了更多靈活有效的施展空間。
青年藝術家代表藝術未來的樣子。青年藝術家是怎么回事?藝術未來又是什么樣子?先知回答:多和青年藝術家接觸。
制度和機構的銅墻鐵壁并沒有良好的渠道或者梯子提供給青年藝術家。社會現(xiàn)實是,學藝術的千千萬,但以藝術為職業(yè)的并不多,現(xiàn)實不柔軟,生計很具體。2011年彭瑋從中央美院畢業(yè),那時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頂峰已過,社會仍處于美國次貸引發(fā)的全球金融危機余波當中,她和她的同學們感到職業(yè)前景暗淡——藝術并非民生日常,是在富足閑余的情況下才能被顧及,他們畢業(yè)即意味著失業(yè)。彭瑋學的是博物館學和藝術史,但她與那些手握畫筆的同學感同身受,她覺得或許可以和年輕的藝術家一起做些什么,來改變現(xiàn)狀。她之前編寫過一本《中國當代藝術》,記錄了那些最熱門的中國當代藝術家,接下來她打算做件冷門的事。
她開始走入年青藝術家的生活現(xiàn)狀,或者說田野調(diào)查——這些不再依靠家庭資助的藝術家大多住在城鄉(xiāng)結合部。印象尤為深刻的是:一個大冬天的在黑橋的某個十字路口,一位藝術家抱著一瓶可樂在寒風中等她們一行幾人,見面感動得笑起來說“已經(jīng)很久沒有人來看我了。”他們曲里拐彎地行走在“村”里,走到藝術家的家推門進院是齊人高的雜草,條件并不適合居住,進屋全是畫作,客人無處落坐,只能坐在床上。這位畫家還沒有畫架,他用兩個椅子拼了一個畫架。為了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那天他開了電暖氣,而平時為了省電,他只是多穿一些。彭瑋說如果不是親眼見到,很難想象現(xiàn)在的年青藝術家會有這樣一種生活狀況,大家都是同齡人,對于選擇藝術為職業(yè)的人她充滿欽佩。她希望為這些食不果腹卻堅持創(chuàng)作的青年藝術家尋找出路。所以她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搭起了青年藝術100這個平臺,為青年藝術家提供展示和推介的機會。每年他們會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藝術作品兩三千件,由評委組進行盲選,被作品打動后,才會去看藝術家的名字和簡歷。
現(xiàn)在已是青年100的第五個年頭,每年這個平臺會為入選的藝術家作品進行全國巡展,這個項目已經(jīng)走過三十個城市,舉辦了上百場展覽,百余場藝術講座及論壇,出版了五十五本中英文畫冊?!坝⑿鄄粏柍鎏帯背藢δ挲g有要求,目前限定在80年以后出生,其它一概沒有限制,無論是科班或是野生力量,作品夠好就能納入。一周前的農(nóng)業(yè)展覽館內(nèi)2016年的青年藝術100啟動展開幕,這一年的主題是“斜杠青年”SLASH。這也是青年100團隊近幾年觀察得來的青年特點,現(xiàn)在的年輕人常常有多重身份,同時穿梭于各類角色,藝術家/策展/美食/服裝設計/出版/手做/媒體/音樂/公益……斜杠將藝術家的時間和空間、身份和心理切分開來。
因為青年藝術100,這些埋頭畫畫的藝術家開始外界聯(lián)通,得到更多的展示機會,得到畫廊和拍賣商的關注。請彭瑋描述青年藝術100在藝術生態(tài)圈中的角色,她說可能像個“孵化器”,從具體的技術角度來說,應該就是“藝術家的職業(yè)規(guī)劃師”。
Q&A
Q:為什么是“青年藝術100”,選擇用100這個數(shù)字?
A:因為是100位藝術家。2011有做這個項目的想法時,圈里有一些青年藝術家的群展,大致是7、8人,多則十來人的規(guī)模,可是代表青年這個群體是不夠的。這個100是個確數(shù),的確是選出100位青年藝術家。
Q:誰是評委呢?
A:我們一開始的想法就是一定要找接地氣的,真正了解青年藝術狀態(tài)的。由此選了三類人,首先是美術館的館長、他們有些像是個終極目標,因為做藝術的最終認可就是作品進入美術館這個體系。另外是批評家和獨立策展人,他們是在藝術圈內(nèi)有自己獨立的話語權和見解,相對來說不會受到市場的影響。學術是永遠引領市場的,這是我們這些年的深刻體會和觀察。第三類就是知名藝術家,因為知名藝術家也是從年輕窘迫中走過來的,能有同理心吧,也能傳授過來人的經(jīng)驗。常有青年藝術家說“想到我的作品被我的偶像看了幾眼,就好開心?!钡俏覀儧]有請拍賣行、畫廊就是市場這一塊的專家,也是避諱商業(yè)的干擾吧。我們的評委人數(shù)是奇數(shù),9位或11位或13位,因為有投票的機制在里面,每年也有至少半數(shù)的評委被換掉,可以避免審美趣味的趨同。
Q:過程中有些什么困難?
A:剛開始做的時候,怎么樣獲取藝術家的信任是很有意思的。最初當我們介紹完自己以后,有人回應說:“你們這些騙子,我的很多畫都被你們這樣的騙子騙走了,你們不要說了?!碑敃r的確是有這樣的情況,每年畢業(yè)展的時候,常有人去現(xiàn)場選作品,美院的孩子也不會甄別誰是畫廊老板誰是江湖騙子,一旦有人說有展覽空間可以幫忙做個展,他們就把作品寄過去了,然后杳無音訊。國外有一些協(xié)會是保障藝術家的權益也為藝術家提供一些信息和咨詢。但中國沒有,所以我們也覺得很必要來做一些職業(yè)環(huán)節(jié)的普及工作。在他們進入青年藝術100這個平臺之前,都需要幫助他們認識到這些市場行為的常識。
大概在2002、2003年,藝考在全國范圍開始擴招,藝術方向的畢業(yè)生一下子井噴,以前常說八大美院,可是何止啊……目前為止除了西藏,全國所有的省份都有報名的,北有從延邊大學藝術系寄來的,南有從海南寄來的。這個圈子不像我們想得那么貧瘠。學校里學的技術是過硬的,可是從院校出去以后如何發(fā)展職業(yè)?這一環(huán)老師是不會教的。
我們接觸的很多藝術家的簡歷只有出生年月、畢業(yè)院校,后面的展覽經(jīng)歷都是空白。這個空白是青年藝術100這個平臺慢慢給他們填上內(nèi)容?,F(xiàn)在看到他們簽約畫廊或者有更好的機構發(fā)展,我們非常開心。這些年事務性的工作忙起來,而我跑藝術家的工作室的機會少了,前些天翻到一些新進藝術家的簡歷,也是空白,我說“看看這些白紙吧,幾年以后他們會是什么樣?”所以,感慨很多。
Q:這五年,你覺得青年藝術的生態(tài)有些什么變化?
A:剛開始做的時候,大環(huán)境不好,經(jīng)濟環(huán)境不好,青年藝術家的機會很少,但是近三年整個市場都開始意識到青年市場的重要。最初業(yè)內(nèi)有人是質(zhì)疑我們的,為什么要做青年藝術家呢?風險多大啊,未知的不確定性太多啦,等等?,F(xiàn)在大家開始明白青年藝術是一個關于未來的項目?,F(xiàn)然針對青年藝術家的項目、展覽、活動都多起來,以前是沒有機會,現(xiàn)在是機會太多,藝術家要做出選擇。尤其是每年青年藝術100的藝術家名單曝光后,大家都會盯著看,誰有潛力,誰受追捧,誰表現(xiàn)突出,一堆機構都蜂擁而上,藝術家的心理也會產(chǎn)生一些變化,這時候他們需要想清楚,至少一兩年內(nèi)的目標和規(guī)劃,要想清楚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Q:80后和85后,85后和90后藝術之間有差異嗎?現(xiàn)在95后也出來了。
A:有。原來我覺得代溝這個東西太玄妙了,不一定真實?,F(xiàn)在覺得差5年好像的確是一個比較大的檻兒,目前參選的藝術家大多集中在85至90左右,他們的思維方式、對藝術的態(tài)度還有創(chuàng)作手法都超出了我們原有的想象,傳統(tǒng)理解的藝術材質(zhì)和媒介已經(jīng)很局限,他們會更新穎、更多元,畫家出身但影像、雕塑、裝置、表演的形式都可以拿來用。90后的身份更多元,他們是畫家,但也能做導演、制片,有人舞蹈、音樂都會玩,有一位會詠春拳還會針灸,所以他們有多重的身份,與我們的父輩一個職業(yè)做一生的狀況非常不同了。這也是為什么今年的主題是SLASH達人,斜杠青年,就是突出藝術家的多重身份。今年的啟動展有很多跨界的活動,也是為了吸引大眾的參與,我們還是希望藝術能影響到民間這個層面,我希望大眾能有一個對藝術平視的角度,而不是說仰望高高在上的殿堂。藝術本來就是來源于日常對細微的感受。藝術家們對當下的觀察和思考正是未來變動之所在,無論是好,是壞,他們構筑了我們對未來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