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長征強渡大渡河
——瀘定深峽戰(zhàn)敵頑,鐵索強渡紅旗傳
大渡河是長江上游水系岷江的最大支流,軍事上的天然屏障。順利通過彝族聚居區(qū)的中央紅軍,能不能在蔣介石的大軍趕來前渡過大渡河,是又一次決定紅軍命運的重大行動。大渡河西岸安順場,是這一段大渡河的唯一渡口。1863年5月,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率部在此渡河不成而全軍覆沒。蔣介石也要毛澤東、朱德等成為石達開第二。
強渡大渡河的戰(zhàn)斗在5月25日上午打響。紅軍選出17個勇士,組成突擊隊登船,在槍林彈雨中向?qū)Π稕_去。紅軍各種火器,包括僅有的3門八二迫擊炮,一齊開火,壓制對岸敵軍的火力。船還未完全靠岸,勇士們飛身沖上北岸臺階,搶占了敵人的碉堡,將北岸守敵擊潰,完全控制了渡口。安順場河面太寬,落差大,水流湍急,不能架橋,用現(xiàn)有的船只渡河,全軍要一個多月才能渡完。此時,蔣介石的追兵正向大渡河逼進,形勢十分嚴峻。
5月26日中午,毛澤東等中央領(lǐng)導人趕到安順場,經(jīng)研究決定,中央紅軍兵分兩路:右縱隊紅一師和干部團在這里渡河;林彪等率紅二師和紅五軍團為左縱隊,沿大渡河西岸北進,溯河而上奪取瀘定橋。也是這一天,獲悉紅軍將在安順場開始渡河的蔣介石,急忙從重慶飛到成都,就近督促其各路部隊,加快向大渡河進逼。他十分清楚,關(guān)鍵就在于能不能守住瀘定橋。瀘定鐵索橋扼川康要道,坐落于群山環(huán)抱之中,橫跨于奔騰咆哮的大渡河上,橋長100米、寬2.8米,由13根鐵索組成,上鋪模板以作橋面。
國民黨川軍第二十四軍軍長劉文輝擔心瀘定橋失守,蔣介石會怪罪,便親赴前線漢源縣督戰(zhàn),并急令部屬火速趕赴瀘定增防。中革軍委迅即電告林彪,限令左路先頭紅四團務(wù)必于5月29日拂曉前趕到瀘定,迅速搶占瀘定橋。紅四團28日凌晨5時左右接到這個命令,此時離瀘定還有120公里,時間只有24小時。軍令如山。黃開湘、楊成武立即再次下達輕裝、長途奔襲的命令,不顧一切,帶領(lǐng)部隊向瀘定飛奔,并在猛虎崗攻下敵軍兩個連防守的關(guān)口,終于在29日晨到達離瀘定城5公里的上田壩。紅軍接近瀘定橋后,兵分兩路,一路爬上瀘定橋西頭的海子山,控制制高點;另一路直奔瀘定橋西橋頭。
就在紅四團到達瀘定橋之前的幾個小時,川軍第二十四軍第四旅的兩個營,已陸續(xù)進了瀘定城,扼守東橋頭,并拆除了瀘定橋西大半段橋上的木板。他們做夢都沒有想到紅軍會這樣快地從天而降,以至于靠東橋頭橋上的木板都還來不及拆除。
29日下午4時,紅四團向瀘定橋東橋頭和瀘定城發(fā)起攻擊。22名突擊隊員,手持沖鋒槍或短槍,背掛馬刀,腰挎手榴彈,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在震撼河谷的軍號聲、槍炮聲中,爬著光溜溜的鐵索,向東橋頭匍匐前進;隨后緊跟的連隊,在鐵索上鋪木板,以便大部隊過橋。當突擊隊員們快沖到東橋頭時,敵人居然縱火燒橋頭。猛然間,火光沖天。勇士們奮不顧身沖過火海,后續(xù)部隊勇猛跟進,沖進了瀘定城。又經(jīng)過兩小時巷戰(zhàn),全殲守敵。紅軍終于占領(lǐng)瀘定城,取得了飛奪瀘定橋的偉大勝利。
至6月2日,紅軍左路(西岸)部隊全部從瀘定橋上渡過了大渡河。就這樣,使蔣介石的大渡河會戰(zhàn)計劃以及企圖使中央紅軍成為“石達開第二”的夢想,徹底破滅。
(馬睿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