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軍
“大娘,正紡線???”跨進門口,丁秋生熱情地招呼著。
盡管天氣還很冷,但丁秋生正高興著呢,他好似對寒冷一點也沒有感覺到的樣子,熱氣騰騰地走進了小河村。小河村在汶河邊上,有一條小河在村邊匯入汶河,所以就有了這樣一個村名。作為一一五師教導(dǎo)第一旅政治部的主任,丁秋生經(jīng)常會到駐地和周邊的村莊走走,和群眾說說話。這次,他下到一團和戰(zhàn)士們一起戰(zhàn)斗,剛剛在地方武裝配合下,于惠家莊西南設(shè)伏,打退了從青駝寺來襲擊前漢沿、小河的日軍,再次保住了沂蒙根據(jù)地南大門。冬閑時節(jié),當(dāng)?shù)卣诮M織群眾紡線織布,養(yǎng)活自己,供給部隊。丁秋生來村里,就是想看看這項工作開展得怎么樣了,順便也多接觸一下小河村的鄉(xiāng)親們。
嗡嗡的紡車停了下來,正在紡線的李大娘用手背揉了揉眼睛,笑道:“丁主任來啦?!?/p>
看到李大娘要起身,丁秋生趕緊制止道:“別起,別起,你忙你的,我沒有事兒,就是來隨意說說話。”
李大娘也就不客氣了,右手繼續(xù)搖動紡線車的把柄,左手拿捏著一根棉花卷成細(xì)卷的“谷椎”,輕輕地向后拉著。隨著紡線軸子的快速轉(zhuǎn)動,一根細(xì)而均勻的棉線就從棉卷里被抽了出來,待到左手向后拉到不能再拉時,那搖紡車柄的右手快速停一下,并往回倒轉(zhuǎn)了半圈兒,左胳膊向上一抬,再往前一送,右手重新?lián)u動紡車把柄,拉出的棉線就纏到了紡線軸子上了。這樣重復(fù)多次,紡線軸子上纏著的棉線就越來越多,逐漸就會形成一個錐形的線穗子,線穗子是織布時最基本的線材原料。
在紡線車時急時緩、時高時低的“嗡嗡”聲里,丁秋生和李大娘隨意地拉著呱。突然,大娘紡的線在她左手向后拉棉花“谷椎”的時候,從紡線軸子上開始向下脫碎起來,更別說向軸子上送線了。李大娘停下紡線車來,看了看紡線軸子最下端的部分:“壞了,擋頭兒毀了?!?/p>
大娘嘆口氣:“唉,找不到使著順手的擋頭兒,耽誤多少工夫啊?!?/p>
丁秋生來沂蒙山區(qū)快一年了,也學(xué)到了當(dāng)?shù)睾芏嗌罱?jīng)驗。俗話說,十里不同俗,五里改規(guī)矩。距離很近的兩個地方,一些習(xí)慣就會不一樣,很多生活經(jīng)驗也不同。就像這紡線軸子頭上到底用什么做擋頭,就各不相同。不久前,丁秋生在西北方向二十幾里的一個村子,就見到了用當(dāng)?shù)匾环N叫蒼耳子的東西套在軸頭上的,據(jù)說很撐用。這時候,他突然想起來了,就對李大娘說:“好辦,去找?guī)讉€蒼耳子來就行了?!?/p>
蒼耳子是當(dāng)?shù)胤浅F胀ǖ囊环N植物,它結(jié)出一種渾身長滿小刺的小豆粒兒形狀的果實,絕像一個微型小刺猬。人啊動物啊從旁邊經(jīng)過,它就會不聲不響地粘上幾粒,讓你把它們帶到遠(yuǎn)處繁衍生息,蒼耳子是一種生命力很強的植物。
看到李大娘不明所以的樣子,丁秋生再次解釋道:“用它套在軸頭上最好使了,我這就去找去?!?/p>
大娘起身:“我知道哪塊地里有,我去吧?!?/p>
丁秋生陪她走到野外,很快就在一個地堰下面找到了幾粒蒼耳的果實,上面的小毛刺還有些扎人,拿在手里有一種輕微的刺撓感。
他們回到紡車前,丁秋生趕緊找來一塊石頭,手捏蒼耳子,在石頭上輕輕磨掉一頭,然后掉過來磨另一頭,把它身上的毛刺也磨得只剩下根部時,他又去找來一根細(xì)細(xì)的小木棍,慢慢掏掉蒼耳子里面的果仁,這時蒼耳子就只剩下一個兩頭通透的外殼了。丁秋生走到紡車前,把纏在軸頭的線慢慢捋開,輕輕將這個加工過的蒼耳子套了上去。
丁秋生坐到大娘的紡車前,左手拿起卷成“谷椎”的棉絮,右手輕輕轉(zhuǎn)動車柄,隨著他左胳膊的向后拉,一條均勻的細(xì)線被拉了出來。他倒一下紡車柄,左手隨即把棉線往軸子上一送,細(xì)線順滑地離開了蒼耳殼,右手繼續(xù)旋轉(zhuǎn)車柄,線就被纏在了軸子上。
丁秋生招呼:“我覺得還好使,大娘你來試試行不?”
“嘖嘖,嘖嘖,丁主任這么手巧啊?!崩畲竽锒⒅∏锷鷦倓偧彸龅木€,“比我這老媽媽手藝高多了。”
丁秋生擺擺手:“在延安參加大生產(chǎn)運動時,才學(xué)了很膚淺的一點點,哪里比得上大娘你啊?!?/p>
“好使,好使?!崩畲竽餄M臉核桃紋里都是笑容,“丁主任怎么什么都懂啊,俺整天見蒼耳子,就不知道還有這種用處。”
此后,蒼耳子的這種用途在小河村和周邊村子里被廣為傳播,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