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秋 劉向前
摘要[目的]建立四妙丸中鹽酸小檗堿和蒼術(shù)素的含量測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色譜柱為Promosil C18色譜柱(250 mm×4.6 mm,5 μm);流動相為乙腈(A)~0.1% H3PO4溶液(B),梯度洗脫,洗脫程序為:0~5 min,25%A;5~7 min,25%~90% A;7~15 min,90%A;檢測波長340 nm。[結(jié)果]鹽酸小檗堿和蒼術(shù)素的線性范圍分別為0.25~2.50和0.32~3.20 μg,平均回收率分別為97.5%和96.8%,RSD分別為2.6%和2.8%。[結(jié)論]該方法準確、可靠,可作為四妙丸的質(zhì)量控制方法。
關(guān)鍵詞 四妙丸;鹽酸小檗堿;蒼術(shù)素;含量測定
中圖分類號 R28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6)09-157-03
Abstract[Objective]To establish a method for the content determination of berberine hydrochloride and atractylodin in Simiao pills.[Method]The HPLC method was adopted with Promosil C18 chromatography column(250 mm×4.6 mm, 5 μm). The mobile phase was acetonitrile (A)-0.1% H3PO4 solution (B) with gradient eluent, the elution program was 0-5 min, 25% A; 5-7 min, 25%-90% A; 7-15 min, 90% A. The detection wavelength was 340 nm.[Result]The linear ranges of berberine hydrochloride and atractylodin were 0.25-2.5 and 0.32-3.2 μg,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recovery rates of the two components in Simiao pills were 97.5% and 96.8%, while RSD were 2.6% and 2.8%, respectively.[Conclusion]The method is accurate and reliable for the quality control of Simiao pills.
Key words Simiao pill; Berberine hydrochloride; Atractylodin; Content determination
四妙丸由蒼術(shù)、鹽黃柏、牛膝、薏苡仁四味中藥組成,是在二妙丸基礎上加味牛膝以及薏苡仁而來,方中黃柏作為君藥,行使清熱燥濕之功;蒼術(shù)輔助以燥濕健脾之效,為臣藥;牛膝的功效為補益肝腎、強化筋骨、活血兼舒絡,并可引藥下行,作為輔藥,同時行使佐使藥之功;薏仁健脾祛濕、利水消腫,為佐藥;諸藥相輔相成,標本皆可兼治[1]。四妙丸是治療下焦?jié)駸?、足膝紅腫熱痛之良方,經(jīng)過歷代醫(yī)家的臨床實踐及推演,再加上當代醫(yī)學藥理學的試驗研究,其應用范圍已經(jīng)更加廣泛,是許多濕熱體質(zhì)患者的首選方劑[2-4]。
方中君藥黃柏中的主要成分為鹽酸小檗堿,臣藥蒼術(shù)的主要有效成分為蒼術(shù)素,測定二妙丸、三妙丸、四妙丸中鹽酸小檗堿含量的方法最常用的是高效液相色譜法[5-6],用毛細管氣相色譜測定這3種復方中蒼術(shù)素含量[7]。該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同時測定四妙丸中鹽酸小檗堿和蒼術(shù)素的含量,為四妙丸的質(zhì)量控制提供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儀器
Agilent 1100 series HPLC儀(真空脫氣機、柱溫箱、四元泵、VWD)(美國安捷倫公司);UV3010型紫外分光光度儀(日本日立公司);CP225D型十萬分之一分析天平(德國SARTORIUS公司)。
1.2 試材
四妙丸為自制,藥材均采購于安徽亳州藥材市場,由遼寧中醫(yī)藥大學中藥鑒定教研室李峰教授進行鑒定,各藥材均符合藥典規(guī)定;對照品鹽酸小檗堿(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批號110713-200911)、蒼術(shù)素(上海中藥標準化研究中心,批號17-2001);乙腈、甲醇為色譜純;水為純凈水;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
1.3 方法
1.3.1 測定波長的選擇。分別取蒼術(shù)素、鹽酸小檗堿對照品溶液,在200~400 nm進行掃描,鹽酸小檗堿的最大吸收波長為265和349 nm,蒼術(shù)素在340 nm處有較大吸收,因此選擇340 nm為檢測波長。
1.3.2 色譜條件。Promosil C18色譜柱(250 mm×4.6 mm,5 μm);流動相為乙腈(A)~0.1%H3PO4溶液(B),梯度洗脫,洗脫程序為:0~5 min,25%A;5~7 min,25%~90%A;7~15 min,90%A;流速1.0 mL/min;檢測波長340 nm;柱溫為室溫;進樣量20 μL。
1.3.3 供試品溶液制備方法考察。按四妙丸處方比例取黃柏、蒼術(shù)、薏苡仁、牛膝四味藥材,粉碎過40目篩,備用。
1.3.3.1 提取方法的考察。按處方比例,分別精密稱取藥材粉末3份,每份1 g,置于50 mL圓底燒瓶中,加入甲醇30 mL,稱重。分別考察加熱回流2 h、超聲提取30 min、索氏提取4 h這3種提取方式的提取效果,提取后放冷,并用甲醇補足重量,混合均勻,0.45 μm微孔濾膜過濾,取續(xù)濾液20 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譜儀,測定,分別記錄鹽酸小檗堿和蒼術(shù)素峰面積,計算其含量。
1.3.3.2 提取溶媒的考察。按處方比例,精密稱取藥材粉末4份,每份1 g,置50 mL圓底燒瓶中,分別精密加入30 mL甲醇、95%乙醇、75%乙醇、50%乙醇,加熱回流2 h,提取后放冷,用相應的提取溶媒補足重量,混勻,0.45 μm微孔濾膜過濾,取續(xù)濾液20 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譜儀,測定,分別記錄鹽酸小檗堿和蒼術(shù)素峰面積,計算其含量。
1.3.3.3 溶媒用量的考察。精密稱取藥材粉末3份,每份1 g,置250 mL圓底燒瓶中,分別精密加入75%乙醇50、100、150 mL,稱重,加熱回流2 h,提取后放冷,用溶媒補足重量,混勻,0.45 μm微孔濾膜過濾,取續(xù)濾液20 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譜儀,測定,分別記錄鹽酸小檗堿和蒼術(shù)素峰面積,計算其含量。
1.3.3.4 提取時間的考察。精密稱取藥材粉末3份,每份1 g,置250 mL圓底燒瓶中,精密加入75%乙醇100 mL,稱重,分別加熱回流0.5、1.0、2.0 h,提取后放冷,用溶媒補足重量,混勻,0.45 μm微孔濾膜過濾,取濾液20 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譜儀,測定,分別記錄鹽酸小檗堿和蒼術(shù)素峰面積,計算其含量。
1.3.4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精密稱取鹽酸小檗堿和蒼術(shù)素標準品適量,用甲醇分別配制成濃度為1.00和0.64 mg/mL的對照品儲備液,精密吸取鹽酸小檗堿對照品儲備液12.5 mL、蒼術(shù)素對照品儲備液25 mL,置于50 mL量瓶中,用甲醇稀釋至刻度,得對照品混合溶液(鹽酸小檗堿濃度250 μg/mL,蒼術(shù)素濃度320 μg/mL),避光保存。精密量取鹽酸小檗堿和蒼術(shù)素混合對照品儲備液,分別為0.5、1.0、2.0、3.0、4.0、5.0 mL,置10 mL量瓶中,甲醇定容至刻度,作為混合系列對照品溶液。
1.3.5 陰性樣品溶液的制備。按照藥典所載處方比例,分別制備無黃柏、蒼術(shù)的陰性樣品,按“1.3.3”方法制備陰性樣品溶液。
1.3.6 方法學考察。
1.3.6.1 系統(tǒng)適應性試驗。取樣品溶液、混合對照品溶液和陰性對照溶液,按“1.3.2”色譜條件測定,繪制HPLC圖譜[10],考察系統(tǒng)適應性。
1.3.6.2 線性關(guān)系考察。取“1.3.4”系列混合對照品溶液,其中鹽酸小檗堿濃度分別為12.50、25.00、50.00、75.00、100.00、125.00 μg/mL,蒼術(shù)素濃度分別為16.00、32.00、64.00、96.00、128.00、160.00 μg/mL,分別精密吸取上述混合對照品溶液各20 μL,進樣,按“1.3.2”色譜條件分析,以峰面積為縱坐標、進樣量為橫坐標繪制標準曲線。
1.3.6.3 精密度試驗。精密吸取中間濃度(鹽酸小檗堿濃度75.00 μg/mL,蒼術(shù)素含量96.00 μg/mL)混合對照品溶液20 μL,按照“1.3.2”色譜條件測定,重復進樣6次,分別記錄鹽酸小檗堿和蒼術(shù)素的峰面積。
1.3.6.4 穩(wěn)定性試驗。精密吸取同一供試品溶液,分別于0、2、4、8、12、24 h進樣,通過HPLC分析并分別記錄鹽酸小檗堿和蒼術(shù)素的峰面積,計算RSD值。
1.3.6.5 重復性試驗。取同一批樣品共6份,每份1 g,精密稱定,其余按“1.3.3”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進樣,測定,計算鹽酸小檗堿和蒼術(shù)素的含量和RSD。
1.3.6.6 加樣回收率試驗。取已知含量(鹽酸小檗堿6.26 mg/gL、蒼術(shù)素5.31 mg/g)的樣品6份,每份0.5 g,精密稱定,分別加入鹽酸小檗堿對照品溶液4 mL(濃度為1.00 mg/mL)和蒼術(shù)素對照品溶液4 mL(濃度為0.64 mg/mL),按“1.3.3”制備供試品溶液并測定,計算樣品的回收率和RSD。
1.3.7 樣品的含量測定。按“1.3.1”~“1.3.6.1”方法測定3個批次四妙丸中鹽酸小檗堿和蒼術(shù)素的含量。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供試品溶液制備方法
2.1.1 提取方法的考察。從表1可以看出,采用加熱回流提取法進行提取得到的2種成分含量較高,故該試驗供試品的制備方法確定為加熱回流提取法。
2.1.2 提取溶媒的考察。從表2可以看出,采用甲醇提取蒼術(shù)素和鹽酸小檗堿含量最高,但液相圖譜中干擾色譜峰較多,而75%乙醇提取二者含量與甲醇提取相似,且干擾較少,故選擇75%乙醇為提取溶媒。
2.1.3 溶媒用量的考察。從表3可以看出,加溶媒量100和150 mL的這2種成分含量明顯高于加入50 mL,而加入100 mL與加入150 mL溶媒的二者含量變化不大,故選擇加入100 mL的75%乙醇提取。
2.1.4 提取時間的考察。由表4可見,提取1 h樣品已經(jīng)基本提取完全,增加時間二者含量變化不明顯,故選擇加熱回流時間為1 h。
綜上所述,確定供試品溶液的制備方法為:取四妙丸粉末1.0 g,精密稱定,加75%乙醇100 mL,加熱回流提取1 h,濾過,濾液蒸干,用甲醇溶解并定容于100 mL容量瓶中,用0.45 μm微孔濾膜過濾,即得,避光保存。
2.2 方法學考察。
2.2.1 系統(tǒng)適應性試驗。圖1表明,蒼術(shù)素和鹽酸小檗堿
色譜峰與相鄰色譜峰的分離度均符合要求,說明蒼術(shù)素和鹽酸小檗堿與其他組分完全分離,陰性樣品溶液在鹽酸小檗堿與蒼術(shù)素的峰位置處無干擾。
2.2.2 線性關(guān)系考察。按“1.3.6.2”方法操作,以峰面積為縱坐標、進樣量為橫坐標繪制標準曲線,得出蒼術(shù)素和鹽酸小檗堿的回歸方程分別為y=3.857× 104x-1.273×104(r=0.999 9)、y=1.763 66×105x-2.719 73×105(r=0.999 3),說明鹽酸小檗堿、蒼術(shù)素分別在0.25~2.50、0.32~3.20 μg范圍內(nèi)線性關(guān)系良好。
2.2.3 精密度試驗。按“1.3.6.3”方法操作,計算得出鹽酸小檗堿和蒼術(shù)素的峰面積的RSD均小于3.0%,符合有關(guān)規(guī)定,表明在此試驗條件下精密度良好。
2.2.4 穩(wěn)定性試驗。按“1.3.6.4”方法操作,計算得出鹽酸小檗堿和蒼術(shù)素的峰面積的RSD值均小于3.0%,符合有關(guān)規(guī)定,表明鹽酸小檗堿和蒼術(shù)素在24 h內(nèi)比較穩(wěn)定。
2.2.5 重復性試驗。按“1.3.6.5”方法操作,計算得鹽酸小檗堿和蒼術(shù)素的含量的平均值分別為6.26和5.31 mg/g,二者的RSD均小于3.0%,表明該方法重現(xiàn)性良好。
2.2.6 加樣回收試驗。按“1.3.6.6”方法操作,計算鹽酸小檗堿和蒼術(shù)素的平均回收率分別為97.5%和96.8%,RSD分別為2.6%和2.8%,符合有關(guān)規(guī)定。表明該方法準確、可靠,可用于四妙丸中鹽酸小檗堿和蒼術(shù)素的含量測定。
2.3 含量測定
由表5可知,不同批號四妙丸中鹽酸小檗堿含量接近,蒼術(shù)素的含量也差別不大。
3 討論和結(jié)論
(1)四妙丸為二妙丸類方,以往文獻關(guān)于方中蒼術(shù)的含量測定多以茅術(shù)醇和β桉葉油醇為對照品,該研究采用2010版《中國藥典》中蒼術(shù)項下收載的對照品蒼術(shù)素作為指標性成分建立含量測定方法,這為更好地控制四妙丸的質(zhì)量提供了基礎[8]。
(2)試驗中流動相的選擇曾嘗試用甲醇-磷酸系統(tǒng)、乙腈-甲酸系統(tǒng)等,經(jīng)反復摸索最終確定乙腈~0.1% H3PO4溶液梯度洗脫,并確定了最佳洗脫程序。
(3)蒼術(shù)素為聚乙烯炔類成分,對光不穩(wěn)定,試驗過程中供試品和對照品溶液均應放在棕色瓶中避光保存[9]。
(4)該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同時測定四妙丸中鹽酸小檗堿和蒼術(shù)素的含量,結(jié)果表明,鹽酸小檗堿和蒼術(shù)素的線性范圍分別為0.25~2.50和0.32~3.20 μg,平均回收率分別為97.5%和96.8%,RSD分別為2.6%和2.8%。該方法準確、可靠,可作為四妙丸的質(zhì)量控制方法。
參考文獻
[1]胡宇哲.二妙丸與四妙丸的組方及功能比較[J].吉林中醫(yī)藥,2007,27(6):48.
[2]鄭永剛.四妙丸加味治療濕熱痹阻型急性痛風性關(guān)節(jié)炎37例臨床觀察[J].中醫(yī)藥導報,2013,19(7):53-55.
[3]谷玉娟,段大航.四妙丸治療濕疹疾病的臨床應用[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3,25(8):102-103.
[4]王曉玉,張曉蘭,張麗,等.四妙丸對大鼠佐劑性關(guān)節(jié)炎作用機制的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10,35(21):2889-2892.
[5]潘揚,王永珍,任仁安.二妙丸、三妙丸與四妙丸中小檗堿和掌葉防己堿含量測定[J].中成藥,1990,12(5):11-12.
[6]韋國兵.HPLC 法測定二妙膠囊中鹽酸小檗堿的含量[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10,20(6):1701-1703.
[7]朱愛蘭,潘揚,張弦.二妙丸、三妙丸、四妙丸中β桉葉醇和茅術(shù)醇的含量測定[J].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1999,15(1):30-32.
[8]國家藥典委員會.中國藥典:一部[S].北京:中國醫(yī)藥出版社,2010:153.
[9]陳炎明,侴桂新,王崢濤.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同時測定蒼術(shù)中的兩種聚乙炔類化合物[J].色譜,2007,25(1): 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