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云,王 微
(呼倫貝爾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內蒙古 牙克石市 022150)
精神專科開放性病房綜合護理措施對焦慮癥患者病情癥狀的應用效果評價
張雪云,王 微*
(呼倫貝爾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內蒙古 牙克石市 022150)
目的 本文就精神??崎_放性病房綜合護理措施對焦慮癥患者病情癥狀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與探究。方法 選擇我院精神科自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焦慮癥患者82例,依據(jù)患者入院先后順序平均分為兩組,每組焦慮癥患者41例。選取基礎護理的患者41例為參照組,選取開放性病房綜合護理的患者41例為實驗組,最后將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比對。結果 兩組患者經(jīng)不同方法護理后,實驗組患者HAMA評分改善情況好于參照組,且護理滿意度較比參照組也明顯較高,組間統(tǒng)計后差異呈正相關。結論 對焦慮癥患者實施開放性病房綜合護理措施,效果顯著,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精神??疲婚_放性病房綜合護理;焦慮癥;效果分析
焦慮癥在臨床中較為常見,且主要臨床為:情緒焦慮,在一定程度上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因此,對于該類患者,不僅要得到有效的治療方法,在治療期間其護理工作也不容忽視。有學者研究后指出[1],對焦慮癥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措施可以使其不良情緒得以緩解。為此,本次研究為尋求有效的護理對策,選擇我院精神科自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焦慮癥患者82例,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活動的調查對象選擇我院精神科自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間收治的焦慮癥患者82例,其疾病均由臨床主治醫(yī)師確診。其后將本組82例焦慮癥患者按照入院就診時間平均分為參照和實驗兩組,每組患者41例。實驗組(n=41)患者中,男女比例為32:9,最大年齡為58歲,最小年齡為22歲,中位年齡為(36.5±4.8)歲。參照組(n=41)患者中,男女比例為28:13,最大年齡為60歲,最小年齡為24歲,中位年齡為(46.8±4.1)歲。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兩組焦慮癥患者的基本信息,檢驗結果并無顯著性差異,可進一步分析與探究。
1.2 方法
參照組患者在治療期間予以基礎護理,配合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并嚴格遵循醫(yī)囑。實驗組患者在治療期間予以開放性病房綜合護理措施,詳情護理工作包括:
心理護理:對于焦慮癥患者而言,其心理會伴有不同程度的障礙,因此,護理人員要對該類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同時還應對患者的工作進行保密。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心理變化進行充分了解,并結合患者的心理情況進行針對性心理指導。與此同時,要加強護患之間的溝通和交談,并對患者進行相應的肯定,不應向患者提出更多的要求,以免降低患者治療的積極性。此外,要告知患者家屬需給予患者更多的關心和陪伴,并增加探視的次數(shù),與此同時,可以與患者進行娛樂活動,使其注意力得以分散,從而使患者的自身價值得以肯定[2]。溝通護理:與患者進行溝通的方式應選擇理解式,護理人員需要以患者角度出發(fā),對患者予以體諒,在和患者進行交流的過程中應有足夠的耐心。與此同時,對患者提出的問題予以詳細解答,并耐心聽取患者的主訴,必要時予以患者鼓勵和安慰。除此之外,護理人員要予以患者更多的關心,并為其提供舒適文溫馨的環(huán)境,將其視為自己的家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患者的不良情緒得以明顯緩解。最后轉移患者的注意力,通過治療性溝通方法幫助患者正確表達自身的思想。
健康宣教:患者在治療期間,護理人員要為患者講解焦慮癥的相關知識,并告知該疾病的主要治療方法,同時為患者講解該疾病的預后情況,這樣一來,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并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1.3 指標觀察
對兩組焦慮癥患者護理后的HAMA評分[3],同時對其護理滿意度進行統(tǒng)計,護理滿意度選擇我院自用的問卷對患者進行調查,結果分為三個標準,即滿意、一般滿意和不滿意。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n)、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護理滿意度
經(jīng)不同方法護理后,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參照組。見表1。
表1 護理滿意度
2.2 HAMA評分
實驗組患者予以開放性病房綜合護理措施后,HAMA評分為(7.81±2.68)分,參照組患者予以基礎護理后,HAMA評分為(13.47±2.93)分,組間統(tǒng)計后可知,傳統(tǒng)護理中主要包括護理人員根據(jù)患者的身體狀況為其實施相應的基礎護理,臨床中未加強對護理人員的管理,同時針對人員分配與護理質量管理方面無有效的措施,無法給予患者優(yōu)質的護理措施。不僅無法控制醫(yī)院感染率,同時對緩解患者的心理狀況、身體狀況及改善其睡眠質量無明顯效果,不利于患者身體的恢復。
本次研究中通過對優(yōu)質護理的建設力度加強,醫(yī)護人員努力為患者實施優(yōu)質的護理措施,在為患者實施護理工作中,不斷優(yōu)化護理服務[4]。優(yōu)化基礎護理流程后的優(yōu)質護理是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為護理理念的護理措施,在臨床應用中可以通過合理對護理人員進行搭配,為其進行技能培訓與道德培訓,提升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通過為患者進行相應的心理護理,有利于緩解患者的情緒,從而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對其身體康復具有積極意義。通過基礎護理并實施優(yōu)質護理,有利于提升臨床護理質量及護理滿意度。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醫(yī)院感染發(fā)生率、睡眠質量評分與護理滿意度評分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表明,通過加強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可有效減少患者的醫(yī)院感染的發(fā)生概率,保證患者的睡眠質量,提升護理滿意度,優(yōu)化基礎護理流程后的優(yōu)質護理應用于ICU患者中的效果顯著,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實施。
[1] 蒯 莉.優(yōu)化ICU基礎護理流程在創(chuàng)建優(yōu)質護理服務中的作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07):590-592.
[2] 盧孝莉,張 芳,周科敏.優(yōu)化ICU工作流程在優(yōu)質護理服務中的作用[J].職業(yè)衛(wèi)生與病傷,2011,26(5):299-301.
[3] 周 玲.優(yōu)質護理服務對提高ICU基礎護理質量的作用[J].求醫(yī)問藥:學術版,2012,10(5):394-395.
[4] 王海芳,薛 燕,侯 冉,等.ICU開展優(yōu)質護理服務中加強基礎護理的實踐[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2,2(24):45-46.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74
B
ISSN.2096-2479.2016.03.16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