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明
語文是一門很重要的學科,它貫穿了我們的學習生涯,學好了語文就能更好的表達自己,在人與人交流中體現(xiàn)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同時,語文也是需要知識積累的學科,尤其是語感的培養(yǎng)對語文學習非常重要,只有在學習開始的階段就重視語感的培養(yǎng),在小學打下較好的基礎(chǔ),學生才能擁有較好的語感,好的語感對語文學習起到鋪墊的作用。因此,本文探討了如何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在誦讀中培養(yǎng)語感
自古以來,朗朗的讀書聲都是語文課堂的特色,因為朗讀是學生學習的一種直接、有效的方式,它調(diào)動了學生的聽覺、視覺,讓學生全面的感受文章,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深入地理解作者想表達的用意,斟酌作者的措辭方法,從而培養(yǎng)自己的語感。老師可以將課本中語句優(yōu)美或寓意深刻的文章挑選出來讓學生學習朗誦,還可以在課下找一些課外的優(yōu)秀文章給學生讀,讓他們學習其中的表達技巧,在交流和寫作中應(yīng)用。在學生朗讀前,教師應(yīng)先給出示范,帶領(lǐng)學生進行朗讀,領(lǐng)讀時要注意語音的抑揚頓挫,要有一定的節(jié)奏,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在領(lǐng)讀后指導(dǎo)學生自己朗讀,在一遍遍有感情的朗讀后,學生能更好的融入情境。
例如,語文課本中《爬山虎的腳》有這樣兩句話:“觸著墻的,細絲和小圓片逐漸變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腳,那些腳巴在墻上相當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費一點兒勁,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莖?!苯處熢跒閷W生示范朗讀這句話時,要注意語氣的強弱,“不要” “相當”“一點兒”“休想”這幾個詞要有重音,體現(xiàn)出爬山虎的腳牢固的巴在墻上,讓學生腦海里有在院子里試圖拉下爬山虎的情景。通過指導(dǎo)學生由淺入深的朗讀,體會作者重點詞匯的運用和寫作技巧,培養(yǎng)自己的語感。再例如,在《桂林山水》這一課中,“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教師要指導(dǎo)學生注意“真靜”等重點詞匯朗讀方法,在朗讀中體會到作者措辭的巧妙,一段之間之后,學生的語感自然會提升。
在交流中培養(yǎng)語感
交流是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你是一個會與人交流的人,在與別人的對話中,用詞得體,語氣準確,會體現(xiàn)出自己較高的文學素養(yǎng)。而語言交流能力與語感的培養(yǎng)是分不開的,在學習語文的同時學生要掌握相應(yīng)的交流技巧。教師在講授課文時不能只侃侃而談大道理,要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學生與學生之間,師生之間交流,在交流中培養(yǎng)語感。在講解多人物、多對話的課文時,教師除了為學生講解課文的主旨、寫作技巧外也可以讓學生分角色表演,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在表演與交流中學生的語感自然就提升了。
例如,課文《酸的和甜的》這一課中,有狐貍、小松鼠、小猴子、小兔子這幾個角色,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組成小組分角色朗讀。在朗讀時要注意語氣,深刻理解作者想塑造的人物特點,在朗讀中體現(xiàn)故事中人物的性格,讓其他人聽了有一種置身于故事中的感覺。同時在課后,學生也可以交流自己的朗誦經(jīng)驗,互相學習。在有趣的分角色朗讀中學會交流的技巧。再例如,在課文《萬年牢》中,可以分父親、我、旁白三個角色進行朗讀,在朗讀時要注意體現(xiàn)出父親的樸實與做糖葫蘆精湛的手藝,以及我對父親的尊敬和崇拜。小組內(nèi)學生在朗讀時,還可以交流作者的用意,思考“此處為什么要用這個詞”,“這個詞比別的詞好在哪”等問題,在交流中學習寫作手法,積累了交流和寫作的技巧,又培養(yǎng)了自己的語感。
在寫作中培養(yǎng)語感
除了朗讀和交流等方式培養(yǎng)語感以外,寫作也是培養(yǎng)語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寫作是學生把積累的知識直接表達出來的方式,通過學生的作文,教師可以直接地看出學生對于語言的應(yīng)用能立的不足之處,從而制定更好的方案指導(dǎo)學生,有針對性的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小學的學生年紀尚小,生活閱歷不足,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等還沒有建立完全,寫作技巧等也一知半解,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寫作文之前閱讀一些有哲理或者語句優(yōu)美的文章,學習里面的道理,模仿其中的寫作技巧和優(yōu)美的語句,然后進行仿寫。在一遍一遍的仿寫中,形成自己的價值觀,能正確運用優(yōu)美的語句,從而有了自己的寫作風格。寫作能力提高了,語感自然也就有了提升。
例如,《匆匆》這一課,此文出自朱自清先生的筆下,利用生活中一些普通的事例,告訴人們要珍惜時間,不要虛度光陰。文章語言優(yōu)美,運用排比、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如“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這一句,運用排比句開頭,讓讀者眼前一亮。學生可以模仿這篇文章的寫作特點寫一篇文章,通過一些事例講述一個簡單的道理,在文章大量運用修辭方法,而不是滔滔不絕的講道理,讓自己的文章在充滿哲理的同時也不缺美感。學生通過寫作去實踐,去表達,讓自己的語文知識運用能力有所提高。
好的語感對學生的交際能力、表達能力以及詞句的運用能力都有積極的作用,所以語感的培養(yǎng)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處于舉足輕重的位置。教師要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重視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讓學生多讀多說多寫,通過培養(yǎng)語感為今后的語文學習奠定基礎(chǔ),從而擁有較高的文學素養(yǎng)。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秦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