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浦彌太郎
收音機也好,皮包也好,自行車也一樣,世上沒有不會壞的東西。
“反正已經(jīng)用很久了,換個新的更劃得來?!被蛟S這就是當今的世道。東西直接丟了比較省事,也不會有人說閑話。
不過我的話,還是更傾向于把壞的東西修了之后繼續(xù)使用。東西總有用壞的那一刻,有了這個大前提,我認為東西壞掉的那一刻正是開始的時候。東西壞了,不丟棄、不添購新品,下決心修好它,并花時間修繕,我認為直到那一刻,那才真正成為你的東西。
與人交往也一樣,經(jīng)過沖撞、摩擦、破裂、產(chǎn)生嫌隙,然后才正式開始。
始終保持和睦氣氛的交往很膚淺,一直要到產(chǎn)生糾葛、徹底發(fā)泄、互相傷害,一直以來的情誼破裂的那一刻起,你才算與那個人產(chǎn)生關系。
人心比物品更脆弱,而且可能會破碎好多次。每一個這樣的關頭,我們都像是站在分岔路口。
是選擇一心想從紛爭中脫身,甚至不惜舍棄與那人的關系,還是選擇不退怯,袒露真心,努力地、用心地修補彼此的關系?
我總是選擇后者。這就跟修理東西一樣,不,應該說是更勝于它的艱苦考驗。需要你放下身段,不惜顏面,將說不出口的、羞于告人的事化作言語吐露,甚至有時像個孩子般嚎啕大哭,心情絕不容許一絲敷衍。
盡管過程痛苦,但是當傷口和裂痕被細心修補之后,雙方的關系一定會更加深刻、豐富,體會到平靜與滿足的心境。
所謂豐富,指的并不是眼睛看得到的表相,而是隱藏在其中的故事。
就像不斷修修補補之下穿了十年的鞋,對我而言,它已不再是一雙尋常的鞋。最初磨壞鞋跟的那趟旅程的回憶、幾年后使得鞋尖綻線的那場意外,以及每次都細心替我修補鞋子的修鞋師傅的心意,使得那雙鞋成了一項凝聚心意的寶貝。就算別人不知曉,但上面有屬于自己的故事,就比任何昂貴的新品都更有價值。
與人的交往也是一樣,“我們曾碰上那種事,不過一起克服了”,有越多共同的回憶,雙方的友情也會變得越充實。
聽到有些夫婦自從交往以來一次也沒吵過架,總讓我覺得落寞、難以理解。難道有這種感覺的只有我一人嗎?
物品經(jīng)過長年耗損也會逐漸消磨,與人相處,熟悉之后如果不起摩擦反而危險。
只要把毀壞當作前提,你就能直截了當?shù)嘏c對方溝通。人數(shù)不用多,這樣的對象只要有幾個,人生就能變得豐富充實。
只要抱著即便壞損也要修復的打算,有話就無需隱忍不說。
認真地看待每段關系,就不需要過多的朋友和物品。
(史志鵬摘自《今天也要用心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