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國
這一天,一個女孩預約后來訪,落座后這樣開始了訴說:
您看我這個狼狽的樣子,我是不是很狼狽?我今年30歲了,至今沒有成家,過著一個人的日子。幾年前一個人離開家鄉(xiāng),來到現(xiàn)在的這個城市,在一家賓館做服務員。可是,最近幾個月來卻生活一片混亂,主要是心情非常沮喪。我經(jīng)常這個樣子,非常沮喪的樣子。好久好久了。
回憶起來,大概從初中的時候,十四五歲的時候,就是這個沮喪的樣子。就在那時候的一天,因為我的媽媽,我曾經(jīng)想過自殺,并且已經(jīng)吃藥了??偸侨f幸,有驚無險,被人救下來。但是,從此心情一直沮喪。就是從那時候,我心里就想過,這樣下去一輩子都好不了。結(jié)果,真讓我猜中了,現(xiàn)在30多歲了,終于混得很狼狽,誰都瞧不起,什么都沒有。我感到,對我來說,這個年齡到了末班車了,如果不搭上這個末班車,就再也沒有機會了。這樣,就找到您這里來了……
我接過話頭說:你是說,想和我討論結(jié)婚成家的問題?
女孩說:結(jié)婚不結(jié)婚倒無所謂,我就是想要一個孩子,有一個孩子就行。我會和孩子交流,我會和孩子相處的很好。真的,就是這樣,我就是想要一個孩子……
說實話,我聽到這里,真的有云山霧罩的感覺。一個女孩到30多歲還沒有自己的家,心情沮喪,感到狼狽,可以理解。但是,不求婚姻卻想要孩子,究竟是怎么回事?她說想要一個孩子,究竟意味著什么?
心理探究:讓他們良心受到責備
我不得不直言:你究竟為什么問題來訪?或者說,究竟想討論一個什么問題?
女孩也實話實說:我也說不清楚,我就是感到困惑,就是心里很亂,生活一片混亂,我就是感覺別人接受不了我,我受不了別人看我的眼光,感覺別人看我像個怪物,像個傻瓜,傻傻的,很狼狽的樣子……
好像初中的時候就這樣自卑了。我家里有兩個哥哥、兩個弟弟,我是唯一的一個女孩。小時候,爸媽嬌寵我,但是,十幾歲后就總是鬧矛盾了。也許是到了青春期了,反正關系非常緊張。吃飯的時候,他們也不管我,把哥哥弟弟都叫到飯桌來吃飯,卻把我扔在一邊獨自吃飯。我記得初中三年,就一身衣服。一個女孩子,總是那一身衣服,又破又爛,怎么見人?家里就我一個女孩子,媽媽怎么這樣?
說到這里,女孩梨花帶雨了,她的訴說變成了對媽媽的控訴。
還有,媽媽經(jīng)常等爸爸回來告我的狀,說我怎樣怎樣不好。爸爸脾氣急,就會打我,我就恨媽媽。他們經(jīng)常這樣對我,越這樣我就越不服。而且,從那時候開始,就不叫媽媽,直到今天我也不叫媽媽?,F(xiàn)在我知道這樣不對,但是,我就是不想叫媽媽。有時候,媽媽如果對我說一句溫暖的話,我心里就咯噔一下子被觸動,但是,只是心里叫了一聲媽媽,嘴上還是不叫媽媽。
在我的記憶中,爸爸媽媽從來沒說過我的好,說我傻,說我丑,說我不好,說我不聽話。我經(jīng)常聽他們說,兒子們還都可以,兒子們還都可以。言下之意,就是我這個女兒不好。可他們不知道,就是他們讓我沒有自信的。他們怎能這樣對我?
不僅這樣,家里別人誰如果對我好一點,他們還會反對,不高興,嫉妒。我有一個侄女,從小和我關系很好,現(xiàn)在侄女長大了,我們還保持很好的關系,有什么心里話都對我說。媽媽就來干擾,后來侄女好久不和我聯(lián)系了,鬧矛盾了,媽媽就說,侄女不理你了,這回你也知道什么滋味了!
到如今,自己混到這樣,沒有家,沒有好的工作,沒有了青春年華,真的應驗了我當初的想法,這輩子好不了。我知道,這樣他們會更瞧不起我,我只有自己混強大了,他們才不至于這樣對我。所以我特別想要一個孩子……
控訴了父母對自己的不好,又回到了要一個孩子的話題上,這里面的潛臺詞是什么?是因為太孤獨?好像是,又好像不是。一個大齡女孩,告別孤獨的首選應該是結(jié)婚,找一個生活伴侶。為什么“結(jié)婚不結(jié)婚倒無所謂,我就是想要一個孩子”?
于是,我大膽地說出了我的推測:你的意思是說,自己要是有了孩子,一定會好好待孩子,一定要給父母做出個樣子看看,讓父母感到愧疚。是這樣嗎?
女孩仿佛遇到了知音:對,對,有了孩子,我就可以做出樣子,讓他們良心受到責備,哪有他們這樣對自己孩子的?
女孩的心思不幸被我言中。她想要一個孩子,就是想通過自己如何當媽媽,讓父母的良心受到自責的懲罰。她對父母的積怨真是太深了。
心理把脈:親子雙方都深陷誤區(qū)
應該怎樣看待他們的親子關系障礙呢?
從倫理角度說,他們親子雙方都有違倫常。站在女孩這邊看,哪有這樣的父母,至今讓一個女孩子孤身在外忍心不聞不問;站在父母那邊看,哪有這樣的女兒,30多歲不叫媽媽,以父母為敵。但是,這樣的道德譴責似乎并不解決問題。
從心理角度說,他們親子雙方都深陷誤區(qū)。一個心理誤區(qū)是意念固著。就是把心思意念固著在緊張的親子關系上,僵持在那里,然后各自心理上不斷自我放大。惡性循環(huán)的結(jié)果,是越來越固著在上面,難于自拔,彼此傷害,最后傷害著自己。再一個心理誤區(qū)是歸因偏差。女孩把自己的人生失落,完全歸因為父母特別是媽媽的錯待自己。而且由于意念固著,越來越強烈的這樣歸因,于是父母成了罪魁禍首,怨恨也就越積越深,自己卻找不到出路。
不錯,一個人的性格的萌芽,往往就植根于早期的家庭生活和親子關系。從這個角度說,女孩人生走到今天,家庭的影響,父母的態(tài)度,責無旁貸。但是,女孩已經(jīng)成人,片面的追責父母已經(jīng)于事無補。最好的出路是自己擔當,從自己做起,改善親子關系,補償親情缺失,從而重建健康的家人關系。以此為心理支持的后盾,來改善自我心態(tài),重建自我生活。雖然女孩由于意念固著于親子積怨,思緒有些混亂,但是我能感覺到,重建自我生活,是她來訪的根本目的所在。
心理處方:一聲呼喚一個擁抱
溝通了上面的意思,女孩非常感謝我對她的理解,希望我能給她建議。我說:即便過去全是媽媽不對,現(xiàn)在自己已經(jīng)成年,要想改變親子關系,關鍵也在……
女孩接過話頭:在自己,我知道應該從自己改變做起。但是很難……
怎樣才能化解他們的親子心障?
一條出路叫做認知調(diào)節(jié)。
為了幫助女孩改變對父母的態(tài)度,我們就他們的親子關系做了較多的交流。女孩逐漸領悟到,自己一個從小受寵的嬌嬌女,到了青春期的種種逆反,難免遭到父母的懲罰;作為百姓人家,條件有限,一件衣服穿兩三年也是事出無奈;自己任性妄為,媽媽無計可施,向爸爸告狀,也是人之常情。至于媽媽嫉妒姑侄交往,媽媽說得明白,是想讓自己嘗嘗姑侄矛盾的滋味,骨子里是希望母女和好。
隨后,引導女孩進行心理操作:凝神靜氣,閉目冥想,追憶媽媽曾經(jīng)的好,讓畫面在心中回放。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慢慢地,女孩的眼角流出了淚水。
一條出路叫做行為調(diào)節(jié)。
接下來我建議,拿出實際行動緩解親子關系。具體做法很簡單也很難,那就是拿出勇氣,戰(zhàn)勝自己,趕緊回家,叫一聲媽媽。因為,親子心障的化解,說難也難,說容易也容易,有時候一聲呼喚一個擁抱,就會讓心障解凍。親子關系解凍了,心中的堅冰消融了,女孩就會心靈重現(xiàn)勃勃生機,重新接納自我,重建積極心態(tài)。心態(tài)好起來,生活就會好起來,一切都會好起來。
臨別,我說:現(xiàn)在看來,與其要個孩子,不如先重新當當孩子。一旦重新找到有媽的孩子的幸福,生活再苦再難也不狼狽。你說呢?
女孩臉上有了陽光,重重地點頭:好,我會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