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鼎
房子,是很多人的心病,或者是很多人心病的來由。如果,現(xiàn)在給你一套上海外環(huán)以內(nèi),二室一廳的房子,是不是許多焦慮、擔心、不安、憂愁都會煙消云散呢?我想很多男人會說是,很多女人也會說是。
房子在這個年代,被賦予了許多意義。擁有一套房子,是財富的象征,也是能力的體現(xiàn),對相當數(shù)量的人來說,還是結(jié)婚的準入證——沒有房子,不要想結(jié)婚這件事,似乎成為懸在許多男生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劍”;對許多女生來說,交往對象有婚房是首要的選擇標準,如果沒有,一般直接排除在候補名單之外了。
這樣也確實容易引起反對的聲音。有些人說,那到底是嫁人,還是嫁給房子呢?如果有房子才肯嫁人,那么本來就不是愛情,只是“交易”。于是,勢利眼的丈母娘、坐在寶馬里哭的物質(zhì)女成為一些比較失意的男生的“眼中釘”,指責之聲不絕于耳。而更多人,似乎默默接受了“有房才能結(jié)合在一起”的現(xiàn)實,不是努力去打拼一套房,就是放棄了這個艱巨的任務(wù),畢竟在上海等大都市,一套房可能不是打拼能夠打拼出來的。聽起來,似乎現(xiàn)代人的心病,現(xiàn)代人的幸福與不幸,真的就是這一套房子的距離。
房子真有那么重要么?
是的。房子也曾是很困擾我的一件事。以至于我在戀愛或相親過程中,也會為“沒有準備房子”而感到自卑。甚至在有人提出沒有房子租房也可以結(jié)婚的時候,內(nèi)心的自卑感更加強烈:是因為什么樣的原因才選擇都沒有房子的我呢?難道她覺得自己境遇只配得上一個沒有房子的人么?也曾埋怨父母沒有給自己做好這樣基本的物質(zhì)準備,也沒有及時把握購房的時機,一味用拖延來回避問題。
然而,房子真有那么重要么?
是的,很重要,但是恐怕不是原先理解的那樣。直到我認識到,女人要求男人擁有一套房子到底是想要什么,才真正明白過來。這是我在看美劇《捫心問診》的過程中偶然領(lǐng)悟到的。這部電視劇講述的是心理咨詢師與他的客戶之間的故事。其中有一段情節(jié)是,主人公保爾與女客戶勞拉之間的關(guān)系曖昧不清,勞拉曾想和男友分手,在他們冷靜期,男友做的一件事,卻讓勞拉有了想和他結(jié)婚的沖動。
正是這段情節(jié)讓我領(lǐng)悟到了房子的真正意義:我想給你一個家。正如勞拉從一群鳥身上領(lǐng)悟到的那樣。我們終究是動物,千百年來的進化,并沒有大幅度地改變我們的動物本質(zhì),在求偶這件事上,我們和這群鳥做的并沒有太大差異,給你造個鳥巢(房子),吸引你來我的家。只是,這個逐個競爭鳥巢的過程,卻讓主人公和我感受到了,鳥巢的背后,是一個“想給你一個家”的堅定。女人終其一生,可能就是在尋找一個能夠給她家的感覺,并把她從自己的家?guī)У搅硪粋€家的人。
你以為你缺的是套房子,所以她不肯嫁給你,其實,你缺的不是一套房子,而是你沒有去經(jīng)營一個家庭的勇氣。你以為你不缺房子,卻依然沒有辦法結(jié)婚或有好的婚姻,其實,問題并不在房子身上,而是你沒有去為經(jīng)營一個家庭而付出。其實,你要的并不僅僅是這套房子,他或她要的也不僅僅是這套房子,而是一個家。房子可大可小,可買可租,而家不是。因為有你有我,因為有愛,因為有夢想,因為有責任,因為有付出,因為有堅持,因為有包容,才成為家。
很多人,包括曾經(jīng)的我,只是看到房子大小、房屋產(chǎn)權(quán)所有人所代表的外在的財富,而沒有看到房子只是家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而已,獨有房子不以成家,而“成家”才是結(jié)婚的真正含義。從這個視角去考問自己,不管你有沒有房子,你為“家”有考慮過多少?
很多人結(jié)婚,只是在“準備房子”,而沒有“準備成家”。成家有著遠比房子更重要、更艱巨的任務(wù)在那里,遠遠不是一套房子所能涵蓋的,甚至根本就跟房子沒有多大的關(guān)系。因此,以為“準備房子”就是“準備成家”的,往往到頭來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婚姻并沒有想象中幸福,而以“沒有準備房子”為由“不準備成家”的,到頭來會發(fā)現(xiàn)自己其實缺的并不是一套房子,而是一個家。
我們每個人都來自于一個家庭,我們對家都有自己的體認。有些人的家庭比較健康,而多數(shù)人的家庭可能或多或少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很多人結(jié)婚的理由是從一個家庭“逃離”到另一個家庭,當然,這點往往不會說出口。無一例外,我們都期望自己的家庭好過原來的家庭,自己的家庭要解決過去家庭沒有解決的問題,要實現(xiàn)過去家庭沒有實現(xiàn)的夢想。所以,從心理層面看,換了一套房子,只是表面看起來讓我們從一個家庭“逃離”了出來,但是并沒有從深層次解決我們存在的問題。房子并不能解決問題,反而,認為房子可以解決問題的心態(tài)往往才是問題。
可惜,很多人把房子作為解決問題的一把鑰匙。失意的男人以為自己缺的是一套房子,得意的男人以為自己贏是靠一套房子,女人們、丈母娘們以為有了這套房子或是那套房子就一生安穩(wěn)了??墒?,當我們拿起鑰匙打開房門,我們面對的就不是房子了,而是一個家。
這個家,是你滿意的嗎?這個家,是你愿意肩負起來的嗎?可能房子是滿意的,家并不是;可能房貸是愿意肩負的,家并不是。而這恰恰是很多人并不愿意面對的真相。
“我只有4000塊月薪,沒能力在上海買房,會有女人考慮我嗎?”曾經(jīng)收到這樣一個提問,我把問題放在我的微信朋友圈,讓諸位“朋友”做個評判。把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分成性別、已婚未婚、年齡段去分析,我大致從這個微數(shù)據(jù)里得出了一個經(jīng)驗性的結(jié)論:大多數(shù)男性認為房子是第一位的,因此沒有可能。大多數(shù)女性認為如果把自己定位為這個女人,則表示未必,坦言看此人有無潛力;如果把自己定位為丈母娘,則表示沒有可能。已婚人士與未婚人士沒有明顯的選擇差異,年齡段也沒有明顯的選擇差異,價值觀傾向于物質(zhì)的人,都會選擇房子,價值觀傾向于追求精神層面的人,多選擇沒有房子也可以。
如果說這個統(tǒng)計的結(jié)論有什么意義,那就是,對很多男人來說,可能不僅僅缺的是套房子,真正缺的是去經(jīng)營一個家的勇氣和擔當;對很多女人來說,可能真正需要的不是能夠給你買套房子的男人,真正需要的是能夠給你一個家的男人。說這些,并不是讓那些暫時買不起房的人不要去努力買房子了,只是說,房子并不是真正的重點,不要因為房子忽略更為重要的東西。但是,如果一個家是需要用一套安穩(wěn)、溫馨、舒適、寬敞的房子去“裝飾”的話,那么為了去經(jīng)營這樣的家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本就是天經(jīng)地義的,是必須的。只是在有那套房子之前,在有那套房子之后,“家”都該在那,并不因為房子沒有就不成“家”、房子不大就不是“家”。不論是男,還是女,都應(yīng)該明白這點。對我自己來說,很惋惜的是,直到很晚才明白那個可以跟我租房結(jié)婚的人真正對我的期待是什么,而我還在為這一套“房子”所猶疑,可能那個時候的自己,確實也沒有做好去經(jīng)營一個家的準備吧。
說這些,也不是讓你馬上成“家”。買套房子已經(jīng)不易,成個家其實更難。找個對的人成家比找個人買房子難度系數(shù)要高得多,這也是為什么有些人退而求其次選擇找個人買房子的原因。對有些愿意堅守的人來說,哪怕沒有人跟你走進婚姻、成個家,也要好好經(jīng)營一個自己的“家”。有些東西另一個人帶不給你,你也要自己給自己。
房子,簽個合同,裝修好就成了。而家,則是一輩子的合同,一輩子的裝修和經(jīng)營。我們往往忽略了這個重大的差別。所以,你準備好買房,不,準備好“成家”了嗎?那些有房的朋友,你的房子有“家”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