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繼任
日軍突襲信都經(jīng)過
陳繼任
抗日亭坐落在今信都縣西南,1939年由廖一嗚、陳同利等八位開明人士發(fā)起捐款建設。抗日亭于1992年重建,時任自治區(qū)政協(xié)副主席鐘家佐為該亭題匾,亭內(nèi)鑲有“還我河山,浩氣長存”八個大字。(馬素麗攝)
1944年9月17日,從廣東清遠入侵賀州信都縣境內(nèi)的日軍,在鋪門受到我地方自衛(wèi)隊阻擊,遂派出一支小分隊沿賀江北上,前往信都官潭,一是以為信都縣城守備軍隊集中鋪門河西,駐地端南鎮(zhèn)守備必定空虛,故派兵突襲端南鎮(zhèn)以吸引鋪門河西守軍回援;二來這支小分隊還負有搜集渡江船只的任務。
此外,日軍還另派出一支小分隊,往賀江下游扶隆方向搜集渡江工具。
當日,日軍沿江行至兩合村時,上新寨村民陳高合、陳華秀正在地里挖花生,躲避不及,被日軍抓住充當向?qū)Ъ嫣舴?。陳高合一路上用粵語問日本軍官:“你地嗨乜軍?(你們是什么軍隊?)”問了幾次,日本軍官聽不懂,又見他指手畫腳,惱火起來,于是一腳將陳高合踹下水流湍急的賀江。幸好陳高合諳熟水性,順勢潛入水底,待日軍走遠,方敢上岸。
10點左右,日軍行至兩合村沙角、渡南寨時,已是饑渴難忍,遂準備吃午飯,日軍原攜帶有米,每人還配備有飯盒和小酒精爐,可以隨時隨地做飯。日軍一部分人進入沙角、渡南寨搜尋畜禽,一部分人到賀江邊舀水做飯。但是進村搜尋的日軍一無所獲,原來兩合村村民聽到鬼子已到鋪門河東,早已躲進深山,并將畜禽轉(zhuǎn)移了,日軍找不到吃的,便在村民的灶臺、水缸里大小便。
日軍匆忙吃過飯后,就在附近搜尋船只,但是渡船已被全部開往對岸碼頭停泊。原來,早在9月12日日軍進逼懷集時,信都縣政府已收到情報,隨即進行緊急疏散。
信都縣長黃贊明帶幾個自衛(wèi)隊隊員坐鎮(zhèn)縣政府指揮作戰(zhàn),縣自衛(wèi)團原有3個大隊,由于黃贊明與縣里的作戰(zhàn)科對日軍的進犯路線判斷失誤,將一支自衛(wèi)隊派到懷集石板界阻擊日軍。鋪門阻擊戰(zhàn)打響后,黃贊明又將剩下的自衛(wèi)隊派往鋪門河西阻擊日軍,只留下第一大隊幾十號人馬,由副縣長兼自衛(wèi)團副團長唐世星統(tǒng)領,駐守縣城南端的獅峰山。另外縣里還有一支警備隊,由30多名警員組成,領頭的是警佐周仕源(警佐相當于現(xiàn)在的公安局長),外加伙夫2人,雜工2人。
周仕源將警佐室警員、伙夫、雜工集中起來,接受副團長唐世星指揮。唐世星指示周仕源派一部分人在端南鎮(zhèn)維護治安,一部分人守護碼頭。
話說當時日軍小分隊找不到船只,遂沿上游行走欲尋淺灘渡河,到渡南埠頭時,發(fā)現(xiàn)了不遠處的沙洲,而此處江水較淺,可以涉水前往沙洲。恰好此時從上游來了一艘烏篷船,船上的麥金貴夫婦正在河里捕魚,猛然發(fā)現(xiàn)沙洲上的日軍,慌忙欲掉頭回去,誰料此處淺灘水流湍急,烏篷船急切之間根本無法掉頭,日軍朝天開槍恐嚇,夫妻兩人棄船跳河,日軍開槍射擊,麥金貴之妻劉氏當場中彈身亡。日軍涉水奪取了麥金貴的捕魚船。由于烏篷船太小,僅能乘坐六七個日軍,余下的看見河水太深,遂退回南岸。
其時負責守衛(wèi)大碼頭的縣警備隊隊員陳鐘夷,聽到上游傳來槍聲后,最先看見日軍乘一艘小艇順河快速而下,急忙飛報警佐周仕源。周仕源接報后大驚失色,火速派人到縣前街報告縣長黃贊明。同時,他趕緊跑到碼頭,向停泊在碼頭下的大船上的人員發(fā)出警報。船上的疍家人扶老攜幼,紛紛朝碼頭上逃去。
周仕源趕到碼頭后,分析了形勢,認為烏篷船上的日軍不多,他們應該是沖碼頭的大船來的,就欲指揮警員點火燒船。誰料逃上碼頭的疍家人聽說要燒掉他們賴以為生的家,就威脅周仕源說:“南寧人,你敢燒我的船,我要你的命!”
周仕源無計可施,只好拔出駁殼槍,指揮隊員們朝烏篷船上的日軍射擊。駐扎在獅峰山文昌閣,由唐世星統(tǒng)領的縣自衛(wèi)團聽到槍聲,也向?qū)Π度哲婇_槍射擊。
對河沙角寨碼頭的日軍立即開槍還擊,一時間,機槍、擲彈筒、步槍紛紛打響,烏篷船上的日軍也邊撐船邊開槍還擊。趁著激戰(zhàn),之前被擄的挑夫陳華秀得以趁亂逃脫。
當時,日軍的炮彈從對岸打到獅峰山上,有兩發(fā)打到文昌閣,一發(fā)擊中瓦面,一發(fā)打到天井和圍墻,正在指揮部隊作戰(zhàn)的自衛(wèi)團副司令唐世星被炮彈擊中,身受重傷。自衛(wèi)團遂開始撤退,衛(wèi)兵陳遠興在撤退時,沖進文昌閣抱了電話機出來,不幸中彈犧牲。
縣長黃贊明接到日軍襲擊信都的消息后,立即打電話到鋪門,命令第二大隊梁亞貴火速帶隊回防信都縣城。布置完畢,黃縣長還是覺得兵力不夠,于是又打電話通知北簍(今大桂山)哨卡的守卡部隊,命令隊長潘仁奮火速帶隊支援信都。潘仁奮留下10余名隊員守卡,自己則帶著40多名自衛(wèi)隊員,一路馬不停蹄支援官潭墟。
駐守碼頭的周仕源的警備隊不僅人數(shù)少,裝備差,而且大多數(shù)是周仕源當警佐后才招募的,沒受過什么訓練,平時只負責維護治安,連土匪都沒碰見過,哪見過今天這陣勢。日軍的幾發(fā)炮彈落在榕樹旁邊的碼頭臺階上,轟隆隆的爆炸聲,嚇得警員們魂飛魄散,有部分人轉(zhuǎn)身就跑了。警備隊里的伙夫黎祖茂手里沒槍,只拿著一把菜刀,看見警員們逃跑,氣得破口大罵。
此時岸上的疍家人也早已跑光了,周仕源見黎祖茂有膽氣,便問他敢不敢下碼頭燒船,黎祖茂向周仕源要了打火機,二話不說,沖下碼頭。船上日軍看見有人從碼頭下來,于是幾梭子彈射過來,黎祖茂腳踝上中了一槍,撲倒在臺階上,幸虧他及時抓著旁邊的臺階,才沒有滾下水去。兩個警員冒死把黎祖茂救走,退入街道。
周仕源和他的警員們退入街后,小艇上的日軍沖上來,掩護其余日軍搶掠停泊在碼頭上的船只,到南岸接應剩下的日軍。
南岸日軍部隊橫渡賀江后,兵分兩路,一部分搶了停泊在碼頭的幾艘船只,順流直下鋪門;一部分則繼續(xù)留在端南鎮(zhèn)。留下的日軍除派幾人把守碼頭,其余人到街上搶掠。當時端南鎮(zhèn)官潭墟上已經(jīng)空無一人,街上的幾家商鋪“會記”“禮記”“同利”“德興隆”“和豐隆”都遭到日軍的搶劫,來不及撤退的商團武裝成員何金、岑大林被日軍打傷。
卻說榕樹下碼頭下面不遠處,有一條小河通往賀江,人們習慣稱這條小河為“小水”。小水出口與賀江交匯處,停泊了幾艘貨船。貨船上的船家看見日軍已經(jīng)登上碼頭,嚇得驚慌失措,連忙上岸逃命。
小水岸邊有一戶大宅,大宅主人是信都縣的開明人士,名叫廖士漢,是第一屆國民大會廣西省信都縣代表,還是民主主義革命的先驅(qū)廖仲愷的宗兄。
當時,廖士漢和家人已經(jīng)到鄉(xiāng)下避難去了,家里僅剩兩個家丁在看家護院。船家大呼小叫,說日本人已經(jīng)上了碼頭,家丁看見這些人已經(jīng)疲于奔命,就招呼他們進來躲避一下。其中有一個家丁叫莫庭高,是個退伍老兵,曾服役于國民黨第46軍新編19師,后在欽州與日軍作戰(zhàn)負傷退役,聽到船家說日本鬼子到了自己家門,二話不說,拎著長槍就朝小水岸邊奔來。他看見留在碼頭下貨船上的幾個日本兵,立即隱蔽在岸上的一棵木瓜樹后,舉槍就打。貨船上的日軍被激怒,一邊還擊,一邊撐著貨船追殺過來。莫庭高打光了10發(fā)子彈,氣喘吁吁地撒腿就跑。
下午3時許,受命支援信都縣的平樂專署保安團與駐守北簍哨卡的自衛(wèi)隊,開進信都縣城端南鎮(zhèn)官潭墟,他們事先并不知道日軍已進入端南鎮(zhèn),在大新街(菜園街)街口猝然與日軍相遇。交火中,保安團團員溫衛(wèi)木與一個姓賴的輕機槍手中彈犧牲,團員何銘宗身負重傷。由于平樂專署保安團身穿軍衣,頭戴鋼盔,日軍以為遇到了正規(guī)的國民黨軍,不敢戀戰(zhàn),急忙退至碼頭,搶了3艘船只退往鋪門。
隨后,自衛(wèi)團和平樂專署的保安團、北簍哨卡分隊都留下來駐守縣城。其實,日軍大部隊的進攻目標是梧州,故此后信都縣城躲過一劫。
責任編輯:陳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