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靄華
記嶺南畫家容祖椿
□ 杜靄華
容祖椿(1872-1943)
容祖椿(1872-1943),廣東東莞莞城旨亭街人,是“隔山畫派”創(chuàng)始人居廉的高徒,也是嶺南畫派創(chuàng)始人高劍父、陳樹人朝夕相處的同窗好友;是古文字學家容庚學畫的啟蒙老師和藝術知音,也是南方第一所官立美術學校—“廣州市立美術學?!眹嫿處?;是20世紀20年代廣東詩書畫界社團“清游會”的首倡者之一與主要成員,也是“廣東國畫研究會”重要成員。他花鳥、山水、人物皆善,且以花鳥成就最突出;他桃李滿天下,卻因長期默默無聞,書札畫跡深藏于歷史煙云之中。
1872年仲秋(清同治十一年農(nóng)歷八月初十日),容祖椿出生于廣東東莞莞城旨亭街一戶清貧的書香門第里,因他是家中的第二個男孩且出生的月份為仲秋,故其父給他取名容祖椿,后取字仲生。
東莞容家人才輩出,僅清末民初以來,就涌現(xiàn)出容庚、容肇祖等一代名家。容家對少輩的教育十分嚴格,尤其自容祖椿伯父容鶴齡高中進士,棄官回鄉(xiāng)從事教育以來,容家對于族人的教育更為重視。清末容家子弟皆上私塾,容家少年大多學習刻苦用功,后來有多人參加科舉考試,成績皆名列前茅。然而,容祖椿卻選擇了一條和同輩容家子弟截然不同的道路。他生性貪玩,讀書沒有耐心,而且厭惡背誦,故而成績每況愈下,一直讓家人和老師無可奈何。不過,生性調(diào)皮好動的容祖椿卻鐘情于畫畫,對于看過的畫作過目不忘,可惜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容家私塾里英雄無用武之地,他唯有經(jīng)常在鄰近房屋的石灰墻上信筆涂鴉。在家人和老師看來,雖對他在墻上亂寫亂畫的行為不滿,但對他畫出的畫作卻不得不佩服。私塾老師對其父說:“貴公子讀書為宦前途不大,如學丹青,他日必成大器矣?!?/p>
1879年,容祖椿8歲時,父親容松壽病逝。父親的過早離世,家庭經(jīng)濟支柱的轟然倒塌,使這個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日益窮困,容祖椿陷入了無依的生活境地。此時容祖椿兄祖祐才12歲,弟祖潤才4歲,艱辛的生活,煉就了容祖椿堅忍不拔的性格。在磨難中,他堅持自己的畫藝之路,直至遇上其師居廉,這是他人生最大的機遇,也是他藝術人生的起點。
可園和道生園都是張家的名園,相距較近,而居廉當時也隨其從兄居巢寄居習藝于可園。張嘉謨即筑道生園,延請居廉長期客居于此。因可園、道生園相隔僅百米之遙,故居廉、居巢經(jīng)常來往于可園、道生園。容祖椿在嚴師的栽培下,又得同窗的鼓勵,畫藝進步神速,為日后的花鳥畫創(chuàng)作打下了扎實基礎??蓤@、道生園的花花草草、魚蟲蔬果為容祖椿的花鳥畫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約19世紀80年代后期,容祖椿隨居廉回穗,居廣州十香園繼續(xù)學習。十香園始建于1856年,面積640平方米,是居廉自廣西返粵時,用多年積蓄在所居的隔山修建的一座供自己寫畫與授徒的庭園,因種有瑞香、素馨、鷹爪、茉莉、夜合、珠蘭、白蘭、含笑、夜來香和魚子蘭10種香花而得名,亦稱“隔山草堂”。四周以青磚砌墻圍成小院,環(huán)境清幽。
居廉自1865年起設館授徒,共收過前中后三期弟子,每一期都有數(shù)人乃至數(shù)十人之多。容祖椿是居廉中期弟子,同一時期共有八人:蔡德馨、陳鑒、梁禧、黎雍、葛璞、伍德彝、張逸,對容祖椿以后的藝術之路幫助良多。如創(chuàng)作于1899年的《獨行旅圖》就是容祖椿在十香園生活和學習的見證。題款:“己亥花朝節(jié)仿王少司農(nóng)法于嘯月琴館,以應少溪老伯大人指正。侄容祖椿學繪?!眹[月琴館于十香園內(nèi),為居廉住所兼畫室,以居廉收藏古琴命名。
容祖椿 松柏高年圖 19×19cm 絹本設色 1914年 廣州藝術博物院藏
容祖椿 山水圖 20.5×20.5cm 絹本設色 1908年 廣州藝術博物院藏
在十香園,容祖椿不僅結(jié)識同門學友,還經(jīng)常出外雅集,共同合作畫。1899年10月,居廉與崔詠秋、劉玉笙、葛紹棠、容祖椿、陳壽泉、張澤農(nóng)、吳春生、李桂馨、伍德彝等聚于廣州萬松山房,共同合作《花果》畫卷。伍德彝題曰:“己亥十月之望,菊花盛開,風喈妹招諸畫人同集萬松山房,堂之酒闌,籧云道兄以紙筆索合作,崔詠秋寫菊,劉玉笙紅梅,居古泉桃花,葛紹棠水仙,容仲生小柏,陳壽泉木瓜,車樂先麗春,張澤農(nóng)毛瓜、吳春生松,李桂馨丹桂,風喈妹朱瓜,余寫牡丹二朵,珠玉滿前,知未免續(xù)貂之誚,亦聊志文宴之樂云爾。懿莊伍德彝記?!?/p>
正是得益于這得天獨厚的條件,此時期容祖椿畫藝大進,不僅奠定了扎實的基礎,熟練掌握了其師的撞水、撞粉法,更重要的是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全面提高。居氏一門風雅,居家書香綿長—居廉父居少楠、居廉堂兄居巢均為飽讀詩書之人,家族藏書甚豐,加上居廉詩友眾多,高手唱和山水、庭院之間,同時“隔山”高徒云集,朝夕切磋,容祖椿的文化素養(yǎng)在詩情畫意熏陶下萌芽,在潛移默化、耳濡目染中悄然成長。如容祖椿1897年創(chuàng)作的《出浴圖》(廣州藝術博物院藏)錄用的是張南山詩句:“……花前羯鼓聲如雷,豈料漁陽鼙鼓催?!鄾瞿蟽?nèi)無人問,縱有溫泉不復溫”;1899年創(chuàng)作的《漢家營壘圖》錄用的是蕭伯瑤的調(diào)寄《綺羅香》:“地盡窮邊,天低絕北,風雪又催秋暮?!|空、駐馬何人,英雄老淚灑千古……”;而1901年的《浣紗圖》(廣州藝術博物院藏)則題自作詩:“西施昔日浣紗津,石上青苔思殺人。一去姑蘇不復返,岸傍桃李為誰春?!?909年創(chuàng)作的《喚醒千山圖》,題自作詞:“歸路寒煙,暝振衣裌。長嘯高崗,卻把千山喚醒?!蓖瓿闪藦膹弯浀絼?chuàng)作的艱難蛻變。
除此之外,容祖椿也在學習書法篆刻、書畫鑒賞等方面的知識,全方位提高自身的水平。容祖椿從一個不愛讀書的少年,慢慢被居家書香所熏陶,日后成為清游會、國畫研究會諸名流中的一員。
以上研究的開展依據(jù)高職公共英語教學實情,將EOP融入公共英語教學,以生態(tài)語言學為指導開展師資建設及教學內(nèi)容、方法、評價等改革,實現(xiàn)融入EOP后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生態(tài)再平衡,以提升教學質(zhì)量,提高學生職場英語運用能力。
1904年居廉過世后,年方38歲的容祖椿開始以繪畫為業(yè),奔走于東莞、廣州等地。容祖椿與眾多居廉師同門中期弟子如伍德彝、葛璞、陳鑒等一起,于1907年起至1908年間,通過參加由何劍士、潘達微創(chuàng)辦的《時諧畫報》的編輯和繪制圖畫等業(yè)務,開闊了藝術視野、拓展了社會人脈。
1908年,容祖椿結(jié)束了頻繁走動于東莞、廣州兩地的生活,全家由東莞移居廣州。雖然人地生疏,但憑借自身深厚的傳統(tǒng)國畫素養(yǎng)與令人信服的精湛畫藝,容祖椿先后執(zhí)教于廣州私立坤維女子中學、廣州市立美術學校,邁出了其人生藝術歷程的重要一步。
容祖椿 菊花蚱蜢圖 28×34.4cm 紙本設色 1941年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
容祖椿 十分春色圖 33.5×44.5cm 紙本設色 1941年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是廣東美術界一個異常活躍的時期:1922年4月26日廣州市市立美術學校的成立,將西洋畫作為學校的主要科目,并將美術史作為必修課,一改私塾師傅帶徒弟的單一教育模式;留歐、留日學生的回歸,帶回了新的思潮新的技法;各路精英思想火花的碰撞,都為廣東畫壇注入了一股勃勃生機?!保ㄌK小華語)新的時代背景,既是給人到中年的容祖椿以新的機遇,但也必然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自1904年至1933年間,除了作畫,容祖椿主要任務就是繪畫教學,可謂桃李滿天下。其學生有1916年時在東莞的容庚、20世紀二三十年代時在廣州的張坤儀、30年代后期香港的熊氏三姐妹等,但學生人數(shù)最多最集中的,還數(shù)廣州市立美術學校的學生。
在此期間,容祖椿經(jīng)常與同門師兄弟參加雅集交流活動,其中最重要的是參加了兩個社團—清游會和廣東國畫研究會,進一步拓展了自身的人脈、豐富了自己的游歷,畫藝突飛猛進。清游會于1923 年冬商議籌辦,倡導者包括鄧劍剛、黎慶恩、陳樹人、高劍父等人。成立后的清游會形式極為自由,并無章程、宗旨、門戶的限制,參與者多畫人、文人、書家等,荔枝灣“清游小榭”為其固定活動場所,此外還有陳樹人河南“息園”等,后來活動范圍擴大到肇慶鼎湖山、南海西樵山、清遠飛霞山、郊區(qū)的蘿崗洞等。《黃花晚節(jié)圖》為清游會1928年雅集時由陳樹人、高劍父、容祖椿等人合作。
廣東國畫研究會成立于1926年2月,它的前身是癸亥合作畫社,當年是農(nóng)歷癸亥年(1924),畫社就以此命名。其主要活動是組織舉辦畫展和編輯出版畫冊及理論專著。1933年2月,廣州市第一次展覽會在越秀山舉行,容祖椿為美術組委會會員。容祖椿在廣東國畫研究會期間創(chuàng)作了大量優(yōu)秀作品,如1930年創(chuàng)作的《牡丹圖》(廣州藝術博物院藏),屬大幅傳統(tǒng)寫實手法,其畫風柔麗淡雅,筆墨瀟灑酣暢,設色氤氳盈潤,秀逸脫俗,給人清逸雅致之感。
除參加國畫研究會,容祖椿還常參加其他團體的雅集活動,如1928年創(chuàng)作的《牡丹圖》是雅集于梅社的作品,題跋曰:“戊辰春雅集梅社。容祖椿畫?!鳖l繁的“文人雅集”,進一步開闊了容祖椿的眼界、促進了其技法的提升。
容祖椿在居廉師門下刻苦學習、認真實踐前后達十八年,走出師門前后又有機會廣泛觀摩,在繼承中國畫固有“骨格、神韻、風致、筆意”之傳統(tǒng)精神中發(fā)揮個性,在廣集各家風格的基礎上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繪畫風格。
1934年后,容祖椿很少于正規(guī)學校執(zhí)教,只靠鬻畫為生,生活艱難。1936年,容祖椿在寫給時任燕京大學教授的侄兒容庚的信中說道:“……而寫畫入不敷出,更于淘汰之列。余住省三十余年,只見近一二年方知辛苦。阿鑒已無席位兩年有長,更加一重辛苦,晚年又不景,奈何之。茲有燕京大學內(nèi)中有國畫選科否?或國畫教授否?倘有,務當留意推薦,薪金無論多少,但求一枝棲,離別家庭、須千萬里亦愿也?!?/p>
1937年,廣州淪陷前一年,抗日潮起,日寇空襲加劇,為避戰(zhàn)事,容祖椿舉家回到了東莞莞城祖屋居住,得侄容康泰的支持,在其于旨亭街開設的精華石印局二樓一廳堂作畫。當時的東莞還沒淪陷,容祖椿與當?shù)氐拿魅绶饺司?、祁友蘭、熊佳麟等都時有交往,畫作也被收藏。
返回東莞期間,容祖椿以微薄的畫金勉強維持生活,此期間幸得容庚經(jīng)濟上的支持,故容祖椿專為其畫《百花圖》冊。此冊在每幀扇面上繪一種花卉,千嬌百媚、風姿綽約,雖是小品,但每一幀皆十分注意參照花卉的生長狀態(tài)而布局構(gòu)圖,無論是清影秀出、迎風起舞,還是嬌俏含羞、雍容華美,皆寫貌蘊意。筆法以惲南田的沒骨法和居派的撞水、撞粉、撞彩法相結(jié)合,使得花葉上墨彩斑斕,光影流動,氣韻清輕淡雅。冊前還有商衍鎏、啟功、秦仲文等名家題跋。容庚在廣州藝術博物院藏的122幅扇面畫的題跋中寫道:“……廿六年暑假,余從北平返里,適遇盧溝橋事變,廣州時有飛機轟炸,叔亦自廣州歸,相聚歡樂,擬偕游羅浮寫生未果,叔歸里后,八口之家生計頗窘,余周其乏,為余畫花卉草蟲扇冊,日得三四紙?!嗽聳|莞城陷,七妹乃使人攜余所藏書畫往香港,遭劫失去,輾轉(zhuǎn)購求數(shù)月乃歸,扇冊失去三十余紙,尚存一百二十二紙。”《百花圖》冊是容祖椿花鳥畫的集大成之作,在這122幅作品中,各種花卉琳瑯滿目,除花卉外,還有如蜻蜓、蝴蝶、螳螂、蜜蜂、天牛、蟬、蜘蛛、草蚊、青蛙、貓等小動物。容祖椿在此冊中,將嶺南大地各式各樣的花卉及小動物的花姿動態(tài),通過自己的情感,融會于折扇的小小尺幅中。一景一物,傾注了畫家對故鄉(xiāng)和大自然生活的眷戀,寄托了畫家崇尚自然,與自然相親相和的情懷,呈現(xiàn)了一種迥異于傳統(tǒng)花鳥畫的情感趣味和文人氣息。
容祖椿 海屋添籌圖 155×67.5cm 紙本設色 1900年 廣州藝術博物院藏
除創(chuàng)作整冊花卉扇面外,此時容祖椿創(chuàng)作的其他作品也不在少數(shù),它們都分別被東莞和香港等地博物館所收藏。1938年11月東莞淪陷,日本侵入莞城后,燒殺搶掠,以至餓殍遍地,滿目瘡痍。人們紛紛逃離家園,容祖椿將一大批書畫作品、印章寄于容康泰家,然后舉家遷居香港謀生。
抵港后,容祖椿無處棲身,初時只能暫住于熊氏三姊妹(熊壁雙、熊耀雙、熊佩雙)的跑馬地居處,教其作畫,后因熊氏三姊妹畫藝出眾,被譽為“熊氏三英”。其后得殷商梁簡倫幫助,在香港文咸東街開設的福華藥材行提供的一居室內(nèi)作畫,家人則住在九龍彌敦道。此時期,容祖椿經(jīng)常出入于大同俱樂部與思豪酒店,與書畫名人交往,為殷商唐秉剛等人作畫。
在港期間,容祖椿的指畫藝術創(chuàng)作取得巨大進步。容祖椿指畫創(chuàng)繪于1917年,后少有涉及,直至到港后才重新創(chuàng)作。如其于1939年創(chuàng)作的《指畫圖》(香港中文大學藏)四幅扇面,充分發(fā)揮了指畫線條、墨色、表象、構(gòu)圖獨特的特點,把握點線面的結(jié)合,腕下如風,隨心所運,意境清幽潤雅。
容祖椿居香港的時間雖不長,但所創(chuàng)作或前期流傳的作品為數(shù)也不少,香港藝術館就收藏有容祖椿作品12件,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收藏容祖椿作品7件,這些作品大都是容祖椿避世香港時所作,雖然大部分為小品,但毫不遜色于在廣州和東莞時期的創(chuàng)作。如作于1939年的《十分春色圖》(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作品以截枝花卉為題材,繪兩束花卉,大束分別為萱草、牡丹、芍藥、秋海棠、菊花,小束為蘭花、海棠等共10種,因而命名為“十分春色圖”。此圖為簡又文所藏,因其喜歡收藏居廉作品,容祖椿依其所囑仿居師筆意創(chuàng)作了此畫。1941年的《菊花蚱蜢圖》(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是容祖椿為同避居香港的收藏家鄭春霆所作,借用陳洪綬詩句表達以菊花祈愿世界和平的心愿。款識:“昔年避兵日,與子聽松風。何當太平日,與子聽秋蟲?!苯韫湃恕氨鼙铡敝畤@,示盼望“太平日”之拳拳愛國之心、思鄉(xiāng)之情。
到港后,容祖椿仍靠賣畫為生,但由于經(jīng)濟惡化,他的畫作銷路一直不好,故此期經(jīng)濟拮據(jù)。在香港淪陷前夕,他外出時遭遇劫匪,身上的東西被洗劫一空,其中包括出自名家的十二顆圖章。1941年12月,香港淪陷,容祖椿攜眷重返廣州。而此時的廣州,社會動蕩,兵荒馬亂,人民流離失所。為了生計,容祖椿仍以鬻畫養(yǎng)家糊口,飄泊不定,萬般無奈之下,來到“六榕寺”與鐵禪和尚交往,不得不把自己所創(chuàng)部分之作,署釋鐵禪之名。1943年10月21日,容祖椿在貧病交加中走完了其一生。
容祖椿是“居派(隔山畫派)”藝術的忠實傳承者,誠如冼得霖賞析容祖椿《百花冊》所說:“容氏作畫最能守其師法?!?/p>
容祖椿隨居廉習畫,得其嚴師居廉的精粹,并汲取惲南田之神髓,參與宋光寶、孟麗堂的筆意,精心觀察物象,重視對象的質(zhì)感,善用粉賦色,除得妙趣于筆墨外,還以其嚴謹?shù)膭?chuàng)作態(tài)度,推陳出新,以逸蕩之筆為花鳥傳神。在繼承其師的技法上,標新立異,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了居廉的花鳥畫藝術,成為居廉的得意高徒。
容祖椿一生所創(chuàng)作的畫中,大多數(shù)為扇面、團扇、冊頁類的小品畫,條幅、中堂、手卷較少,大軸幾乎沒有,這或許與其鬻畫生涯有關。容祖椿生長于鄉(xiāng)間,在大自然中長期與動植物接觸,善于從平凡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繪畫的意境,尋求一種寧靜的生活志趣。其筆下的花卉、瓜果、飛鳥、走獸大多取材于嶺南自然之中,畫面充滿著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如作于1901年的《蔬果草蟲圖》(廣東東莞博物館藏),以截枝形式表現(xiàn)豆角藤及豆角的蓬勃生長狀態(tài),構(gòu)圖飽滿,落筆沉穩(wěn),色澤古樸,充滿鄉(xiāng)士氣息。作于1919年的《石榴圖》,幾枝樹枝由畫面右下角向左上延伸,樹干一筆著墨,隨后點寫出樹的紋理;畫面正中一石榴含苞欲放,一石榴半開,石榴籽著色淡雅,輕紅欲滴。《荔熟蟬鳴圖》(廣州藝術博物院藏)仿孟麗堂筆法,將荔枝、柳樹全置于畫面的右上角,柳枝隨風飄動搖曳,低垂于畫面左側(cè),平衡了畫面的整體布局,減輕了畫面右側(cè)的局促感。
容祖椿 弦鐺上路圖 20.6×20.6cm 紙本設色 1909年 廣東省博物館藏
在容祖椿的花卉畫中,作為襯景不可缺少的昆蟲,是活躍于其花卉畫中的精靈。它們或活躍于花草池塘邊,或匍匐于花蕊花瓣間,或攀爬于茂密的枝葉藤蘿中,或飛舞于芬芳馥郁的天空;或平躺,或倒立,或攀爬……為靜態(tài)的各式花卉平添不少動感,形成了一個個靈動新穎的畫面?!逗D》圖中的蝴蝶全身雪白,只兩翼稍加著彩,蝶飛起舞,打破了含笑花冷漠、古板、靜默的局面,為畫面平添了活潑的氣息和無窮的意味。
在容祖椿的繪畫作品中,山水畫并不多,且以師法古人為主。如創(chuàng)作于1917年的《樹下煉讀圖》,擬羅聘筆法,圖繪幽雅安靜的自然環(huán)境下,一老者安坐于湖邊,兩眼平視,似在沉思吟哦,不遠處有一書童手捧書籍正向老者靠近。近景以枯樹數(shù)株展現(xiàn),人物的精神狀態(tài)似乎沉醉于這樣一個幽雅安逸之地。用筆簡潔,表現(xiàn)力豐富,一筆一墨都表現(xiàn)了畫家追求自然、安逸、素靜、簡潔的生活方式。
容祖椿的人物畫以仕女為主,其筆下的仕女閑雅文靜、雍容大方、沉穩(wěn)高古?!冻鲈D》(1897)是容祖椿人物畫中比較精彩的一幅,作品畫一美女執(zhí)紈扇款款而至。貴婦猶如出水芙蓉,身披輕盈絲紗,頭微微右傾,面如桃花,含羞帶怯,體態(tài)豐碩。用筆和線條卻細勁有神,流動多姿,設色濃麗,與貴婦的柔嫩肌膚形成鮮明對比?!读率伺畧D》(1933)繪月夜柳樹下,一女子手執(zhí)紈扇,左右顧盼,通過對女子頭發(fā)、面部及手部的細致刻畫,將女子焦急候人的表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女子焦盼惆悵的情緒撲面而來。
在容祖椿藝術之路上,由東莞到廣州,再輾轉(zhuǎn)于廣州、東莞、香港等地,先在居廉師處扎深根基,后在國畫研究會中更上層樓,又在清游會里拓展胸襟,逐漸成長為一棵枝繁葉茂又飽經(jīng)風霜的參天大樹??偨Y(jié)其一生,可引用鄭春霆在《嶺南近代畫人傳》中的一段話來概括:“古今來天與之才者,每嗇其遇,既使之從艱難困苦而成一藝,而又使坎坷不能自生其生,慧業(yè)文人,才技俊士,多與窮結(jié)不解之緣,此豈詩窮然后工之理耶?蓋不窮者多欲,未能專志所學,必窮然后一切無所希求,一其心志而治藝也?!?/p>
(作者單位:廣州藝術博物院)
責任編輯:陳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