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艷
不說再見,這個如此美麗的村落
·李 艷
清水真美子(左)與陳月錦老人在俞源村口依依惜別。Shimizu Mamiko (left) says goodbye to Chen Yuejin at the entrance to Yuyuan Village
一位是文化不高、一輩子生活在浙江金華小縣武義的耄耋老人陳月錦,一位是風華正茂、來自日本早稻田大學的學生清水真美子,本來八輩子都遇不著的人,因為海外名校學子走進金華古村落活動,而聚在一起,碰撞出友好的火花。
這一活動為全國獨創(chuàng),旨在以“請進來”的方式,助推“走出去”的目的,新開民間外交途徑,由外交部原部長李肇星擔任顧問,迄今已成功舉辦三季,有27個國家的118名學子通過在金華古村落與村民同吃同住,體驗最真實的中國。
早稻田大學為日本一流名校,清水真美子是該校大三學生。她在網(wǎng)上看到這一活動面向全球招募學子時,就第一時間報了名,參加的是今年6月22日至7月12日在武義俞源舉辦的第三季活動。
清水真美子對中國并不陌生,說,受父親的影響,“喜歡中國文化和歷史”。去年她曾來中國學中文,學了9個月,已能用中文簡單交流,碰到不會說的,在手機上用中文全拼輸入,速度比一般中國人還快。
因為歷史原因,來之前,清水真美子對自己為期21天的中國行頗為忐忑。沒想到,抵達第二天,她就被剪紙奶奶陳月錦“感動得想哭了”。
陳月錦家住武義城區(qū),活動期間她每天早上6點多就出門,坐公交車趕在8點左右出現(xiàn)在俞源俞氏宗祠的剪紙民俗館,向來自世界各國的學子以及全國各地的游客展示其剪紙的精湛技藝——她從十幾歲開始學繡花、剪紙,一張普通的紙在她手下像變戲法一樣,三下兩下便能剪出花鳥蟲魚、福祿壽喜等各種各樣的圖案和文字。
就這樣,在中國平凡而美麗的古村落一角,一老一少奇妙地相遇了。
“我太感動了。我今天見到了剪紙的老師,她教了我剪紙,然后我們用中文對話了。我說之后,她一個勁地說‘友好友好’。我們互相拉著手。中國的奶奶爺爺們經(jīng)歷了日中戰(zhàn)爭,我總是對中國人感到很抱歉,沒想到剪紙奶奶對我這么好,所以我對她的人格感動得想哭了。然后,她給了我很多特別的剪紙。我絕對不會忘記今天的事。我想為中日友好做貢獻。”當天,清水真美子就在其微信朋友圈,用中文發(fā)出她的“感動經(jīng)歷”。
海外學子學剪紙。International students try their hands at paper-cutt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Chen Yuejin.
清水真美子有所不知,眼前這位滿頭花發(fā)、笑瞇瞇教她剪紙的和藹可親的老人,背后的往事令人唏噓:1942年5月,日軍入侵武義,陳月錦和父母、兄弟姐妹一家七口人,從一個叫“白洋渡”的地方往山里“逃日本”。
“當年,我只有8歲,還有一個小弟弟,家里一共五個孩子?!标愒洛\痛苦地回憶,鬼子來了,父母帶著他們拼命往村附近的山上逃,“我領(lǐng)著小弟弟,一路跌跌撞撞。那種逃難的狼狽、恐懼和倉皇,一輩子難忘”。
日軍在武義盤踞三年,陳月錦一家也在山上躲了三年之久,待日本投降后才下山回家。陳月錦發(fā)現(xiàn)“家早已被踐踏得面目全非,房柱子被硬生生鋸掉做了狗屋,房子沒了,家也沒了”。
這段慘痛的歷史成為陳月錦記憶深處永遠的痛。
從他人口中知道剪紙奶奶陳月錦一家的遭遇后,清水真美子更油然而生歉意。在老人面前,她低頭彎腰,道一聲:“真是太對不住啦。”
這時,陳月錦拉住清水真美子的手,告訴她:“都過去了,你們和上一輩是不一樣的?!?/p>
陳月錦送給清水真美子兩張鴛鴦的剪紙,鴛鴦是和睦親愛的美好象征,老人希望中日兩國人民也能像鴛鴦一樣,世世代代友好相處。
俞源的特殊經(jīng)歷,讓清水真美子對自己的未來有了全新的設(shè)計:“我絕對不會忘記在俞源的事,不會忘記剪紙奶奶對我說的話。我想當外交官,為中日友好做貢獻。”
這是清水真美子第一次來到中國農(nóng)村。她原以為,中國的農(nóng)村和城市不一樣,是“狹隘、孤僻的,沒想到這么開放、寬容,對外國人這么友好”。她很開心能夠來到中國,來到金華,來到武義俞源,“住家阿姨像媽媽一樣照顧我,這里的每個人、每樣事物都很好”。中國越來越富裕強大,越來越多的日本人尤其是年輕人渴望了解一個真實的中國。
指導日本學子剪紙。 (張建成 攝)Chen Yuejin and Shimizu Mamiko
剪一紙作品送金華友好城市德國迪恩。 (張建成 攝)This paper-cutting work is a gift for a sister city of Jinhua in Germany
活動結(jié)束,臨行前,清水真美子特地趕到剪紙民俗博物館和陳月錦告別。兩人牽著手,穿過人群,在村口的石橋上相互依偎著拍下了珍貴的留影。清水真美子比老人高出近兩個頭,一路上,為了和老人保持差不多的高度,清水真美子一直彎著腰走路……
陳月錦歡迎清水真美子“再次回家”,清水真美子不停地點頭道謝。她拉著剪紙奶奶的手,動情地說:“在過去的三周里,來自19個不同國家的39名海外名校學子了解了這里的歷史,并成為這歷史中的一部分。我們在俞源書寫了屬于自己的故事。在俞源的經(jīng)歷,讓我們感到自己在未來的無限可能。我們將會帶著這份在俞源獲得的寶貴經(jīng)歷離開,回到我們各自的國家。但是,我們在俞源的故事將持續(xù)書寫。盡管現(xiàn)在這個世界有太多的問題需要解決,但我相信,從這里獲得的友誼與合作可以成為改變世界的利器。”
和剪紙老人合拍的照片,清水真美子珍藏著,并用作微信頭像。她回到日本,開始正常的學習、生活,但對在中國特殊而溫馨的經(jīng)歷,和疼愛其如孫女般的可愛可敬的中國奶奶,始終銘記心中。
不說再見,這個如此美麗的村落;
不說再見,這個如此美麗的國家;
不說再見,這些如此美麗的中國人。
金華市副市長孫榮燕為陳月錦的行為點贊,感慨“82歲老奶奶的行動不亞于外交部新聞發(fā)布會”,意義獨到。
若干年后,當清水真美子的外交官夢夢想成真時,當來自世界各國的海外名校學子成為所在國家的精英、棟梁時,武義俞源,這個他(她)曾與村民們朝夕相處21天的中國溫暖的家,將成為親情的一部分,這份緣于民間外交最草根、最樸素、最純真的力量,給金華、給中國帶來的影響是不可想象和估量的。
(除署名外,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