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
(中南大學,湖南長沙410000)
基于“問題”研究的“無障礙設計”
趙靜
(中南大學,湖南長沙410000)
隨著社會的進步,弱勢群體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心。20世紀70年代開始,設計師提出了“無障礙設計”的概念,這一概念的提出實際是針對“問題”研究的結(jié)論。本文主要探討了設計與生活的關系,引出弱勢群體的需求。針對無障礙設計的提出以及設計思維的過程進行探討,最后加以案例對“無障礙設計”進行詮釋。
設計;弱勢群體;無障礙設計;設計思維
設計與生活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設計來源于生活,生活給了設計師無數(shù)的靈感來源。TimBrown在《設計改變一切》中提到,20世紀之前設計師無法想象自己在工作室之外的角色,而20世紀之后,給設計師帶來挑戰(zhàn)的問題——制作新物件、設計新標志,或者給有點兒嚇人的技術(shù)設計一個惹人喜愛或至少無傷大雅的外包裝,已經(jīng)不再是21世紀時所需要解決的問題。新一代的設計師要能做到,在董事會議上跟在工作室或工廠里同樣自在,要將每一個問題——從成人文盲到全球變暖——都看做是設計問題。這正是我們所處時代的特質(zhì),那就是:需要我們像設計師一樣思考。我們的生活在設計師的改變下發(fā)生了很多的變化。《像設計師一樣思考》這本書讓我們看到設計師如何的思考問題,如何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如何重新界定問題,重新安排、試驗并完善可能最重要的問題,如何去問愚蠢的問題。設計師不僅僅是界定問題,更重要的是通過不斷的試驗找到獨特的解決辦法,最終解決問題。我們無意識地生活在設計的海洋當中。生活本身,就是設計的起源地;而設計,歸根結(jié)底就是我們對生活的發(fā)言,是最終要實用我們的生活之中。
從廣義的方面來說,弱勢群體是指所有存在一種或幾種、生理、心理缺陷的殘障者、由于年齡增高導致生理機能退化的老年人、病人、年齡幼小,自我保護意識較差的兒童、以及由于環(huán)境變遷而產(chǎn)生障礙而體魄健全的人。
弱勢群體在生活中的特殊需求是設計師設計的靈感來源。對于大多數(shù)普通人群而言,設計解決了許多的我們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然而弱勢群體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更應該得到承認以及擁有參與社會和改造社會的權(quán)力,由于自身狀況特點,弱勢群體會產(chǎn)生更加強烈的渴望和需求。例如,弱勢群體要求周圍環(huán)境及其周圍環(huán)境的使用設施能很方便地辨認,利于達到他們的使用目的及需求。由于肢體殘疾或智力障礙的原因,他們往往通行困難,需要借助輪椅、拐杖、盲杖、盲文、助聽器、語言設備來獲得幫助。所以他們對通行條件有更高要求。與其他人群一樣,所使用工具設施的經(jīng)濟合理性也是弱勢群體的重要需求。由于弱勢群體心理承受能力相對較低,所以心理接受程度是其重要的需求特點。根據(jù)弱勢群體的特定健康狀況,需要所使用工具或設施能更加易于操作。
隨著社會的進步,弱勢群體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心。無障礙設計觀早在20世紀初就已萌生,該設計思想廣泛地遵從與運用到生產(chǎn)、生活和文化的各個領域.無障礙設計觀最初是針對身體上有障礙的殘障人士或老年人,以方便其正常的工作與生活而制定的設計規(guī)范。本論文所指無障礙設計不僅為保障殘疾者,而且還要特需群體以及其他所有社會成員的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而進行的設計,但首先必須滿足特需弱勢群體的需要,即;身體健康人群能夠達到的地方、操作的設備或設施,弱勢群體也應該能方便安的到達、操作。它強調(diào)運用現(xiàn)代技術(shù)建設和改造環(huán)境,為廣大殘疾人提供行動方便和安全空間,創(chuàng)造一個”平等、參與”的環(huán)境。在這種背景下,英國、加拿大、日本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qū)相繼制定了有關法規(guī)。1981年,聯(lián)合國提出“完全參與、機會均等”的無障礙設計宗旨,無障礙的設計思想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產(chǎn)生了深遠,世界各國開始大力推廣無障礙環(huán)境。
設計思維的重要意義正是為了實現(xiàn)設計最為核心和最為本質(zhì)的目的:即設計者如何讓把那些含義和觀點傳達給觀者,一邊使設計者的思想能進入觀者的心靈。進而滿足觀者對涉及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只有具備了設計思維,才能完成設計,所以設計思維是設計的根本。設計活動可以看成是一種問題解決行為,設計要求規(guī)定了問題的初始狀態(tài)和目標狀態(tài),設計就是經(jīng)過一系列認知操作產(chǎn)生出符合設計要求的設計結(jié)果,實際工作中的設計過程包括:問題理解、整體策劃以及方案構(gòu)思等階段,這種階段性同樣存在于個體的設計思維過程中.設計思維不是單線狀的思維,也不是此在和彼在,而是縱橫交錯的經(jīng)線和緯線。無障礙設計的提出是以“問題”研究為主體的設計思維方法,在對針對的人群進行問題研究后,對問題進行總結(jié),然后提取出設計靈感。
無障礙設計的理想目標是“無障礙”。無障礙設計主要考慮的對象是環(huán)境中的“特殊人群”。特殊人群對物質(zhì)環(huán)境提出了無障礙要求:城市道路、公共建筑物和居住區(qū)的規(guī)劃、設計、建設應方便殘疾人通行和使用,如城市道路應滿足坐輪椅者、拄拐杖者通行和方便視力殘疾者通行,建筑物應考慮出入口、地面、電梯、扶手、廁所、房間、柜臺等設置殘疾人可使用的相應設施和方便殘疾人通行等。
無障礙設計所涉獵的方面很廣,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衣著方面的設計;(2)飲食方面的設計;(3)居住方面的設計;(4)行動方面的設計;(5)娛樂方面的設計;(6)保健方面的設計。
而在具體設計內(nèi)容中,無論哪個方面進行設計,都應體現(xiàn)一定的原則:(1)易操作(方便)原則:不論使用者的經(jīng)驗、知識、語言能力或集中力如何,都可以簡單、有效、不費力地使用;(2)安全使用原則:對任何使用者都不造成危害或使其受窘;(3)易識別性原則:具體功能、使用方法一目了然,容易了解;(4)傳遞必要資訊原則:不論周圍狀況和使用者能力如何,都有效地對使用者傳達了必要的資訊;(5)空間及尺度適當原則:不論使用者體型、姿勢或移動性如何都提供大小適當?shù)牟僮骺臻g;(6)適合性原則:有效、舒適及不費力地使用;(7)容錯原則:將危險及意外或不經(jīng)意的動作所導致之不利后果降至最低。
針對以上的原則,設計師在各個專業(yè)領域,對“無障礙設計”都有其研究。
(一)工業(yè)產(chǎn)品方向
美國設計師Ryoji Takahashsi發(fā)明了一種針對視覺障礙群體在商場購物的導購器(圖1),由指環(huán)和耳機兩部分組成。指環(huán)上內(nèi)置有掃描儀,可以自動識別包裝上的條形碼,獲取商品的名稱、保質(zhì)期等信息,然后通過耳機進行聽讀。這樣,視覺障礙者只需用手輕輕拂過商品,即可迅速獲知商品的信息。
圖1
圖2
亞洲設計師Naoki Hirota設計出了一款變色標簽(圖2),它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由白色變?yōu)樗{色,一旦食品超出了保質(zhì)期,整個條形碼的區(qū)域就會完全變藍,也就無法掃描了。通過這種方式,色盲或弱視人群無需再為難以辨認包裝上的生產(chǎn)日期和保質(zhì)期感到煩惱了,只要一眼就可以輕松識別食品的新鮮程度。
早在上世紀70年代初,日本就已經(jīng)開始了對“無障礙設計”這個課題的研究。如今,日本的無障礙設計已經(jīng)有了更加深厚的內(nèi)涵與外延。日高橋儀平教授與日本衛(wèi)浴品牌TOTO合作的項目,對浴室的每一個尺寸都進行了嚴格的測算與設計,最終總結(jié)出標準規(guī)格的無障礙衛(wèi)生間(圖3)。讓身體障礙的人群可以更加方便的如廁圖3就是高橋儀平教授與日本衛(wèi)浴品牌TOTO合作的項目的最終實景圖。
圖3
(二)視覺傳達方向
在設計領域,無障礙設計作為一種基本理念被應用于城市的建設,其意義是排除各種生活障礙,提高生活便利的程度。對于無障礙導視系統(tǒng)設計來說,就是建筑空間中的導視系統(tǒng)不僅要滿足健康人的需要,還要滿足老年人和殘疾人等特殊人群的需要,應保證所有人都能安全、舒適的使用。
圖4是由意大利設計師leonardobonanni設計的盲人版地圖(圖4)。圖中看到的是意大利佛羅倫薩的盲人版地圖,實際上看上去更像是一個制作精巧的微縮模型。為了方便盲人朋友們的閱讀,這款地圖在每個街道、橋梁、廣場等關鍵位置都有布拉耶(Braille)國際通用盲文標示。
圖4
(三)環(huán)境藝術(shù)方向
在城市園林化進程中,園林環(huán)境已成為人們生活環(huán)境的一部分,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在目前經(jīng)濟條件下,如何在園林的規(guī)劃設計和建設中,適應各類游人的需要,體現(xiàn)對各類人群的關愛,創(chuàng)建一個安全邊界、舒適宜人的無障礙園林環(huán)境,是園林工作者十分緊迫的研究課題。以下是園林中公共設施的設計:(1)無障礙公廁的設置。公共開放綠地及主要旅游地段應設置無障礙公廁,男女公廁應至少各設一個無障礙廁位,地面應作防滑處理;(2)無障礙標識的設置。在園林景觀中無障礙標識的設置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盲文地圖,盲文銘牌的設置,使視覺不好的人可通過觸覺感知位置與方向;(3)無障礙停車場的設置。在設計公共開放綠地,廣場停車位時應設置無障礙停車位,無障礙停車位即為滿足行動不便者尤其是需要換成輪椅者換乘方便而設立的停車位空間;(4)在公共開放綠地,廣場設置休息座椅時,應考慮桌椅邊緣的圓角處理,使設施棱角對人的傷害減少的最小化。同時在休息座椅旁應按不小于總座椅數(shù)量10%的數(shù)量去分設輪椅和嬰幼兒的車位。
隨著殘障人士融入社會需求的不斷增長、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全社會對無障礙的要求日益迫切。關愛弱勢人群,成為了目前的重要目標?!盁o障礙設計”的提出,無疑是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體現(xiàn),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對提高人的素質(zhì),培養(yǎng)全民公共道德意識,推動精神文明建設等都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它要求設計師考慮這部分人的特殊需要,以解決問題為方向,并貫穿于設計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在進行系統(tǒng)、深入的研究和實踐。同時,也更需要全社會的理解、支持和尊重。
[1]盧夢得張凌浩.設計思維,為改變社會而設計——社會問題的設計解決之道[J].設計,2013(09).
[2]TimBrown.設計改變一切[M].北京:萬卷出版公司,2011.
[3]王莉.設計思維—設計的根本[R].國際會議,2007.
[4]盧夢得,張凌浩.設計思維,為改變社會而設計——社會問題的設計解決之道[J].設計,2013(09).
[5]周至禹.藝術(shù)設計思維訓練教程[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
[6]郭智勇.基于“識別無障礙”理念的地鐵導識系統(tǒng)設計分析[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2(02).
[7]王建民.針對視覺障礙群體的包裝設計策略[J].裝飾,2009(10).
[8]劉毅.無障礙包裝設計要素略析[J].中國包裝工業(yè),2009(06).
[9]沃倫·貝格爾.像設計師一樣思考[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TB472
A
1005-5312(2016)02-02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