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雪, 關 云, 田 霞, 劉香艷
(延安大學附屬醫(yī)院, 1. 普外科; 2. 護理部, 陜西 延安, 716000)
?
胃癌患者KAP護理干預的方法及效果研究
宋雪1, 關云2, 田霞1, 劉香艷1
(延安大學附屬醫(yī)院, 1. 普外科; 2. 護理部, 陜西 延安, 716000)
目的探討胃癌患者KAP護理干預方法及效果。方法將本院2014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胃癌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教育,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進行KAP護理干預,比較兩者KAP的掌握情況、治療效果以及生活質(zhì)量。結果觀察組的KAP知識、態(tài)度、行為得分以及總分均高于對照組,臨床癥狀改善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出院前的軀體疼痛、社會功能、心理功能、活力等方面的生活質(zhì)量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胃癌患者進行KAP干預能夠提高患者的知信行水平,改善治療效果,提高生活質(zhì)量。
胃癌手術; KAP護理干預; 知信行水平
胃癌在世界范圍內(nèi)屬于高發(fā)水平,手術是治療胃癌的有效方法?;颊咧委熜Ч皖A后除了與胃癌病理分期、部位、組織類型有關外,還與護理因素有關。隨著醫(yī)學護理模式的轉(zhuǎn)變,健康教育作為醫(yī)院治療中的重要項目,在治療護理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有效的健康教育能夠幫助患者正視疾病,提高自護能力,加快康復水平。知信行模式是改變?nèi)祟惤】迪嚓P行為的模式之一,是一種規(guī)范化、科學化、易操作的護理健康教育管理標準體系,對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具有積極意義[1]。本科室自2014年起建立胃癌患者KAP模式護理干預健康教育機制,通過干預顯著提高胃癌患者知信行水平,促進醫(yī)患關系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與治療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80例胃癌患者,納入標準:符合的胃癌診斷標準[2];年齡18~75歲;經(jīng)CT、B超及病理學診斷確診,并選擇手術治療;初治的患者;無幽門梗阻、穿孔及大出血;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同意治療方案;無其他惡性腫瘤史;患者意識清楚,無任何精神性疾病及交流真該。排除標準:心腦血管疾病、肝腎疾病;神經(jīng)系統(tǒng)、血液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疾病、肌肉系統(tǒng)疾??;失語、耳聾;自身免疫性疾??;活動性感染性疾??;有理解和閱讀障礙患者。將該組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分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35~75歲,平均(60.5±10.2)歲。受教育年齡6~18年,平均(12.5±4.5)年。手術類型:全胃切除4例,胃大部切除36例。病理類型:腺癌36例,其他4例。腫瘤分期: Ⅰ期15例, Ⅱ13例, Ⅲ 12例。對照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38~75歲,平均(61.2±11.8)歲。受教育年齡6~19年,平均(12.0±3.2)年。手術類型:全胃切除6例,胃大部切除34例。病理類型:腺癌34例,其他6例。腫瘤分期: Ⅰ期16例, Ⅱ14例, Ⅲ 10例。2組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2組患者住院期間接受的治療方法具有均衡性,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健康教育,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KAP護理干預,其他護理措施相同。
1.2.1常規(guī)護理干預:責任護士采用口頭健康教育的方法,在患者入院至出院過程中的不同階段給予健康教育。包括術前指導、手術方法介紹、配合事項、預后、術后注意事項、恢復指導以及用藥指導等。
1.2.2KAP護理干預:從認知、信念和行為三個方面進行護理干預。⑴ 認知干預: ① 責任護士術前進行一對一講解,結合圖并茂的健康教育資料給患者宣教胃癌的疾病知識,傳遞胃癌可預防、可治愈的信息,幫助患者意識到其錯誤認知,完成認知重建。② 強調(diào)手術治療的重要性,引起患者的重視。進行詳細的進行術前指導,包括術前飲食、術前準備、咳痰、大小便等內(nèi)容。進行詳細的術后康復知識介紹,包括術后禁食、飲食、營養(yǎng)、休息、運動、并發(fā)癥的預防等內(nèi)容。以上干預均采用示范、重復的方式加深患者的印象。告知患者術后建立健康生活、行為習慣是減少疾病復發(fā),改善生活質(zhì)量的關鍵。⑵ 培養(yǎng)信念: ① 責任護士通過與患者的交流,評估對胃癌及治療方法的信念和態(tài)度。首先列舉良好的信念、態(tài)度及其帶來的益處,提高患者堅持此態(tài)度的信念和決心。② 對治療持有積極態(tài)度和信念的患者給予支持和鼓勵;對有悲觀、消極、敵對態(tài)度的患者,采用暗示、保證、非語言溝通等形式幫助患者確立信念和改變態(tài)度[3]。通過認知重建患者對手術和術后康復的態(tài)度和信念,并鞏固。③ 請胃癌術后康復效果較好的患者介紹經(jīng)驗,發(fā)揮同伴效應,傳達積極的信號,提高患者的手術信心。鼓勵家屬親友同事對患者給予情感支持,激發(fā)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⑶ 形成行為: ① 強調(diào)自我管理在術后康復及預防復發(fā)中的重要作用,鼓勵患者參與到自身護理中來,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方式。指導患者術后早期活動,包括呼吸運動、四肢運動、腹部按摩等。待患者可以經(jīng)口進食后,對患者的飲食行為重點干預,除使患者熟練掌握胃癌術后的飲食原則(易消化、清淡、少食多餐、高營養(yǎng)、高維生素等),飲食內(nèi)容外,鼓勵患者養(yǎng)成喝酸牛奶的習慣[4],指導患者選用滋潤生津、清肺養(yǎng)胃、補氣生血的食療方;鼓勵患者戒煙、戒酒,養(yǎng)成按時作息的習慣,保證充足的睡眠。督促患者堅持服藥,定期來院復診等。參加體育鍛煉,如健身氣功、慢跑、太極拳等。② 延續(xù)性護理:出院后采用延續(xù)性護理的方法,通過微信平臺、短信、電話、QQ等方式進行院外康復指導,包括飲食、運動、休息、定期復查、用藥等,了解患者的掌握情況和依從性,進行有針對性的干預,促進患者形成健康行為。
1.3觀察指標
KAP情況調(diào)查:采取胃癌患者KAP問卷調(diào)查研究方式,以KAP理論框架設計知信行各模塊量表,設計完成后分組進行干預研究,之后進行問卷調(diào)查。內(nèi)容包括胃癌手術的相關知識、相關的態(tài)度以及與相關的自我行為共3個維度,分別有15個、10個、6個條目,共31個條目。用以調(diào)查胃癌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手術應對態(tài)度、應對方法以及自我護理等措施。該問卷其內(nèi)容的效度為0.856,重測信度為0.813。治療效果:對胃癌術后常見的臨床癥狀,便秘、腹瀉、腹脹痛、消瘦、乏力、食欲缺乏、惡心嘔吐按照嚴重程度的不同分為無、輕、中、重三級,分別積分0、1、2、4分,于治療前后進行評價。療效評定校準為顯效,70%≤治療前后總積分差<100%;有效30%≤治療前后總積分差<70%;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改善率=顯效率+有效率。生活質(zhì)量:采用健康調(diào)查簡表(SF-36)評價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該量表包括8個維度,軀體疼痛(BP)、活力(VT)、軀體活動功能(PF)、軀體活動功能對角色功能的影響(RP)、社會功能(SF)、心理功能(MH)、情緒對角色功能的影響(RE)、健康總體自評(GH),36個條目,各個領域的評分為0~100分,分數(shù)越高,表明功能越好。
1.4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8.0, 組間變量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2組患者知信行各維度得分及治療效果
觀察組的KAP知識、態(tài)度、行為得分以及總分均高于對照組,臨床癥狀改善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知信行各維度得分及治療效果±s)[n(%)]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2.22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比較
觀察組出院前的軀體疼痛、社會功能、心理功能、活力等方面的生活質(zhì)量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比較±s) 分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KAP護理干預的患者相對于進行常規(guī)教育的患者, KAP知識、態(tài)度、行為得分以及總分較高。知信行(KAP)相關理論是行為干預中最有影響力的理論之一,“知”是了解健康知識,“信”是了解其相關的信念,“行”是否按照要求改變自己的行為[5]。知信行干預通過提高取知識、產(chǎn)生信念及形成行為來形成有益的健康行為模式,以達到最佳健康狀態(tài)。在人類健康行為形成的過程中,知識是基礎,信念是動力,只有通過干人者的知識、觀念,才能自覺采納健康行為[6]。
以往的健康教育是一種單項灌輸?shù)倪^程,患者真正的健康需求并不能得到滿足。觀察組按照獲取知識(K)、產(chǎn)生信念(A)和形成行為(P), 在合適的時間和環(huán)境下隊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采圖文并茂的健康教育手冊、病友經(jīng)驗介紹、示范等方面,避免了傳統(tǒng)健康教育形式的單一性[7],有效提高了患者對健康知識的接受程度,有利于幫助患者重新認識和評價現(xiàn)狀?;颊咄ㄟ^參與知信行護理干預能夠更好的掌握胃癌手術及康復相關知識,重視手術的重要性,意識到自身在治療、護理以及疾病康復中的能動性作用,轉(zhuǎn)變不積極、不遵醫(yī)囑的觀念,堅定健康信念,以在面臨健康問題時,能夠主動采取健康的行為方式,消除不健康因素所帶來的影響[8]。
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KAP護理干預的患者相對于進行常規(guī)教育的患者,其術后臨床癥狀緩解率高,而且生活質(zhì)量高。KAP護理干預能夠使患者掌握胃癌手術及康復的相關知識、自我護理等內(nèi)容,重視良好的行為方式在促進疾病康復、預防復發(fā)、改善生活質(zhì)量中的重要作用,術后踐行正確的自我護理行為,如遵醫(yī)囑早期運動、合理飲食、用藥等,繼而有效提高了治療效果,改善了患者的生理功能。在信念干預中通過護理人員的認知重建、病友的支持和家屬的關懷、鼓勵,幫助患者調(diào)整了不良的情緒,建立了正確的健康信念,改善了患者的情緒功能和角色功能。KAP護理干通過提高患者對其疾病的認知,樹立健康的信念,用積極的自身應對調(diào)適,最終提高了自身生活質(zhì)量。有研究報道,良好的行為方式、心理狀態(tài)能夠減少胃癌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降低醫(yī)療費用,提高生活質(zhì)量[9]。本研究也證實了良好的行為方式、心理狀態(tài)能夠提高胃癌患者術后的生活質(zhì)量。胃癌患者出院后進行定期隨訪,對患者院外踐行健康的行為方式起到了督促作用,同時也能夠及時解決患者在院外康復中遇到的問題[10]。KAP護理干預實現(xiàn)治療與預防相結合,護理與保健相結合,豐富了“以防為主、以人為本”人性化護理服務的內(nèi)涵。
綜上所述,對胃癌患者進行KAP干預能夠提高患者的知信行水平,改善治療效果,提高生活質(zhì)量。
[1]劉寧, 孫國珍, 張劍萍. 知信行模式干預對正常初產(chǎn)婦產(chǎn)褥期知識及行為的影響[J]. 護理研究, 2012, 26(2): 419-420.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醫(yī)政司. 中國常見腫瘤診治規(guī)范[M]. 北京: 北京醫(yī)科大學, 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聯(lián)合出版社, 1991: 11-18.
[3]李秀榮, 陳玉芹, 錢滿芹. 知信行模式護理健康教育在癌癥疼痛患者中的應用[J]. 河北中醫(yī), 2012, 34(6): 929-930.
[4]劉曉霞, 貢浩凌, 真啟云. 健康教育路徑計算機模塊在胃癌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 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 2013, 19(32): 3963-3965.
[5]馬方. 知信行模式在改善手術患者治療配合度及臨床效果中的應用[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2, 28(25): 48-49.
[6]丁敏, 陳小燕, 朱一真, 等. 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干預對食管癌配偶生活質(zhì)量影響的研究[J]. 護理研究, 2012, 26(12): 3388-3389.
[7]聶臣聰, 魏琴. 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在食管癌手術患者經(jīng)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護理中的應用[J]. 蚌埠醫(yī)學院學報, 2015, 40 (9): 1269-1271.
[8]韋衛(wèi)紅. 知信行模式干預對乳腺癌患者術后功能鍛煉的影響[J]. 華夏醫(yī)學, 2015, 28(1): 49-52.
[9]朱雅芳, 姚燕. 全程分期健康教育在胃癌根治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 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 2015, 21(16): 1921-1923.
[10]劉立芬, 鞏林霞, 叢文靜. 全程式健康教育處方在胃癌手術患者中的應用價值[J].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5, 34(11): 1520-1522.
The method and effect of KAP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SONG Xue1, GUAN Yun2, TIAN Xia1, LIU Xiangyan1
(1.DepartmentofGeneralSurgery,AffiliatedHospitalofYan′anUniversity,Yan′an,Shaanxi, 716000;2.DepartmentofNursing,AffiliatedHospitalofYan′anUniversity,Yan′an,Shaanxi, 716000)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method and effect of KAP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Methods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40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40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received routine health educa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KAP nursing intervention based o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KAP mastery, therapeutic effect and life quality were compared. ResultsThe KAP knowledge, attitude, behavior score and total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improvement rate of clinical symptom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life quality in physical pain, social function, mental function and vitality before discharg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KAP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the level of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the treatment effect and quality life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gastric cancer; KAP nursing intervention; level of knowledge and belief and practice
2016-04-10
陜西省延安市科技局項目(2013KW06); 陜西省教育廳(2013 JK0805)
R 473.73
A
1672-2353(2016)18-076-04DOI: 10.7619/jcmp.201618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