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梅
(廣東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650)
基于“微信群”平臺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型探析
王景梅
(廣東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510650)
翻轉課堂(FCM)通過對傳統(tǒng)教學中先知識傳授、后知識內化的順序進行顛倒安排,來實現(xiàn)對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變革。在翻轉課堂教學的基礎上通過“微信群”和“智能手機”信息技術的支持,構建多元對象網絡交流平臺,為高職課堂教學提出切實可行的翻轉課堂教學應用模型,并給出具體的實施過程和建議,為我國的課堂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翻轉課堂;課堂教學;教學模型;微信群
“翻轉課堂”曾被加拿大《環(huán)球郵報》評為2011年影響課堂教學的重大技術變革[1]。在我國,翻轉課堂也引起了教育界的廣泛關注,上海、南京、重慶等中小學相繼仿效[2]。但是,文獻調查表明,我國“翻轉課堂”的研究多數(shù)都對“基礎教育和理論意蘊”的探討[3-5],而對“翻轉課堂教學應用模型”的研究較少。并且,大多數(shù)國內高職院校對于翻轉課堂的教學應用持觀望態(tài)度,目前為止還沒有具體的教學實驗研究案例。
本文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通過“微信群”和“智能手機”信息技術的支持,構建了多元對象網絡交流平臺,為高職課堂教學提出了切實可行的翻轉課堂教學應用模型,并給出具體的實施過程和建議,為今后的課堂教學提供借鑒。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譯自“Fl i pped Cl ass M odel”,主要借助于現(xiàn)代信息技術來實現(xiàn)傳統(tǒng)課堂教學教師知識傳授和學生知識內化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顛倒,將在線教育與傳統(tǒng)課堂結合,優(yōu)勢互補,最終充分發(fā)揮各自在教學中的優(yōu)點[6]。圖1為美國富蘭克林學院Robert Tal bert 教授經過多年應用翻轉課堂教學總結出來的翻轉課堂結構[7]。
圖1 Robert Tal bert 的翻轉課堂結構
(一)“微信群”與“智能手機”
網絡教學系統(tǒng)是翻轉課堂順利實施的關健?!拔⑿湃骸笔窃谖⑿呕A上推出的多人交流軟件,作為一個公共交流平臺,它提供了多種強有力的交互功能,包括教學資源共享,文字、語音及視頻討論交流,追蹤評價朋友圈等?!拔⑿湃骸蓖耆軌驖M足翻轉課堂的需求,是構建翻轉課堂的理想網絡平臺。
隨著智能手機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與運用,它已經深刻地影響了人們的溝通方式、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目前,一般的智能手機都具有視頻圖片拍攝與播放、文檔閱讀編輯、微信等功能。并且智能手機的價格可以低至幾百元,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購不同檔次的智能手機,滿足翻轉課堂對計算機硬件的要求。
(二)多元對象網絡交流平臺的構建
創(chuàng)建“微信群”,并添加本專業(yè)相關教師、畢業(yè)生和在校生進入本微信群,構建成班級學習交流討論的公共網絡平臺。教師在網絡交流平臺的主要工作內容有:一是發(fā)布教學資源;二是解決在學生自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三是督促學生學習、討論交流并了解其學習情況;四是根據學生學習情況,進行更為實用的學習活動。畢業(yè)生主要是解決在校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畢業(yè)生作為“過來人”,更能有針對性地幫助在校生的學習,在校生更愿意接受他們的意見。在校生在網絡交流平臺中不僅可以下載教學資源、發(fā)布疑難問題、得到解答,而且可以思考他人提出的問題,并進行解答,從而收獲學習成就感,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凇拔⑿湃骸逼脚_,教師、畢業(yè)生和在校生三者就構成了多元對象網絡學習交流平臺,及時進行交流、三方互相答疑,建立互助學習機制(如圖2所示)。
圖2 多元對象網絡交流平臺
基于Robert Tal bert教授的翻轉課堂結構模型,筆者結合翻轉課堂的內涵及設計理念,對張金磊、鐘曉流、董黎明、王彩霞等提出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型[8-11]進行整合和改進,提出了新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型(如圖3所示)。該模型由課前知識傳授、課中知識內化和課后知識鞏固三個階段組成,強調利用“微信群”和“智能手機”支持的師生活動,創(chuàng)設了學生自主學習環(huán)境。
(一)課前知識傳授階段
1.教師活動部分。在翻轉課堂的“課前知識傳授”階段,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完成對翻轉課堂的教學設計工作。包含以下四個環(huán)節(jié):
圖3 基于“微信群”平臺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型
(1)教學分析設計。高職學生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強,對形象、直觀的內容容易接受,尤其對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感興趣。但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偏弱,故翻轉課堂的教學目標著重強調細化,要將課程分解成多層次教學,體現(xiàn)課程的重點難點、課前目標及課堂目標。
(2)教學資源制作。選擇教學內容,以知識點來設計教學內容和評測題庫。根據具體知識點的教學目標,結合課堂教學經驗,考慮學生的特點與學習習慣,創(chuàng)建教學視頻、電子課件、課前練習、課后測評等教學資源。
(3)“微信群”交流。督促學生自主學習(如觀看教學視頻、完成課前練習等),引導學生討論交流,解決并記錄學生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掌握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
(4)確定問題。教師通過交流平臺中學生所提出的疑問和學生課前練習結果,確定問題,并總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探究題目,對課內學生的活動進行設計。
2.學生活動部分。在“課前知識傳授”階段,學生的活動以“微信群”和“智能手機”的信息技術為支持,主要包括四個環(huán)節(jié),每個環(huán)節(jié)結束后可以返回上一環(huán)節(jié)重新學習。
(1)觀看教學視頻。學生通過網絡觀看教師提供的教學視頻或其他形式的學習材料開展學習,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將不能理解的內容進行詳細記錄。
(2)課前針對性練習。學生在課前完成教師設計的練習,并發(fā)現(xiàn)問題、記錄問題。
(3)“微信群”交流。學生可以將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微信群”中及時發(fā)布,教師、畢業(yè)生和其他同學均可以參與討論交流和解答問題。
(4)提出問題。通過觀看教學視頻、完成課前針對性練習和“微信群”交流三個步驟,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可解決一些問題。在此基礎上,再次梳理仍然存在的問題,提交給教師。
(二)課中知識內化階段
1.教師活動部分。在課中知識內化階段,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實現(xiàn)對課前階段知識的高效內化。包含以下四個環(huán)節(jié):
(1)創(chuàng)設問題環(huán)境。教師對學生課外學習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進行分析,總結確定學生的學習疑難點,并針對這些知識點設計出相應的強化練習,并上傳到“微信群”平臺。
(2)教學活動的組織與指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索、自主探索和結果匯報,幫助學生使用各類學習參考資源及制定學習計劃。另外,教師必須巡視課堂,給予學生個別化輔導,及時解決學生的疑惑。
(3)解決問題。針對在課堂學習活動中出現(xiàn)的新問題,如課堂時間充足,可以指導學生進行探究,或者將其作為課外探究主題,在“微信群”交流平臺上討論。
(4)評價與反饋。教師對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成果匯報等知識內化程度進行綜合評價,并針對如何解決問題進行總結與反饋。
2.學生活動部分。
(1)自主探究。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主獨立思考,內化知識內容,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2)協(xié)作討論。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小組通過討論和觀點的碰撞,使所討論的問題得到更深層次的開掘,達到知識內化的目的。
(3)成果交流匯報。學生經過獨立探索、合作討論之后,完成成果總結展示。
(三)課后知識鞏固階段
1.教師活動部分。
(1)“微信群”交流。督促學生進行課后測評練習,引導學生梳理知識結構、整理與分享學習成果,并為學生在課后知識鞏固階段遇到的問題提供及時的幫助。
(2)教學評價反饋。首先,教師整理各組的學習成果并進行點評,對于個別有困難的學生應進行個別輔導,并監(jiān)督其補救學習。其次,教學評價要多元化,基于課前、課中、課后三階段,采用教師評價、學生自評與學生互評相結合的形式,客觀地從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兩方面來評價。
2.學生活動部分。
(1)課后測評。學生完成教師設計的課后測評練習,遇到問題可以在“微信群”交流平臺發(fā)布、討論及尋求解答。
(2)整理成果。學生梳理知識結構、整理總結學習成果,遇到問題可以在“微信群”平臺中交流。
(3)“微信群”分享。學生將自己最終的學習成果在“微信群”平臺中分享,并可以交流學習心得與經驗。
基于“微信群”和“智能手機”的信息技術支持,在翻轉課堂中,教師、畢業(yè)生和在校生三者構成了多元對象網絡學習交流平臺,建立了良好的互助學習機制,創(chuàng)設了學生自主學習環(huán)境,實現(xiàn)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顛倒,真正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引導作用。自翻轉課堂在土建類專業(yè)課程中試行以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參與熱情高漲,但是教學效果并沒有得到很大的提高。通過反復分析研究,筆者認為主要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建議有以下幾方面:
(一)教學視頻粗糙,易使翻轉課堂流于形式
教學視頻是翻轉課堂教學的第一步,非常關鍵,必須精心制作。但教師作為教學視頻的研發(fā)者與建構者,學習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與參與者,課后學習的輔導者,其工作量非常大。一個教師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建議教師應該形成一個團體,集中精力先做到一門課程的翻轉課堂教學。翻轉課堂不能只做到形似,不能照搬,要真正領悟翻轉課堂的核心理念,結合課程特點和學生特點,進行詳細的學情分析,正確有針對性地選擇課程內容(如重難點、易錯點)進行微課程設計。做到翻轉課堂的本土化,將別人的翻轉課堂轉變成自己的翻轉課堂。
(二)學生作為翻轉課堂學習的主人、自制力和學習自主性不夠
學生在“微信群”網絡環(huán)境下,自制力較差,經常交流與學習無關的信息,與學習有關的討論交流較少。需要對學生進行課前、課中、課后考核,緊密監(jiān)督跟進學生的學習情況。另外,部分學生的合作意識不強、自主學習能力差,會影響小組的學習進度和效果,要對這些學生多花心思、進行專門的指導與培養(yǎng)。
(三)校園免費無線網絡未普及
目前我國多數(shù)高職院校都沒有實現(xiàn)校園免費無線網絡,這意味著翻轉課堂網絡交流平臺的討論互動會給學生帶來經濟開支,從而導致較多學生不愿意參與到網絡平臺交流中。建議學校在教室等公共學習區(qū)域設置免費無線網絡,供學生學習使用。
綜上,翻轉課堂的有效實施,任重而道遠,需要教師、學生、學校以及教育環(huán)境的共同努力,不斷深入細化、不斷努力,相信以上問題會迎刃而解,翻轉課堂將會成為未來課堂的發(fā)展趨勢。
[1] 官芹芳.可汗學院翻轉課堂[J].上海教育,2012,(17):27-31.
[2] 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4):46-51.
[3] 朱宏潔,朱赟.翻轉課堂及其有效實施策略芻議[J].電化教育研究,2013,(8):79-83.
[4] 曾淑煌.“翻轉課堂”的理論意蘊與實踐探索[J].教育評論,2014,(10):118-120.
[5] 張文杰.翻轉課堂在中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探索,2014,(4):56-57.
[6] M ilm an,N atalie B.The Flipped Classroom Strategy:W hat Is it and H ow Can it Best be U sed?[J].D istance Learning,2012,(9):85-87.
[7] Robert Talbert.Inverting the Linear Algebra Classroom.[D B/O L].(2011-09-21).http://prezi.com/dz0rbkpy6tam/invertingth e-lin ear-algeb ra-classro o m.
[8] 張金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12):46-51.
[9] 鐘曉流.信息化環(huán)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設計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3,(2):58-64.
[10] 董黎明,焦寶聰.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應用模型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4,(7):108-113.
[11] 王彩霞,劉光然.翻轉課堂優(yōu)化中職課堂教學探析[J].職教論壇,2013,(6):41-44.
2016-01-10
2012年度廣東省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技術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保障體系的構建與研究”(201202022);2013年度廣東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導向性教研課題“中高職銜接、一體化城市軌道交通專業(yè)教學與課程研究與實踐”(Y16KX33)
王景梅(1987-),女,廣東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土木工程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地建專業(yè)路基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