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富軍 王麗
摘要:目的 探討老年重癥感染患者診斷中血清降鈣素原(PCT)與C-反應蛋白(CRP)聯(lián)合檢測臨床價值。方法 選擇80例我院老年重癥感染患者作為觀察組,并以80例老年非感染性患者作為對照組,采集兩組患者的空腹靜脈血樣,比較兩組患者血清中PCT和CRP的含量及檢測的陽性率等。結(jié)果 觀察組血清中PCT檢測陽性率92.5%,PCT、CRP的平均含量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CRP陽性率與對照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PCT特異性較CRP高,穩(wěn)定性較好,PCT和CRP聯(lián)合檢測可考慮作為老年重癥感染患者嚴重感染的重要指標。
關(guān)鍵詞:血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老年重癥感染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is value of serum procalcitonin(PCT)combined with C-reactive protein(CRP)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severe infection.Methods 80 cases of severe infections in elderly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and 80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non-infectious as the control group,two groups of patients collected fasting blood samples were compared in patients with serum content and detect PCT and CRP the positive rate.Results Observer Group in serum PCT positive rate of 92.5%,the average content of PCT(6.31±1.32)ng/ml,the average content of CRP was(40.31±7.23)mg/l,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5.0%(0.33±0.08)ng/ml and(5.73±1.12)mg/l,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but positive rate of CRP in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of PCT has higher specificity and better stability than CRP,PCT combined with CRP can be considered a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severe infection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severe infections.
Key words:Serum procalcitonin;C-reactive protein;Elderly patients with severe infection
感染不僅是老年重癥患者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也是造成此類老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對此類患者做出有效預測,可有效改善患者感染的預后情況,減少耐藥,提高老年患者生存率。因此,對老年重癥感染患者采取快速、簡便的方法檢測感染,對于預防病人發(fā)生感染、改善感染患者的預后情況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臨床上較常使用的感染檢測指標有C-反應蛋白(CRP),但其較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影響[3],相比而言血清降鈣素原(PCT)檢測的穩(wěn)定性更好。為研究PCT與CRP聯(lián)合檢測對于老年重癥感染患者的臨床診斷意義,現(xiàn)選取老年重癥感染患者和同期非感染進行血液指標調(diào)查,結(jié)果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3~2014年我院的老年重癥感染患者80例作為觀察組,感染標準參考2001年衛(wèi)生部頒發(fā)的《醫(yī)院感染診斷標準》[4]為診斷依據(jù),排除:在進入外科手術(shù)前既已發(fā)生感染的患者;創(chuàng)傷、燒傷、術(shù)后、嚴重或長期的心源性休克者;有急性心肌梗死、惡性腫瘤、嚴重的肝腎功能損害、活動性肺結(jié)核等患者;同時選擇80例外科手術(shù)非感染性患者作為對照組。觀察組有男性47例,女性33例,年齡61~79歲,平均年齡(68.6±5.1)歲,其中有31例呼吸道感染患者,24例消化系統(tǒng)感染,16例泌尿系統(tǒng)感染,9例菌血癥;對照組有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齡62~79歲,平均年齡(69.1±5.3)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方面的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均衡可比。
1.2方法
1.2.1采集血液樣本 清晨采集兩組患者的空腹靜脈血樣本5 ml,在血液凝固后離心10 min(轉(zhuǎn)速1500 r/min),血清分離后待檢。
1.2.2 PCT、CRP檢測方法 ①血清PCT檢測:使用免疫定量分析儀,采用干式免疫熒光定量法進行測定(檢測所用儀器及試劑盒均由南京基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參考范圍<0.5 ng/ml,按照說明書的操作步驟嚴格操作;②血清CRP的檢測:運用干式免疫熒光定量法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Getein1100熒光免疫定量分析儀,南京基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進行定量測定,所用試劑盒亦使用南京基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試劑盒,按照說明書的操作步驟進行嚴格操作。
1.3檢測標準 檢測完成后所得結(jié)果PCT>0.5 ng/ml即為陽性,CRP>10 mg/l即為陽性[2]。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5.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時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jié)果
2.1兩組患者血清PCT測定結(jié)果 觀察組血清PCT含量明顯高于對照組,檢測的陽性率亦明顯較對照組高,且以上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血清CRP測定結(jié)果 觀察組CRP的含量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雖觀察組具有較高的陽性檢測率,但組間差異并不明顯(P>0.05),見表2。
3 討論
臨床上用于檢驗感染性疾病的方法有很多,例如病原血清抗體檢測、病原學分離、白細胞分類等[5]。盡管臨床病原學檢測能夠為重癥感染的診斷提供確實的根據(jù),但由于一般耗時較長,拖延患者的病情,不能為給予患者合理有效的具有針對性的治療提供具體依據(jù),常常不能滿足臨床診斷所需,因此在臨床上往往需要借助某些更具有針對性的炎性反應標志物對患者的感染情況進行早期的診斷。
降鈣素原(PCT)是一種人體降鈣素前體,由甲狀腺中C細胞分泌,但人體在一定的病理條件下,PCT是由非甲狀腺的其他器官分泌[6]。在人體正常的機體循環(huán)內(nèi),PCT的檢測濃度非常低,甚至無法檢測到PCT,若其在人體血清內(nèi)的含量多于0.5 ng/ml,便提示機體內(nèi)存有急性感染或炎性反應等[7]。通常局限性或小范圍的細菌感染即可造成血清中PCT含量的升高,但升高的幅度較小。在全身發(fā)生細菌感染的4 h后,即可對血清中PCT的濃度進行測定,在感染發(fā)生6 h后血清PCT的濃度即急劇升高,并會在6~24 h內(nèi)保持這一水平,在機體中其半衰期為25~30 h[8-9]。因此,與其他檢測指標相比,選用PCT檢測,其穩(wěn)定性較好。本文結(jié)果,觀察組PCT含量、陽性檢測率均高于對照組,證實了上述觀點。
C-反應蛋白(CRP)是由肝臟在機體的病理狀態(tài)下合成分泌的一類急性期反應蛋白,作為一種急性時相蛋白,在感染初期便會出現(xiàn)明顯的升高,但除了細菌感染之外,心血管系統(tǒng)的疾病、急性排異反應及手術(shù)等均會導致CRP含量的升高,甚至在停止炎癥刺激后,CRP在肝臟內(nèi)的合成仍然能夠持續(xù)數(shù)天[10],由此可見,單獨對CRP進行檢測于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診斷不具有一定的特異性。本次結(jié)果顯示,CRP含量雖然觀察組高于對照組,但對照檢測陽性率仍偏高,不能有效區(qū)分老年重癥患者,證實了上述結(jié)論。
綜上所述,對患者血清中PCT及CRP進行測定對于重癥感染患者的診斷均具有一定意義,但由于CRP容易受到許多非感染因素的因素,其靈敏度不高,因此其單獨檢測不適合用于臨床上老年重癥感染的診斷,而PCT的特異性較高,穩(wěn)定性較好,與CRP測定聯(lián)合檢測對于重癥感染患者的診斷及病情評估等具有較好的診斷意義,對臨床診療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值得臨床推廣以及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楊立順,袁海生.降鈣素原與C反應蛋白聯(lián)合檢測在細菌感染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1,15(4):56-57.
[2]黃志雄.降鈣素原定量檢測對重癥感染臨床診斷及預后的評價作用[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4,25(22):19.
[3]曲春紅,趙紅艷,王微,等.C-反應蛋白(CRP)與WBC聯(lián)合檢測在感染性疾病中的應用[J].中國傷殘醫(yī)學,2001,18(3):110-111.
[4]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醫(yī)院感染診斷標準[S].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2001:314-320.
[5]陳琪,殷和.新發(fā)傳染病及其檢測方法研究進展[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3,7:45.
[6]劉佩娟.綜述C反應蛋白與降鈣素原在感染性疾病中的應用[J].內(nèi)蒙古中醫(yī)藥,2015,34(3):68-69.
[7]張惠,江秉鈞,張四龍.血清降鈣素原在小兒肺炎鑒別中的應用價值[J].淮海醫(yī)藥,2013,31(6):492-493.
[8]周振軍.降鈣素原在開顱術(shù)后顱內(nèi)感染的診斷價值[D].方醫(yī)科大學,2013.
[9]湯靜,賽雙橋,吳卓鴻,等.血清降鈣素原和C-反應蛋白對AECOPD細菌感染的診斷價值[J].疑難病雜志,2013,12(10):756-758.
[10]李秀芹,李青,劉明剛,等.C反應蛋白在傳染病中的應用[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1,5(5):63-63. 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