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葛許國
洪昇與《長生殿》
文葛許國
清代杰出文學家、戲曲家洪昇,字昉思、號稗畦,在清朝順治二年(1645年),出生于杭州西溪閑林鎮(zhèn)的洪家埭名門望族。洪氏家族在宋明兩朝期間,其書香門第名人輩出,仕途輝煌達到頂點。洪家埭原洪氏宗祠楹聯(lián)曰:“宋朝父子公侯三宰相,明紀祖孫太保五尚書?!钡矫髂┣宄?,洪氏家族仕途逐漸衰微,但仍然藏書宏富,讀書家風照樣濃厚。洪昇出身于這樣優(yōu)良的耕讀世家,自幼得到家族讀書文風的熏陶,并接受當時著名文人陸繁弨、音韻學家毛先舒、朱之京等的指導和影響。聰穎好學的洪昇,十五歲時“詩鳴杭州”,被譽為“錢塘神童”。當時,著名文人張竟光《贈洪昉思》詩曰:“昉思新少年,筆札何縱橫;染翰驚世人,卓滎凌霄漢?!?/p>
洪昇,字昉思“昇”的字形,即為“旭日東升”,昉的意思為“開始”。從名字上便知其父母家庭對洪昇重振輝煌家業(yè)寄于深遠厚望的一片苦心。清朝康熙十年(1671年),洪昇與“西泠十子”及戲曲家袁于合結(jié)交,從而引發(fā)洪昇對戲曲劇本創(chuàng)作的濃厚興趣。也許是洪昇常與戲曲伎藝人士交往過多,而對傳統(tǒng)的科舉文辭毫無興趣,父母感到讓他以科舉進入仕途重振家業(yè)無望,進而不滿,認為洪昇是不事科舉禮制的叛逆之子。在長輩多次規(guī)勸無效的情況下,家庭矛盾進一步激化。于是,洪昇與二弟洪昌一同被逐出家門,從此洪昇開始長期的流寓和漂泊生涯,洪昌因貧病交集而亡。
洪昇當初寓居在杭州城東江干一帶,他在《長生殿·例言》一文中,記述他早期在杭州城東思考策劃《長生殿》劇作的起因:“憶與嚴十定隅坐皋園,談及(唐朝)開元·天寶間事,偶感李白之遇,作《沉香亭》傳奇?!备迗@在杭州城東清泰門桃花弄附近,而文中提到創(chuàng)作《沉香亭》,乃是《長生殿》的初稿題名或雛形。洪昇大約在清朝康熙十四年(1675年)完成《沉香亭》初稿。當時,洪昇失去家庭的經(jīng)濟補給,生活十分困苦和拮據(jù)。他在簡陋寓所內(nèi)搞創(chuàng)作,連溫飽都難以維持。次年,在含辛茹苦的劇本修改中,為充分表達他自己對人生的感受與家族沉淪的憂患,將《沉香亭》的題目改為《舞霓裳》。后來,劇本在杭州吳山和清河坊試演后,得到初步成功,因劇本辭藻華美、韻律諧和,寓意深長而好評如潮,獲得杭州劇壇一致贊譽。洪昇在對劇本整體修改的過程中,深思熟慮,再次將題目改為《長生殿》。
此后,《長生殿》劇本日臻完美,在戲曲藝術(shù)上達到精益求精、出神入化的程度?!堕L生殿》赴京演出,轟動了當時的北京劇壇。從此,洪昇與清代山東的卓越戲曲家孔尚仕齊名,世人贊譽《長生殿》與《桃花扇》為“南洪北孔”。北京城里出現(xiàn)“人人爭看《長生殿》,家家談論楊貴妃”的盛況。
命運多舛的洪昇,因創(chuàng)作《長生殿》而聲譽鵲起,又為違禁演出《長生殿》而遭罪。他應邀在北京名士、文人聚會歡宴中演出《長生殿》,恰逢康熙皇后佟佳氏去世。因在國喪期間演出作樂,違背清朝儀制,洪昇等人遭朝廷查處。洪昇被國子監(jiān)除名,還由刑部獄枷示眾一月后,遣返回杭州。
洪昇最終在晚年回到杭州,因進不了家族門,在西湖邊孤山筑“稗畦草堂”棲身。后來在草堂招收青年學子,以講課教書為生。在“稗畦草堂”,洪昇又創(chuàng)作劇本《四嬋娟》和詩集《稗畦集》。
洪昇一生坎坷,因熱愛戲曲和創(chuàng)作《長生殿》屢遭“家難”“朝廷處罰”,但他創(chuàng)作的《長生殿》,在我國文藝戲曲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影響。杭州城東錢塘江畔一帶,是洪昇成就《長生殿》的始創(chuàng)地。可能是洶涌澎湃的錢江大潮,給予了洪昇創(chuàng)作靈感與激情動力。在錢塘江畔和西湖孤山下這片熱土上,留下了洪昇寶貴的履屐蹤痕。洪昇嘔心瀝血創(chuàng)作的《長生殿》,對人性的刻畫細致入微,他在對歷史興亡的深重感悟中,闡釋了“樂極哀來,垂戒來世”的社會意義,成為超越時代的千古絕唱。
清代《長生殿》刻本/洪昇像/《長生殿》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