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璇
當?shù)貢r間8月31日中午,巴西參議院以61票贊成、20票反對的投票結果,通過了針對總統(tǒng)羅塞夫的彈劾案,這一投票結果宣告左翼的巴西勞工黨連續(xù)執(zhí)政13年的終結。
新舊政權更替在當天下午迅速完成,民運黨籍代總統(tǒng)米歇爾·特梅爾三小時后宣誓就任巴西新總統(tǒng)。
特梅爾在當晚的就職演講中表示,他的首要任務是通過預算改革限制政府支出,控制赤字;他還將進行養(yǎng)老金改革,以確保巴西民眾在未來幾年能按時領取到養(yǎng)老金;另一項改革為勞動力市場改革,以刺激就業(yè)。
自羅塞夫2014年開始第二任期以來,由于世界經濟整體放緩,大宗商品價格下滑,再加上對巴西石油公司腐敗案的調查,致使身為總統(tǒng)的羅塞夫既沒有余力,也沒有政治資本大力改革巴西經濟中的結構性缺陷。這成為啟動總統(tǒng)彈劾案的前奏,也使得羅塞夫最終失去了民眾對她的支持。
中國社科院巴西研究中心秘書長張勇對《財經》記者表示,造成巴西經濟停滯的外部因素在未來2年-3年內恐怕難有實質性改觀,所以重振巴西經濟只能通過調整國內經濟結構來實現(xiàn)。
巴西經濟結構的不平衡是困擾巴西經濟發(fā)展的主要障礙,主要體現(xiàn)在:過度依賴初級產品的出口,從而導致制造業(yè)發(fā)展緩慢,工業(yè)體系競爭力不強;同時,為了維持左翼政黨提出的“高福利”社會政策,財政赤字又難以控制。
張勇表示,要成功進行結構性改革,貨幣和財政政策也要跟上,但巴西面臨的兩難困境是一方面需要緊縮財政,另一方面又要通過財政刺激讓巴西經濟活動重新活躍起來,必須要在不大的回旋空間里找到平衡,這是特梅爾經濟改革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
隨著執(zhí)政13年的勞工黨轉變?yōu)樽畲蟮姆磳h,羅塞夫曾經面對的政治挑戰(zhàn)同樣會轉移給特梅爾。
美國康奈爾大學政府學院進行巴西研究的教授羅伯茨(Kenneth Roberts)認為,彈劾的結果與其說是左翼時代的結束,不如說是拉美最大的民主政體開啟了另一個充滿制度不確定和政治爭議的時代。
羅伯茨對《財經》記者表示,羅塞夫因被指控錯誤管理政府財政賬戶而下臺,但她并非親自參與貪污,不管是執(zhí)政黨還是反對黨內都有大批面臨貪污調查的官員,因此彈劾決議的政治意味多于法律意味。
當天,參議院的另一項表決“是否剝奪羅塞夫在未來八年的政治權利”未獲通過,也就是說羅塞夫仍有機會通過法律程序獲得并擔任政府公職。
特梅爾在5月成為代理總統(tǒng)后,重新任命了內閣成員,其中三名部長在上任后僅幾周就因遭到腐敗調查而離職。美聯(lián)社評論說,特梅爾的政績“普普通通”,在非白人占50%以上的國家,他任命了一個全由白人組成的內閣,引起巴西國內的廣泛詬病。
特梅爾上臺能否帶領巴西走出困境尚未可知。張勇表示,中國和巴西之間的經貿合作是建立在雙方經濟互補基礎上的,合作的愿望和潛力是客觀存在的,不會因為政黨輪替而遭到重大挫折;對于新政府即將出臺的政策,中國可以保持觀望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