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滴真理之水都來自一片哲學之云?!返戮S?!ぞS特根斯坦
上世紀七十年代,米莫·約蒂塞在那不勒斯開創(chuàng)了攝影教學的先河。在意大利,他一直被認為是這一領域的首席大師。同時,他在整個高等教育界和學術界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約蒂塞對教學的熱忱是顯而易見的,而其作品的成就也得益于他豐富的研究,其間融入了他和創(chuàng)造者之間的感悟交流、他個人的研究體會,以及攝影作品所承載的深刻情感。
我們集中展現(xiàn)約蒂塞的代表作品,旨在將讀者帶回到一位偉大的意大利攝影師所經(jīng)歷的藝術人生當中去。
介紹約蒂塞并不是非常適合以主題和時間為標準的傳統(tǒng)的分類方式,因此我們獨樹一幟,另辟蹊徑。首先從宏觀的角度看待作品,重新思考,讓每個獨立的視角作為分類的依據(jù),并歸納出六個關鍵詞:語言、人物、寂靜、謎、透視、回聲。這些詞匯概括并貫穿在他整部作品中,而我們這位來自那不勒斯的攝影師也以第一人稱視角詮釋了他個人生活和幻想世界中的所有閃光點。
“語言”和“人物”是攝影中最重要的兩個元素,而寂靜、謎、透視及回聲則是約蒂塞作品中最富有文學性和最另類的切入點。
在此探討有關20世紀70年代在實現(xiàn)藝術觀賞方面使用的技巧和語言風格,深入研究一些與社會問題相關的關鍵時間點,這部作品所強調的——同時亦是官方認可的——如同米莫·約蒂塞在1980年拍攝的《那不勒斯風景》(Vedute di Napoli)中所表現(xiàn)的那樣,作者在攝影里模糊了時間的概念。
仔細分析不難發(fā)現(xiàn),作者獨有的洞察力是在不斷發(fā)展的,風格也隨之不斷改變,但《那不勒斯風景》中的思想情感卻一直貫串其中,未曾改變。
一切都明了了:首先,作者回應了形而上與超現(xiàn)實主義繪畫藝術的問題,換言之,是將攝影作品與傳統(tǒng)藝術相連接(《謎》篇)。其次,作者向讀者展現(xiàn)了他特有的空間感,那些他曾經(jīng)拍攝過的都市遍布全球(《透視》篇)。最后,作者更加深入地探討了如何準確把握古典世界,如何詮釋過去,如何與他產生共鳴,并給出了一個普遍性的建議(《回聲》篇)。
我們借用畫家卡洛·卡拉(Carlo Carrà)1917年的作品《魔幻房間》(Lacameraincantata)來命名。不同于其他的繪畫大師,米莫·約蒂塞一直對卡洛·卡拉的作品情有獨鐘,這也是選擇他的作品作為雙關語來命名的原因。
首先,需要聲明的一點是,約蒂塞的個人情感與視覺藝術相結合的手法一直是清晰明確的,這同時也奠定了他整部詩篇的理論基礎:攝影是一門語言藝術。但同時,他的攝影又高于一般的攝影。豐富且有內涵的好奇心驅使他通過媒介手段去探尋和揭示這個錯綜復雜的世界,包括社會問題、地中海人民的宗教風俗、攝影與藝術和建筑的關系、自然風情,不可忽略的是,這些都是通過攝影來完成的。
其次,米莫·約蒂塞的理念,尤其是攝影觀念,都是通過形而上和超現(xiàn)實主義藝術家的作品體現(xiàn)的,特別是卡洛·卡拉、喬治·德·基里科、勒內·馬格利特,米莫用這些大師的作品與他自己一起來展現(xiàn)這個紛擾的、充滿意外的世界。
視覺藝術是米莫·約蒂塞用攝影所表達的世界,他并沒有局限在特定的空間里,而是在1964—1978年間廣泛接觸和他同時代的藝術家,從安迪·沃霍爾到朱利奧·保利尼,從約瑟夫·博伊斯到揚尼斯·康奈利斯。
最后,當然不是最終,《魔幻房間》同時也暗指米莫·約蒂塞攝影工作中最基本的一個元素:暗房,即沖洗底片的工作室。
在一個有限的空間里,攝影師為了更好地表達個人的思想情感,親自處理底片,只為達到自己滿意的效果。而在暗房里工作的過程猶如魔術一樣,無不體現(xiàn)著攝影師的才華和智慧。約蒂塞的房間也好似一座巨大的熔爐,把各種長短不一、堅韌的鐵質工藝品通通扔進去,最終鑄就成他的攝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