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瓊芬 李鳳英
摘要:目的 探討對惡性腫瘤患者行DC-CIK免疫治療的護理方法。方法 對2011年12月~2014年10月613例生物治療患者給予全面的護理并記錄不良反應。結(jié)果 其中有34例患者回輸后30 min后體溫達38℃,分別給予非那根25 mg肌注后體溫逐漸恢復正常。其余患者順利完成治療,無不適反應發(fā)生。結(jié)論 Dc-CIK細胞治療作為腫瘤生物治療方法中的一種,其不良反應小。心理護理和規(guī)范的護理操作對保證治療順利進行起著重要的作用。
關(guān)鍵詞:DC-CIK細胞;惡性腫瘤;護理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nursing methods for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umor immunotherapy for DC-CIK. Methods From 2011 December to 2014 October, 613 cases of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were among 34 patients given comprehensive nursing and record adverse reactions. Results The body temperature is up to 38 DEG C, after transfusion, within 30 minutes。It gradually returned to normal. after intramuscular 25mg promethazine hydrochloride. The remaining patients successfully completed treatments, no discomfort reaction. Conclusion As Dc-CIK cell therapy is a tumor biological treatment method, with less adverse reactions.. Psychological nursing and norms nursing operatio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to ensure treatment . smoothly.
Key words: DC-CIK cell malignant;Tumor;Nursing
生物療法是運用生物技術(shù)和生物制劑對從患者體內(nèi)采集的免疫細胞進行體外培養(yǎng)和擴增后回輸?shù)交颊唧w內(nèi)的方法,來激發(fā)、增強機體自身免疫功能,從而達到治療腫瘤的目的。生物療法為腫瘤治療提供了新途徑,已成為繼手術(shù)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后的第4種治療模式[1]。
DC-CIK細胞免疫療法就是在體外培養(yǎng)干細胞,誘導其分化為樹突狀細胞,再用經(jīng)抗原刺激的樹突狀細胞誘導CIK細胞產(chǎn)生特異性腫瘤殺傷作用。與傳統(tǒng)的治療方法不同,腫瘤生物治療在不損傷機體免疫系統(tǒng)和功能的前提下,直接識別、消滅存在于人體內(nèi)血液、淋巴中的癌細胞,恢復和增強機體自然抗癌免疫系統(tǒng)和功能。腫瘤生物治療具有不傷身體、無痛、 住院時間短等優(yōu)點,能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與生活質(zhì)量。我院自2011年12月~2014年10月運用DC-CIK細胞生物治療方法治療惡性腫瘤613例,大部分患者都取得了滿意療效。護理人員規(guī)范的護理操作和積極的心理引導在腫瘤患者DC-CIK細胞生物治療過程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現(xiàn)總結(jié)如下。
1 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2011年12月~2014年10月運用DC-CIK細胞生物治療方法治療惡性腫瘤613例。男369例,女244例,年齡24~82歲。其中肺癌175例,結(jié)、直腸癌138例,乳腺癌104例,胃、食管癌82例,肝癌51例,腎癌37例,卵巢癌11例,膀胱癌9例,腦膠質(zhì)瘤6例。
1.2細胞采集前的護理準備 護理人員應詳細了解患者病史,在進行生物治療前應向患者及家屬做好解釋工作,要讓患者了解目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項、配合方法等,減少患者顧慮并積極配合。簽署細胞采集及生物治療知情同意書。細胞采集前1d囑患者飲食要清淡,并核對患者各項常規(guī)檢查結(jié)果完善情況,包括血常規(guī)、出凝血時間、乙肝兩對半、心電圖。采集前囑患者排空尿液,測量體溫、脈搏、血壓、呼吸、身高、體重并做好記錄。細胞采集操作室內(nèi)應備好氧氣、搶救車等急救物品。
1.3細胞采集的護理措施 患者血管選擇: 一般選擇比較粗大的、彈性好、充盈強的便于穿刺的血管,如肘正中靜脈、貴要靜脈、股靜脈等 。操作過程嚴格遵照無菌技術(shù)操作原則,患者取平臥位,穿刺點消毒面積要不小于10 cm×10 cm,穿刺成功后囑患者不要隨意活動穿刺肢體,避免針頭脫出。采血50~60 ml送實驗室進行培養(yǎng)14 d,使CIK細胞數(shù)量達到1×109做完熱源和無菌檢測,合格后將細胞輸給患者。在采集過程中醫(yī)護人員應全程陪同,監(jiān)測生命體征,注意不良反應的發(fā)生,保證采集管道通暢,防止管道扭曲、堵塞,采集過程詳細記錄。采集過程中患者如有頭昏、乏力、心慌、疼痛、口唇麻木、四肢抽搐等情況應及時給予對癥治療。
采集結(jié)束拔管后要立即按壓穿刺點10 min,指導其平臥,穿刺處保持清潔干燥,24 h內(nèi)不要洗澡,多食營養(yǎng)豐富飲食,注意休息,保證睡眠,等待培養(yǎng)好的細胞回輸。
1.4細胞回輸?shù)淖o理
1.4.1回輸前與實驗室聯(lián)系,確定回輸時間。將具體時間告知患者,做好合理安排,保證回輸順利進行,回輸前加強營養(yǎng),保證足夠的睡眠及休息, 盡量減少到公共場所,嚴防感冒。如患者生命體征平穩(wěn),體溫正常,無其它不適,即可接受回輸治療?;剌斶^程平均為3個療程,每個療程回輸5次CIK細胞,每次輸注細胞數(shù)不少于1×109,每個療程回輸細胞總數(shù)大于5×109,按照靜脈輸血操作方法進行回輸,輸注前3 min按醫(yī)囑給患者肌肉注射苯海拉明20 mg或者靜脈注射地塞米松5 mg,用來預防不良反應的發(fā)生。
1.4.2 細胞送到病區(qū),護士應與實驗室工作人員核對科室、住院號、姓名、性別、年齡、床號、細胞數(shù)量等。護士到達病房向患者講解回輸?shù)倪^程、方法及有關(guān)注意事項。為保證細胞新鮮回輸,在室溫保存不得超過4 h,回輸過程中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使用一次性輸血器,嚴格控制滴速,要先慢后快,回輸前15 min先緩慢滴入,觀察患者無異常反應,可適當加快速度,以40~60滴/min滴入?;剌敃r間應控制在30~60 min之內(nèi)。
2 總結(jié)
2.1通過對進行生物治療的患者進行觀察比較,大部分患者都取得了滿意療效, 患者自覺體力明顯增強、不易疲勞、食欲增加,各項檢查指標治療后均有所好轉(zhuǎn),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增強了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2]。
2.2 腫瘤患者基本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情緒障礙,所以心理護理是整個護理工作的重點[3]。及時做好心理護理,對減輕患者心理負擔、增加治療效果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大部分腫瘤患者都存在心理障礙,他們治療時間長,經(jīng)歷了一系列的放療、化療后會對治療感到恐懼,對疾病產(chǎn)生絕望心理,而缺乏治療疾病的信心。而腫瘤生物治療是一種全新的腫瘤治療方法,因缺乏相關(guān)知識,患者可能對其信心不足或?qū)χ委煹男Ч谕颠^高,容易出現(xiàn)悲觀、失望、猶豫等心理反應。作為護理人員有責任,有必要向患者及家屬詳細講解生物治療的優(yōu)勢、注意事項,介紹其療效、副作用,幫助患者樹立信心,避免患者因不能達到預期的療效而出現(xiàn)心理落差,消除患者及家屬的疑慮及恐懼心理,并獲得患者及家屬的全力配合。
2.3規(guī)范的護理操作是生物治療安全和質(zhì)量的重要保證。
2.3.1采血前做好病情評估,包括意識、生命體征、靜脈充盈情況、患者的理解及合作能力。
2.3.2治療中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每一項操作都要嚴格遵守無菌原則,才能確保治療安全[4]。
2.3.3回輸時要嚴格執(zhí)行查對制度,嚴禁交叉混輸。
2.3.4細胞回輸參照靜脈輸血操作流程進行。用輸血器進行回輸,前后均用生理鹽水沖管。回輸前用生理鹽水沖管,避免和其他藥液混合。待細胞回輸完畢,再用生理鹽水將殘留在輸血器中的細胞回沖干凈,保證瓶中細胞完全足量輸入。整個回輸過程中需要間斷輕輕搖晃輸液瓶及輕彈輸血器過濾網(wǎng),以免在回輸過程中細胞聚集成團,不能完全回輸?shù)交颊唧w內(nèi)。
2.3.5輸注過程中,要加強巡視,傾聽患者主訴,注意有無發(fā)熱、皮膚瘙癢、胸悶等不適,一旦出現(xiàn),應立即停止輸注,
更換輸液器,靜滴生理鹽水,保留殘余液體做細菌培養(yǎng),并協(xié)同醫(yī)生進行搶救及治療工作。
2.3.6 要注意觀察病情,監(jiān)測體溫變化,回輸治療開始時、回輸治療后30 min、1 h、2 h各測量體溫1次。由于回輸?shù)氖腔颊叩淖泽w細胞,因此沒有免疫排斥反應。生物治療最常見的副反應是發(fā)熱,體溫在38℃左右,為自限性發(fā)熱,一般不需處理。如出現(xiàn)高熱、寒顫,按輸液反應對癥處理即可。據(jù)統(tǒng)計,有34例患者回輸后30 min后體溫達38℃,分別給予非那根25 mg肌注后體溫逐漸恢復正常,且無不適反應發(fā)生。
總之,在CIK治療惡性腫瘤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具備專業(yè)知識,做好治療前后相關(guān)護理,可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惡性腫瘤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陸勤美,施玲燕,徐鳴.惡性腫瘤的CIK細胞治療及護理[J].中國腫瘤生物治療雜志,2005,19(4):147.
[2]郭智,張波,阮新建,等.樹突狀細胞與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治療急性白血病效果觀察[J].華北國防醫(yī)藥,2007,19(2):13-15.
[3]李建中,吳愛勤,吳彩云.腫瘤患者的情緒障礙與心理社會因素的相關(guān)性研究[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1,10(6):545-547.
[4]劉雪琴,彭剛藝.臨床護理技術(shù)規(guī)范[M].廣州:廣東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07:9.
編輯/金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