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平
摘要:目的 探討溝通策略在NICU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將88例發(fā)生皮損的新生兒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44例。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護理和一般的溝通指導,實驗組進行常規(guī)護理時,同時運用溝通策略對患者家屬進行溝通,爭取家屬的積極配合。結果 分別跟蹤調查分析兩組患者家屬對護理工作的住院及出院滿意度,比較兩者皮損愈合時間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 結論 在皮損的88例患兒中,應用溝通策略進行有效溝通的實驗組,住院及出院滿意度明顯優(yōu)于單純進行一般的溝通指導,皮損愈合時間實驗組明顯短于對照組。
關鍵詞:皮損;溝通策略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的信息傳遞和交流。是指發(fā)送者憑借一定渠道(又稱媒介或通道),將信息發(fā)送給既定對象(接受者),并尋求反饋已達到理解的過程。溝通是護理的重要措施,貫穿于護理工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對患者的健康恢復和健康促進有相當重要的作用,在臨床治療、護理工作過程中應用好溝通策略,符合現代醫(yī)學模式。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7~2015年7新生兒科接受治療的患兒出現皮膚受損88 例,紅臀50例,皮疹20例,液體外滲18例,排除入院前已皮損。
1.2方法
1.2.1處理方法 ①紅臀:將患兒置于俯臥位,頭偏向一則,一次性尿褲系松稍后滑,使臀部暴露在外,每次大小便后用紙巾洗凈,外敷氧化鋅軟膏或松花粉,盡量使用布尿布,勤換尿片,保持臀部的清潔干燥;②液體外滲:早期2 h內,3%~5%氯化鈉外敷,請外科會診及時清除壞死組織 ,每天雙氧沖洗后,冰片、芒硝1:1外敷;③皮疹:觀察過敏反應的原因,根據情況對癥治療;④抓傷及足部蹭傷 修剪指甲,及時配戴手套及襪子,鳥巢固定體位。
1.2.2溝通策略
1.2.2.1了解患兒家長的價值觀、情感和態(tài)度,早期接觸時了解家屬的文化程度、職業(yè)、信仰和價值觀以及對患兒發(fā)生皮損的看法,為溝通打好基礎。如我院住院患兒大多數來自農村,面對相對昂貴的住院費用,原本對醫(yī)護人員有抵觸心理。
1.2.2.2信任是溝通的前提。尊重家屬,微笑接待,是溝通的第一步,可以使家屬消除敵對的情緒,增加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以尊稱的稱呼縮短彼此間的距離,使家屬感到親切溫暖。
1.2.2.3患兒出現皮損后應及時告知患兒家屬,努力爭取家屬的理解和配合,避免家屬發(fā)現患兒皮損后再去解釋。如紅臀的患兒,應提前向家屬告知自帶棉布尿片和目前采取的護理措施。
1.2.2.4溝通時掌握談話的語氣與節(jié)奏,來訪的家屬有些是患兒的爺爺奶奶,溝通時語氣誠懇,語速稍慢、語句簡短。對于急性子的患兒父母,語速可稍快,語句簡明扼要,靈活調整溝通進程。無論面對什么樣的家屬,談話時要坦誠相待,站在對方立場思考問題,消除家屬的抵觸情緒。
1.2.2.5向家屬解釋皮損發(fā)生的原因,敢于承擔責任,采取有效的處理對策,取得家屬配合,以減少患兒痛苦和家屬的經濟損失。如對于藥物外滲,皮膚出現壞死時,應從自身的護理工作、患兒的血管情況,依病情需輸注的藥物、住院時間等多方面解釋,大多數家屬之前并不是很了NICU的工作模式及其患兒發(fā)生壞死的具體原因,經解釋溝通后都能積極配合治療。
1.2.2.6注意傾聽家屬的意見,要有寬廣的胸襟,控制自身情緒,不要將懷有不良情緒的家屬視為敵對面進行正面沖突。如患兒發(fā)生皮損時,家屬的心情煩躁,甚至有過激行為都是可以理解的,可以等家屬不良情緒發(fā)泄之后再耐心解釋。
1.2.2.7注意反饋。如發(fā)生嚴重液體外滲造成皮下壞死的患兒,住院療程較長,應經常性主動反饋,讓患兒家屬放心。
1.2.3資料收集方法 每次探視時及出院時分別對患者家屬進行患者滿意度調查,記錄兩組皮損愈合時間,將每次調查結果數據輸入電腦保存。
1.3統(tǒng)計學方法 定量數據以(x±s)表示,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定量資料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顯著性水平為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實驗組通過實施溝通策略,效果顯著,無1例患者家屬投訴事件發(fā)生。實驗組與對照組患兒家屬對護理工作住院滿意度見表1,對護理工作出院滿意度見表2,皮損愈合時間見表3。
3 討論
3.1溝通是人與人交流的重要橋梁,使人相互了解,協(xié)調一至,心理相容。以減少護患糾紛的發(fā)生。患兒家庭中的重要成員,在住院的過程中出現皮膚的破損,家長的不滿情緒應當被理解。通過有效的溝通化解矛盾,與家屬達成共識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3.2 NICU特點 風險高,病情變化快,無家屬陪護,住院費用高,歷來醫(yī)療護理糾紛多。及時有效的溝通,既能取得患兒家屬的理解和配合,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又能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
3.3部分光療患兒煩吵易造成皮膚的損傷,長期使用一次性尿褲引起的紅臀、皮膚薄嫩、長期輸注刺激性藥物及血管耐受性差,易造成液體外滲等問題,溝通成為醫(yī)護與患兒家長的橋梁,能否在短時期內應用好溝通的策略,不僅關系到患兒家屬是否愿意配合治療,而且極易引起醫(yī)患糾紛,在社會上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
參考文獻:
[1]王建琴,王啟敏.構建和諧醫(yī)患關系的相關因素淺析[J].現代醫(yī)學雜志,2006,2:2.
[2]劉苓,汪昌玉,等.兒科住院患兒家屬心理健康狀況及護理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02,37(2):91-94.
[3]廉沈沂,姜振明.淺析醫(yī)患合作的意義及途徑[J].中國醫(yī)院管理,2006,26(10):62.
編輯/蔡睿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