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建新
摘要:雞應激綜合征是由于雞群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不良刺激作用,產生一系列非特異性的應答反應,是雞受到刺激后神志反應的應激現(xiàn)象。該綜合征一般不是特定的疾病。應激產生的原因主要包括驚群、環(huán)境和飲食等方面的刺激。本文介紹的防治方法包括一般性的管理和中藥方劑防治措施。
關鍵詞:雞;應激綜合征;診斷;治療
中圖分類號:S858.31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2095-9737(2016)05-0110-01
1 病因病機
雞與其他禽類的應激綜合征依據(jù)中獸醫(yī)觀點,是由內因的心脾兩虛和氣血兩虧所致;由外因分析是突然或不適當?shù)母鞣N刺激所造成。脾為氣血生化之源,又有統(tǒng)血之職,如因飼養(yǎng)管理不當,供給營養(yǎng)不足或因臟腑患病,營養(yǎng)運化失司,傷及脾氣,脾氣虛弱生血缺源,統(tǒng)血無權,產生子病犯母,心血不足,心運化功能下降。禽由于心脾虛、氣血虛產生心悸動,易驚、易動,應變能力差,致使病癥出現(xiàn)。①驚群:根據(jù)觀察,由于雞體型小,抵抗能力差,故膽小易驚。雞對異類動物,特別是針毛動物犬、貓、狐貍,甚至是鼠均易驚。雞對未聽過的響動,如汽車的轟鳴、突然的敲擊、尖叫均易驚。雞對紅色、黃色物的飄動也易受驚。②環(huán)境:應激雞對陌生的同類進入群體不適應,常以互相啄之來發(fā)泄憤怒、排擠。雞對新改變的環(huán)境反應敏感。從一棟雞舍轉入另一棟雞舍或由散養(yǎng)轉變?yōu)榛\養(yǎng)都會產生應激反應,尤其是在爭搶食時爭斗更兇。兩群雞并群應激反應強烈。③飲食應激:雞對飲水、飼料的突然更換反應敏感,飲食減少,雛雞和育成雞停止生長發(fā)育,產蛋雞產蛋率下降。
2 主癥及防治
2.1 驚群
雞發(fā)出一聲尖長叫聲,群雞齊鳴響應,立刻全部伸長脖子,瞪大眼睛東張西望,群雞驚叫飛奔或轟鳴背向敵人逃竄。如果撞在墻壁、門窗及硬物上,有的頭傷腦裂翅膀抽動幾下當場死亡,有的昏迷后蘇醒再逃亡,母雞卵黃入子宮時墮入腹腔,久而患卵黃腹膜炎,肢翅骨折,翅耷跛行。籠養(yǎng)雞更有甚者,驚逃時頭擠出籠頂不得收縮,呈“上吊”狀而亡。每次籠養(yǎng)雞死亡率在0.5%~1.0%,散養(yǎng)雞和放養(yǎng)雞死亡雖少,但每次都會出現(xiàn)死傷。產蛋雞要5~7日后才能復原。選擇場址時要避開村落、公路、工廠等。若雞出現(xiàn)應激反應,體虛血虧,立刻于飼料中添加適量蛋氨酸、維生素E等進行調理。避免針毛動物進入雞舍,定期滅鼠。有意識制造響動,讓雞熟悉聲音,再遇不驚。
治療用中藥“歸脾湯”:白術60g,黨參60g,炙黃芪60g,龍眼肉60g,茯神45g,當歸60g,遠志30g,木香30g,炙甘草15g,生姜20g,大棗20g。水煎服或共為細末,開水沖泡半小時,候溫飲服,渣拌料飼喂,也可研成粉末拌料,每只雞每日3g。心氣虛者重用棗仁、茯神,以安神祛驚。
2.2 并群應激
雞并群后,尤其是正在產蛋的肉種雞,產蛋率由次日便立刻下降,并且過一段時間產蛋率也不會顯著上升。由于公雞的爭斗,種蛋受精率都在30%以下。根據(jù)筆者的經驗,種雞產蛋期絕對禁止散養(yǎng),放養(yǎng)雞并群飼養(yǎng)?;\養(yǎng)雞也要實行全進制度,但可分批出。
2.3 飲食應激
水是機體內主要成分,雛雞缺水將出現(xiàn)體液虧而脫水,呈現(xiàn)趾爪磷紋理發(fā)白,糞便黏結于肛門外,甚至有脫絨羽現(xiàn)象。青年雞脫水則肉冠白,放養(yǎng)雞則追逐水源或潤土之地。成年產蛋雞如果一日缺水,則影響1周產蛋。剛剛免疫雞次日缺水,將會出現(xiàn)雙重應激,體弱者死亡嚴重。飼料的更換應激不如脫水嚴重,但是雞群尤其是產蛋雞群非常敏感。由于飼料原料更換往往造成口感改變,影響食欲。營養(yǎng)降低,尤其是蛋白質降低,產蛋率下降,而且蛋重也減輕。一定要保證雞群的飲水清潔且供應充足,夏季應飲用涼水,冬季應飲用無冰水。脫水雛雞要立刻飲用生理鹽水。飼料營養(yǎng)按日齡和產蛋率標準配置。更換飼料時要原用料2/3,新料1/3,喂2~3日,各半,再喂2~3日,新料2/3,原料1/3。
方劑一:喂服刺五加片,每次0.3~0.5片,口服,每日3次,連用2~3天。
方劑二:茯神、遠志、柏子仁、白芍各10g,珍珠母、牡蠣各20g,鉤藤15g,朱砂3g。共研為細末,按照0.5%~1.0%比例拌料飼喂,連用3~5天[1]。
方劑三:使用“健雞散”:黨參10g,黃芪20g,茯苓20g,神曲10g,麥芽20g,山楂10g,檳榔(炒)5g,甘草5g[2],以上8味中藥粉碎成粗粉,過篩,混勻,即可。成雞每日3g,雛雞、青年雞酌情減量,連用7日。此方劑主治應激后遺癥,效果甚好。
參考文獻:
[1] 胡元亮.中獸醫(yī)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7.
[2] 李呈敏.中藥飼料添加劑[M].北京:中國農業(yè)大學出版社,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