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玉米病蟲害是影響玉米種植戶經濟效益的直接因素,主要影響玉米果實顆粒和植株的正常生長,也是玉米生產中研究的主要問題。本文結合相關資料和實踐經驗,對吉林省西北干旱地區(qū)玉米主要病蟲害防治措施進行分析,并根據玉米生長各時期的變化情況,提出了解決措施,以供廣大種植戶參考。
關鍵詞:吉林西部干旱地區(qū);玉米;病蟲害;防治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6.12.033
玉米是吉林省西部地區(qū)的主要農作物之一,播種面積占農業(yè)總種植面積的50%。隨著玉米種植量的不斷增加,有機肥料施加量不斷減少,導致土壤性狀變差。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下,玉米種植病蟲害發(fā)生率不斷增加。只有及時了解病蟲害發(fā)生規(guī)律,才能積極做好防范工作,提升玉米產量。
1玉米病蟲害分析
1.1 玉米常見病害
經過對吉林省西部玉米種植狀況的分析可知,玉米常見病蟲害主要有玉米斑病、玉米黑粉病、玉米紋矮縮病、玉米銹病、玉米普通花葉病和玉米莖腐病等。
1.2 玉米常見蟲害
玉米生長過程中發(fā)生的蟲害較多,按照蟲害發(fā)生部位劃分,可以將其劃分為地下蟲害和上部蟲害兩部分。地下蟲害主要包括地老虎、微生物等;上部蟲害主要有玉米蚜蟲、紅蜘蛛、亞洲飛蝗、粘蟲、葉蟬類、甜菜夜蛾等。
2 防治病蟲害的方法
2.1 播種期
播種期主要防護地下蟲害和種子傳播病毒。防治方法:選取綜合抗病蟲能力強的品種,可以選取抗絲黑穗病及大小斑病等病蟲害能力較強的玉米品種,做好病蟲害防護;實行交換倒茬種植,減少連種造成的感染??;及時清潔土地中的雜草和容易引起感染的雜物;種衣劑必須含有強效查毒和殺菌成分。
2.2 苗期
苗期主要對玉米蚜、粗縮病、旋心蟲等進行防治。防治方法:根據種植需求,對土地中的雜草、病植株進行處理,盡量遠離幼苗,減少病蟲害的蔓延;完成定苗后,葉面噴灑濃度為0.2%~0.3%的硫酸鋅溶液,每畝用25公斤,減少缺鋅癥發(fā)生,增強植株的抗病毒能力;使用50%的多菌靈,400倍稀釋后,對植株的根部進行噴灑,重點進行旋心蟲和蛀莖夜蛾等易發(fā)區(qū)域防治;利用40%的樂果乳油,稀釋2000倍溶液,在蚜蟲發(fā)病初期進行噴灑。
2.3 心葉期和穗期
心葉期是植物生長較迅速的期間,如果發(fā)生高溫降雨,將會產生大量的病蟲害,防治時主要有葉斑病、粘病、紋枯病等。防治方法:強化田間管理,根據植物生產需求,適當做好灌溉,定期除草,可提高植株的抗逆性,防止病害發(fā)生;防治玉米螟,可以利用赤眼蜂進行防治。由于越冬期間,玉米螟的繁衍和生長速度較快,此時可延長10天釋放赤眼蜂。吉林西部區(qū)域的在6月20號左右釋放赤眼蜂,然后間隔5天釋放1次,總共釋放2次,第1次可以釋放0.7萬頭,第2次釋放0.8萬頭。赤眼蜂在田地中的產卵率較高,防治效率65%以上,每畝可以增加25公斤的產量,占投入產比的1∶20以上;大喇叭口期可以利用白僵菌顆粒進行玉米螟防治,操作方法是:使用500克的白僵菌粉劑,每個植株給予2克,撒入心葉內;借助化學或者生物農藥等方法進行玉米螟防治,每畝用量控制在0.15公斤“BT”乳劑,然后將其均勻噴灑到植物表面進行防治;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可以借助“BT”和經過篩選一定量的煤渣均勻攪拌成顆粒,放入植物心葉內進行防治,可以取得顯效的防治效果。使用辛硫磷顆粒防治時,可以使用50%的辛硫磷加入1000克的乳油,然后加水攪拌,同時混入160公斤的細砂制成辛硫磷顆粒劑,在玉米喇叭口期進行防治,每株控制在1~1.5克之間。利用含量是3%的吠喃丹顆粒劑防治,每株用量控制在1~1.5克之間;發(fā)生粘蟲病害之后,及時利用50%的辛硫磷1000~1500倍溶液或者使用容量在40%的樂果乳油1500倍溶液防護粘蟲,提高植株的生存力,增加產量。
2.4 灌漿成熟期
此時期主要防治果實早衰和青枯病。防護措施:將活稈后的品種進行保護,并給予一定的肥料供給,減少脫肥現象,預防植物早衰。加強田間管理,利用田間通風和透光等條件的改善,提高植株抗病毒能力,減少早衰和青枯病等造成的經濟損失。
3 結語
玉米是吉林西部區(qū)域主要農作物,不僅解決了人們的溫飽問題,還增加了農民的經濟收入,提高了廣大農民群眾的生活水平。玉米病蟲害是影響玉米生長和產量的主要因素,所以必須及時對其進行分析,并結合玉米生產的時期,針對性的提出一些解決措施,減少玉米種植中病蟲害的發(fā)生,提高吉林西部玉米種植的產量,促進農業(yè)種植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楊虎.20世紀中國玉米種業(yè)發(fā)展研究[J].南京農業(yè)大學,2011,(06).
[2]石曉華.利用參與式農村評估方法研究農戶的玉米生產行為[J].浙江大學,2012,(03).
[3]高曉容.東北地區(qū)玉米主要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研究[J].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2,(05).
作者簡介:李彬,大專學歷,農安縣楊樹林鄉(xiāng)農業(yè)技術推廣站,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yè)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