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蕾
河南淇縣人民醫(yī)院檢驗科 淇縣 456750
?
術(shù)前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檢測的臨床價值
孫蕾
河南淇縣人民醫(yī)院檢驗科淇縣456750
目的觀察手術(shù)前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檢測的效果及意義。方法對256例預手術(shù)患者,術(shù)前均經(jīng)ELISA(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檢測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標志物,應用FQ-PCR(熒光定量聚合酶連反應)檢測HBV-DNA含量。結(jié)果HBcAb、HBeAg、HBsAg的HBV-DNA的陽性率98.6%,HBsAg、HBeAb、HBcAb為26.7%,HBsAg、HBeAg為100%,HBsAg、HBcAb為16.7%,HBsAb、HBcAb、HBeAb為15.0%,HBeAb、HBcAb為16.7%,HBsAb為6.7%,全陰為0。結(jié)論在手術(shù)治療前,采用合理方法確定患者是否存在乙型肝炎,可有效防范醫(yī)院感染的發(fā)生,HBV-DNA、HBeAg定量聯(lián)合診斷,可確診早期乙型肝炎,臨床價值較高。
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檢測;關(guān)系
手術(shù)前確定患者是否患有乙型肝炎,可有效防范乙型肝炎醫(yī)源性傳播。乙型肝炎是臨床最為常見傳染病,通過ELISA方法對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學標志物(HBVM)進行檢測,其速度快、方便且廉價,對于乙型肝炎患者篩查具有較高的適用價值。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對于表明HBV復制情況是比較直接且最為可靠的一個指標,對于評價治療乙型肝炎藥物臨床治療效果與預后判定具有重要作用[1]。應用FQ-PCR方法可以直接檢測HBV-DNA水平,有效測定乙型肝炎病毒出現(xiàn)的突變株。兩種方法共同應用于臨床中,可達到互補效果。我們選取預手術(shù)的256例患者,術(shù)前分析FQ-PCR對HBV陽性標本的定量檢測情況,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1-04—2016-04間擬接受手術(shù)的256例患者,其中男146例,女110例;年齡13~75歲,平均34.20歲?;颊呔喜《拘愿窝着R床診斷標準[2]。
1.2方法患者在早晨空腹狀態(tài)下采集5 mL靜脈血,血清離心處理后放置于-20℃環(huán)境下保存。應用ELISA方法對乙型肝炎的病毒血清標志物進行測定,根據(jù)所用試劑盒詳細說明完成操作。應用FQ-PCR對HBV-DNA含量進行測定,每次測定均需設(shè)制強陽性、弱陽性及陰性用作內(nèi)標,并將四個陽性標準品用作外標。
1.3觀察指標觀察血清學診斷指標、HBV-DNA陽性率及定量檢測結(jié)果。血清學診斷分組:1組為HBcAb、HBeAg、HBsAg,2組為HBsAg、HBeAb、HBcAb,3組為HBsAg、HBeAg,4組為HBsAg、HBcAb,5組為HBsAb、HBcAb、HBeAb,6組為HBeAb、HBcAb,7組為HBsAb及全陰。
對256例患者進行血清學指標診斷、檢查HBV-DNA陽性率、定量檢測HBV-DNA對數(shù)平均值,見表1。
表1 患者血清學診斷指標與HBV-DNA陽性率及定量檢測情況對比分析
當患者感染HBV后,因免疫反應壓力下采取藥物治療,極有可能出現(xiàn)基因變異現(xiàn)象,最為常見的是前C區(qū)G1896A發(fā)生變異,導致HBeAg出現(xiàn)缺失,從而不被宿主免疫所攻擊,不會受到藥物治療的作用。此類感染中病毒在檢測時存在一定隱藏性,且不會因免疫攻擊及藥物治療而消除,所以極易長時間潛伏于患者機體內(nèi),且大量進行復制,導致患者肝組織受到緩慢的傷害,最終導致肝硬化、肝癌。所以在臨床中不可單純應用ELISA方法對血清HBeAg陰性進行測定,由此確定HBV是否存在復制現(xiàn)象也無較高準確性,應采用FQ-PCR方法對HBV-DNA水平進行測定,其具有更高的敏感性與準確性,并由此最終判定HBV是否依然存在于機體內(nèi)[3]。
我國采用HBVM檢測試劑盒對HBsAg進行測定時往往針對某種亞型,所以有的亞型極有可能出現(xiàn)漏檢現(xiàn)象。單純應用HBVM測定結(jié)果對HBV感染、傳染性、療效進行確定,且判定是否有HBV復制情況,往往存在一定限制性。檢測到HBV-DNA時可以確定HBV感染后出現(xiàn)復制,且可進行預后追蹤。HBV-DNA為乙肝傳染性的一個特異性標志,所以HBV-DNA檢測具有重要意義[4]。本文中,1組患者HBcAb、HBeAg、HBsAg的HBV-DNA陽性率為98.6%,3組HBsAg、HBeAg為100%。由此可知,HBeAg陽性血清指標模式組是1、3組,HBV-DNA陽性率、HBV-DNA定量水平均高于其他組,表明HBeAg與HBV-DNA水平具有一定正相關(guān)性。HBsAg、HBeAb、HBcAb為26.7%,HBV-DNA對數(shù)值為(5.05±1.84),HBcAb、HBsAg為16.7%,HBV-DNA對數(shù)均值為(6.29±0.25),表明在e系統(tǒng)抗原陰轉(zhuǎn)時,極有可能檢測到HBV-DNA,且低于1、3組。
ELISA檢測具有較為廣泛的應用價值,檢測HBV是術(shù)前理應進行篩查的一個項目。因HBsAg陰性樣本中存在HBV-DNA復制,所以此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病毒編碼區(qū)發(fā)生的基因突變對試劑具有的檢測能力存在一定影響力,應用不同檢測試劑,因其靈敏度不同而產(chǎn)生差異性,所以應將HBV-DNA檢測作為術(shù)前篩查的一個項目[5]。而FQ-PCR方法存在較高靈敏性、高特異性、高精確性,且具有較寬的線性范圍,可以進行較為準確的定性測量,能夠測出HBV是否感染及發(fā)生復制,所以臨床應用價值更為顯著。
[1]楊勇,王占科,陳鑫,等.乙肝病毒DNA定量水平和乙型肝炎病毒標志物定量檢測指標相關(guān)性研究[J].解放軍醫(yī)藥雜志,2014,26(10):78-80.
[2]溫慶輝,哈明昊,黎鳳英,等.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相關(guān)血液指標變化及臨床意義[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1,32(10):1 607-1 608.
[3]羅獻偉,王建軍.安徽省2006年1-59歲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狀況的血清流行病學調(diào)查[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3,17(2):156-159.
[4]徐偉帆.420例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檢測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9(29):135-136.
[5]劉兵,胡蓉,楊聯(lián)云,等.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分析的臨床意義[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2,14(4):673-674.
(收稿2016-05-29)
R446.6
B
1077-8991(2016)06-00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