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晶晶
(湛江市徐聞縣博物館,廣東湛江524100)
試論湯顯祖創(chuàng)辦貴生書院的原因及其作用
林晶晶
(湛江市徐聞縣博物館,廣東湛江524100)
明萬歷十九年(1591),湯顯祖因為憤而寫下《論輔臣科臣疏》上奏,直接抨擊首輔申時行等朝廷大員,同時也間接批評了褒貶失當?shù)幕噬?,從留都南京的六品官員貶到南蠻極地廣東徐聞,任典史添注(未上品),負責管理文字檔案和社會治安,然而,湯顯祖來到徐聞后,為何剛走馬上任就在徐聞創(chuàng)建了貴生書院,而貴生書院又對徐聞的教育事業(yè)產(chǎn)生了那些影響?筆者根據(jù)自身在貴生書院多年的工作實踐,進行了詳略探討。
湯顯祖;徐聞貴生書院;院規(guī)條;教育影響
湯顯祖,江西臨川人,1550年出生在書香世家,承襲了四代習文的家風,1616年過世,字義仍,號海若,別號若士,晚年自號繭翁,自署清遠道人。他的一生歷經(jīng)嘉靖、隆慶、萬歷三個時代,那正是朝廷腐敗、社會動蕩的明代中晚期,湯顯祖在1583年考中進士,歷任南京太常寺七品博士,詹事府從七品主薄,南京禮部祠六品祭司主事,代表作有《牡丹亭》、《南柯記》、《邯鄲記》、《紫釵記》,合稱《臨川四夢》,其中,以《牡丹亭》享譽海內(nèi)外,被稱為“東方的莎士比亞”。1591年,湯顯祖因憤而寫下《論輔臣科臣疏》上奏,得罪當朝皇帝和權(quán)臣,被貶到徐聞任典史添注,負責管理文字檔案和社會治安,但是湯顯祖對教育事業(yè)情有獨鐘,剛到徐聞就積極倡辦教育,與知縣熊敏“共捐資俸”擇地興辦學校,“建于公館東”,取名“貴生書院”,貴生書院的創(chuàng)辦為徐聞人民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
(一)看到“其地人輕生,不知禮儀”
明萬歷十九年(1591年),湯顯祖貶到徐聞時,正值明朝末期,朝政腐敗、皇帝昏庸、宦官橫行,民不聊生以致不少人產(chǎn)生了悲觀失望的情緒,對生活喪失了熱情,對生命失去了信心。同時,社會動蕩經(jīng)濟蕭條,也導致文化教育落后,除儒學外,只有四所規(guī)模頗小的社學,人們受教育的機會少,所以不知禮儀、不懂道義。湯顯祖來到徐聞既為此地士氣民風淳雅可愛而高興,也為徐聞人“輕生、不知禮儀”而感到同情和痛心,為了改變?nèi)藗兊木駹顟B(tài)和文化教育落后的現(xiàn)狀,故提倡創(chuàng)建“貴生書院”,而當時的熊敏知縣和湯顯祖是同鄉(xiāng)好友,又仰慕他的才華與名氣,也被湯顯祖的赤誠之心打動了,特撥租田作為書院的學田,使貴生書院一直辦到清末廢除科舉為止。
(二)對教育事業(yè)情有獨鐘
湯顯祖曾在萬歷年間任南京詹事府主薄,詹事府便是明代輔導皇太子的教育機構(gòu),據(jù)《萬歷十五年》(黃仁宇著)考證分析:“(明)根據(jù)傳統(tǒng)習慣,皇帝為皇太子時即應就讀,受傅與翰林院諸學士,稱為東宮出閣講學?!倍M士出身的湯顯祖便是為皇太子講學的博士(老師)。由此可見,湯顯祖對教育情有獨鐘。
(三)宣傳他的貴生及政治思想
湯顯祖不僅創(chuàng)作了“臨川四夢”成為世界聞名的戲劇家,而且,他也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來到徐聞創(chuàng)建書院一來是為了宣傳他的貴生思想,同時,他仕途坎坷,壯志未酬,作為一個被貶的官員,自然于心不甘,因而他還是像歷史上的許多仁人智士一樣,懷有“匡時救世”的政治思想,希望天下的人都像他一樣,將來能對國家、對人民作出一份貢獻,希望通過書院中的講學傳輸文化知識,影響地方的思想信仰、風俗禮儀,進而影響徐聞政治、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
(一)書院的位置
徐聞縣貴生書院坐落在縣城西門的池塘邊,占地面積為3030平方米,古色古香,環(huán)境優(yōu)雅,是讀書修學的好地方。1982年,書院被列為徐聞縣第一批文化保護單位,1989年,被列為第三批廣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書院為前廳、中廳和后廳三進,四合院布局,共十三間教室,分別命名為審問、慎思、博學、明辨、知致、篤行、意誠、格物、心正、修身、齊家、治國等,十二間教室實屬十二門課程。
(二)書院的命名
書院是中國古代特有的教育組織形式,是相對獨立于官學之外的民間性學術(shù)研究和教育機構(gòu),書院教學的講義和語錄等形式為歷代教育家所取鑒。至于徐聞的書院為什么命名為貴生書院?湯顯祖的《貴生書院說》里寫到:“天地之性人為貴”、“天下之生皆當貴生,也知生則知自貴”,湯顯祖的“貴生說”是人本思想的表現(xiàn),正如他在《徐聞留別貴生書院》中所呼吁的:“天地孰為貴?乾坤只此生。海波終日鼓,誰悉貴生情。”“貴生”的意思簡單來說就是,尊重生命,多學知識。
(一)引進教育體制
湯顯祖到徐聞辦學,引進了一套完整的教育體制。明萬歷年間,徐聞教育狀況仍然不佳。徐聞城內(nèi),除孔廟學宮外,只有四所社學——崇德社學(舊夢槎書院)、廣業(yè)社學,復初社學,明善社學。教育事業(yè)相當落后,從其辦學規(guī)??煽迹P(guān)鍵的是,四所社學沒有完整先進的教育體制。而貴生書院由于有湯顯祖的影響,又有后代儒生的關(guān)注,因此,是當時乃至清代體制都較為完備的學校。這從其遺留的文物古跡碑刻銘文中可以考證貴生書院的教育管理,我們從《五夫子賓興條例芳名碑》中可總結(jié)出一套徐聞明清的教育體制,主要體現(xiàn)在《貴生書院規(guī)條》的規(guī)定上,碑額全稱為“貴生書院規(guī)條”碑,長1.58米、寬0.67米、厚0.12米,碑額篆刻“院規(guī)條”3字,碑文記貴生書院管理規(guī)章14條,包括延師條件、招收生員定額、每月膏火錢、功課考核、賞罰、書院主講束修、院田管理等內(nèi)容。(全文如下):
延師掌教務得科甲中品行端方音語相通之人細心講解。預年十一月,方正紳士公呈縣主,定于十一月內(nèi)關(guān)延至正月開印考院,二月初旬開學,教官有課士之責不敢延請。
書院甄別生監(jiān)正課壹拾伍名,童生正課叁拾名,附課以人數(shù)多寡酌取,不能定額,若系優(yōu)娼隸卒冒籍者,不得入考。
正課生監(jiān)每名每月膏火錢伍佰。童生每人每月肆百,以各月廿九日散給。
附課生童連考三課超等準升正課,遇缺即補正課。生童抄襲舊藍本草率完篇,連二次三等未者,降為附課不給膏火。
課文每月十六日為官課,初六廿六日為館課。取入正課者親手應課勿致有各課。實遇事回家而赴掌院稟假。倘有頂替連三課不夠者,降為附課不給膏火。
官課每監(jiān)原定超等第一名賞錢六百文,第二名賞錢五百文,第三名賞錢肆百文,第四名賞錢三百文,第五名賞錢二百文。童生正取第一名賞錢四百文,自第二至第十每名賞錢二百文,以示鼓勵。至館課官田支用不敷不能獎賞。
主講書院每年束修錢八十千,薪水錢三十千。以十個月為準,按季奉送,若教官有士林欽服關(guān)延掌致者,不送薪水。
管理書院官田二人每人每年給錢肆千□□□□□□□千以為往每年館課擇取入院正附課生員方正者一人為學長,收卷送卷支發(fā)膏火,寫?zhàn)^課榜文,兼理書院中諸事,有事明稟,不得徇私作弊。每月系正課者膏火加倍,附課亦給正課膏火。每年書院開學酒席二筵額錢肆千,考院每名水晶包肆個。
書院每逢縣院鄉(xiāng)試俱給膏火,如渠圍傾圯,自貳佰工以下佃戶自理或系失收,乃停止膏火以資備用。
書院設齋夫二名,每月朔望伺四夫子湯先生香燭,并房守門催租每月工食錢一千文。
書院每月支銷張目,按項登記,十一月底解館前數(shù)日,本年值事學長會上手值事計算厘清,貼出書院并抄諸簿錄具核對至三年交代,如歲底之例仍許前管值事稽查,庶免侵蝕。
書院等諸生肆業(yè),來往卸事官員不得借為行臺公館
道光十有三年三月十三日勒碑
(二)弘揚尊師重教的風尚
湯顯祖來到徐聞講學送教后,尊師重教之風盛行,正如《五夫子賓興條例芳名碑》碑文所云:“自明湯義仍先生來徐創(chuàng)建書院,而徐蓋知向?qū)W。當時沐其教者掇巍科登撫仕,后光輝映文風稱極。”而且,自從湯顯祖來到徐聞,創(chuàng)建貴生書院后,徐聞學子勤奮苦讀,人才輩出。還有一組對比的數(shù)據(jù)很能說明問題:自明洪武(1388)初至萬歷十九年(1591)的二百二十三(203年間),徐聞僅出舉人14人,而萬歷十九年到崇禎末年(1644)的五十三年間,就出了舉人13名??梢姟百F生書院”發(fā)揮了教書育人的作用,為徐聞的教育事業(yè)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貴生書院的創(chuàng)立,是湯顯祖給徐聞人民留下的至情至愛,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在明代,湯顯祖的貴生書院并不是有名的書院,最有名的書院是顧憲成的東林書院。但徐聞貴生書院建成后依然被載入省志,劉應秋的《貴生書院記》也載入府志(《雷州府志》),足見其在當時的作用和影響,四百多年來,徐聞人民始終念念不忘湯顯祖在徐聞創(chuàng)辦教育的功勞,而劇作家田漢的那句詩正道出了徐聞人民的共同心聲:“貴生書院遺碑在,百代徐聞感義仍”。
[1]黃強.徐聞縣志[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fā)行,2000.
[2]周育德.湯顯祖論稿[M].北京: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1991.
[3]曾權(quán).湯顯祖與徐聞[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
[4]徐聞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漢港長風[M].湛江:徐聞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2010.
I207.3
A
1005-5312(2016)02-015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