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竹阿友
在安徽省桐城市白馬鄉(xiāng)張村一棟極不顯眼的農(nóng)家小院里,每年逢年過節(jié)不時都會有一位神秘的北京來客不遠千里,拎著大包小包的禮品前來探望一位百歲老人,他就是粟裕大將外孫、陳毅元帥之孫陳正國。這個普通的農(nóng)村老人并不平凡,她就是為粟裕大將帶大孩子的方忠義老人。老人落葉歸根后,她在北京照料帶大的共和國締造者的后人們,念念不忘老人的哺育之恩,總是擇機專程前往小城探望老人,濃情演繹出一段蕩氣回腸的人間至愛傳奇。一個普通的農(nóng)村婦女,用巨大的犧牲付出與高尚的人格魅力,演繹出感人至深的平民與將門、帥庭的親情之歌。
村姑融入將門一家親
42歲的桐城村婦方忠義,由于做飯、洗衣、打掃衛(wèi)生等家務(wù)在方圓四里八鄉(xiāng)操持得頂呱呱,尤是能就地取材隨時做出一桌無可挑剔的可口飯菜,成為當?shù)丶彝ブ鲖D的楷模。1956年的春天,經(jīng)人介紹又經(jīng)層層政審后,方忠義被送到北京雨兒胡同的一座大院內(nèi)。開始上班的第一天,工作人員就告訴她:“你的工作就是為首長及家人燒飯、洗衣、打掃衛(wèi)生等,不該問的不要問,不該知道的不要知道?!甭?lián)想到來北京之前一系列的嚴格考察和培訓(xùn),方忠義揣摩可能是到了一位重要領(lǐng)導(dǎo)的家。很快她就知道了她是在為鼎鼎大名的“常勝將軍”粟裕大將服務(wù)。之后更從工作人員口中,聽到了一些粟裕大將叱咤風云的傳奇故事:他指揮了解放戰(zhàn)爭中著名的孟良崮戰(zhàn)役和淮海戰(zhàn)役;一生殲敵240多萬,是中國歷史上殲敵最多的將軍;榮獲新中國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名列十大將之首……這些讓方忠義對粟裕大將肅然起敬,暗下決心要為大將作好服務(wù)。
一個原本是為人幫傭的農(nóng)村婦女,從來就沒見過這么大的官,所以,方忠義剛到粟裕家時,很是害怕,處處小心翼翼,生怕哪里有一點做不好。可是,慢慢地,方忠義發(fā)現(xiàn)首長很平易近人,沒有一點官架子。特別是第一次見面時,首長就張羅著讓人給還沒吃飯的方忠義下牛肉面,當?shù)弥街伊x不吃牛羊肉,就讓人下了一碗肉絲陽春面。這個細節(jié)令方忠義很感動,那么大的首長,居然還在這么一件小事上關(guān)心著自己。
剛來北京給首長帶孩子,一到夜晚,方忠義非常思念自己的孩子,常獨自躲在被窩里抽泣??墒且贿M入工作狀態(tài),她又忘記了思念,全身心地做好每件家務(wù)。細心的方忠義發(fā)現(xiàn)首長的生活很簡單,將軍早上喜歡喝豆?jié){吃饅頭,因此她早上5點就起來磨豆?jié){。中午和晚上也沒什么要求,方忠義做什么將軍就吃什么。只是首長喜歡吃辣,方忠義一般在每道菜里都放點辣椒。在方忠義的眼里,首長的生活節(jié)儉,有時候讓人覺得根本不像是首長。有時一個饅頭吃剩了,將軍還要留到下頓烤烤再吃。將軍吃魚時一般先吃中段,如果魚頭和魚尾沒吃完,將軍就讓方忠義再加點水,放到冰箱里做成魚凍。有時做菜鍋里還剩一丁點兒油,將軍也叮囑大伙放點主食抹干凈油星再吃掉。
不光在吃喝上,首長在穿著上也很節(jié)儉,衣服總要補幾次。將軍有一套藍灰卡其布便衣,是1949年7月首長兼任南京市政府領(lǐng)導(dǎo)時,華東軍區(qū)后勤部給做的,當時原本要給首長做套毛料便衣,但首長堅決不同意,說剛進城就講究穿著不好,這樣要脫離群眾的。在首長的堅持下,就做了這套藍灰卡其布便衣。首長這套衣服一直穿到北京,變成了灰白色,快要磨透了還是舍不得丟掉,方忠義都補過好幾次。不僅是外套簡樸,將軍的內(nèi)褲、襪子爛了洞都舍不得扔,經(jīng)過方忠義左縫右補又能堅持穿幾年。
在將軍家里工作一段時間后,方忠義漸漸放開手腳可以自由發(fā)揮了。因為首長從來沒批評過她,也不對她的服務(wù)工作指手畫腳,她對首長也不那么拘謹害怕了。晚上首長愛開電視,她就躲進自己房間聽家鄉(xiāng)的黃梅戲。首長艱苦樸素的作風、勤儉節(jié)約的品質(zhì),讓方忠義越發(fā)敬重。就這樣,方忠義為粟裕大將的服務(wù),經(jīng)歷了從敬畏到尊重,再到像家人般相處的轉(zhuǎn)變。
方忠義在粟裕大將家工作近30年,陪伴將軍的時間很多。她住的房間和將軍的房子有電鈴相通,首長需要什么就摁電鈴喊她。在將軍外出的專列上,在唐山大地震的防震棚里,方忠義都跟隨服務(wù)。因此,將軍不把方忠義當外人看。在家人難得在一起吃飯的時候,他也總是喊上她一同吃。他經(jīng)常問她家庭有什么困難,但她沒提出過什么要求。只是有一次將軍再次問到時,方忠義提到女兒在家中不放心。在將軍幫助下,她的女兒很快在北京找了份工作。上世紀70年代后,粟裕大將的身體一直不太好,時常住院,但他一直喜歡方忠義做的飯菜。即使是在1984年去世前的彌留之際,他還想嘗一嘗她做的湯。但當方忠義將做好的湯匆匆送到醫(yī)院時,粟裕大將已永遠閉上了眼睛。端著熱騰騰的湯,她不禁潸然淚下……
一頓家宴將帥結(jié)親
方忠義被選派到粟裕大將家,除了為將軍的飲食起居服務(wù)外,還有一個重要任務(wù)是帶粟裕將軍之女粟惠寧。方忠義來到將軍家時,惠寧才5歲。從小就相依在一起,惠寧和方忠義特別親。她甚至常常對別人說:“我有兩個媽媽,一個是我親媽媽,一個就是方阿姨?!?/p>
其實這句話一點也不為過,正是方忠義阿姨陪伴她走過天真的童年、歡樂的少年、有些波折的青年時代,與她一起分享其成長、成人、成家、為人母過程中的悲歡喜樂。惠寧人生中的兩件大事,年邁的方忠義依然記得很清楚,一是惠寧“訂婚”,一是惠寧戀愛。
1963年6月的一天,粟裕家中來了一位重要的客人,這就是粟裕大將非常尊敬的陳毅元帥。方忠義說,這是她第一次見到陳毅元帥,也是唯一一次。這次的家宴就是方忠義做的。陳毅吃得很香,后得知飯菜是她做的,連連點頭夸贊。當聽說方忠義是安徽人時,還笑著說那是他曾經(jīng)戰(zhàn)斗過的地方。席間陳毅對粟裕說,你的女兒不錯,以后到我們家來吧。粟裕笑了,粟裕夫人楚青說:“那好,把你們小魯給我們吧,給我做女婿好了。”大家都笑了。其實那次家宴小魯不在場,惠寧也是在正餐快結(jié)束時趕回來的。后來,惠寧和小魯?shù)幕橐稣娉闪?,這次方忠義做的家宴成了實際上的“訂婚宴”了。
等到惠寧和小魯正式談戀愛時,惠寧第一時間將這個消息告訴了方忠義,但同時也給了她一個“任務(wù)”:“方阿姨,是您一手帶大了我,以后我的孩子也要您帶哦?!狈街伊x當時就愉快地答應(yīng)了。1975年,惠寧和小魯結(jié)婚,很快他們的兒子陳正國(小名“小果子”)就出生了。方忠義踐行承諾,又來到陳小魯家,照料起了陳毅之孫“小果子”,當起了方奶奶。
一說起小果子,方忠義老人興奮異常,一口一個“我的小果子”,可見小果子在她心目中的位置。在方忠義的記憶里,小果子和她很親,開口說話后就一直喊她方奶奶。小時候,每天晚上都是她帶著他睡,別人帶著都哭鬧睡不著。小果子也很乖,每到晚上方忠義喊他洗手時,小果子就知道是奶奶催他睡了,便乖乖地洗了手爬上床。小果子最喜歡吃的是蛋炒飯,可家里人怕他吃多了油膩不給多吃,小果子總是偷偷地找方奶奶給他做。有時看到家里人來了,就把蛋炒飯藏在抽屜里,等人走了再端出來吃。時間久了就被發(fā)現(xiàn)了,惠寧說奶奶這樣會把小果子慣壞的。
年幼的小果子很聽話也會疼人。方奶奶和他一起外出時,小家伙總讓奶奶走在馬路牙子里面,他走外面。奶奶問他為什么要這樣安排,小果子說方奶奶走里面,就不會被車軋到呀。一個不經(jīng)意的細節(jié),瞬間感動得方忠義喉堵鼻酸,“小果子呀真懂事,奶奶沒白疼你!”
方忠義老人很自豪地評價她一手帶大的小果子:“他沒有一點高官后代的架子。有時候小朋友分蘋果吃時,我有些偏心,總是多分些給他,但他每次都把多的那份讓給了別人。初中時,小果子讀的是北京最有名的八中,但考高中時卻出人意料地報考了工藝美術(shù)學校,因為他喜歡畫畫,比較有主見,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發(fā)揮自己的特長。他謙虛地說,雖然爺爺是開國元勛,但我還是我,路要靠自己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p>
別樣親情濃烈延續(xù)
讓方忠義老人欣慰的是,不管小果子是在國內(nèi)念書,還是留學日本,直至現(xiàn)在自己開公司,有了自己的兒女,他都沒有忘記自己的“方奶奶”。他每年都要打幾通電話來問候方奶奶,問問她的身體狀況,有沒有什么事情需要他做?他每年都要給方奶奶匯款,有時五千,有時六千,囑咐老人一定要改善生活。等他有了自己的兒子小麒麒后,孩子大一點,他就將孩子照片寄來,讓方奶奶一起分享“曾孫”成長的快樂。前些年,小果子還專門來桐城看望了老人,和老人合影散步,陪奶奶聊天。
2014年9月19日10時,桐城市白馬鄉(xiāng)張村迎來一撥特殊的客人,他們是陳毅之子陳小魯、粟裕之女粟惠寧攜小果子專程從北京來給方奶奶百歲誕辰拜壽!得知尊貴的北京客人要來,多年未見的方奶奶激動得失眠了。次日老人穿戴一新,早早地在村口風雨中等候,見到小果子一家踏著泥濘,高喊著出現(xiàn)在村口向她揮手時,老人顫巍巍向前挪動幾步,緊緊擁抱住小果子老淚縱橫。而小果子則捧起奶奶滿是縱橫溝壑的手,讓她來回摩挲自己的臉,重復(fù)著每次見到方奶奶那句話:“您永遠是我的方奶奶!”一旁的村中父老目睹此景一個個唏噓不已……
當晚,小果子還把這次祝壽場景,現(xiàn)場氛圍的照片掛到微博上,讓方奶奶認識的許多他兒時的小伙伴,一起感受他們“祖孫”重聚的天倫之樂。同時,陳正國還在自己的微博上無限深情地寫下一則感人至深的祝福:“方忠義老奶奶,60年前您到了我們家,帶大了我母親帶大了我!您的勤儉質(zhì)樸善良伴隨我的成長,今年您99歲了,看到您如此的健康精神讓我安心放心,雖不能在您身邊盡孝,但愿盡點微薄之力,祝您身體健康!壽比南山!活到200歲!方奶奶!謝謝您!”
實際上,方忠義老人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就已退休,并享受部隊退休人員待遇,當時惠寧一家堅持讓已經(jīng)72歲的她在北京家中養(yǎng)老。但老人故土難離,先回到合肥,后又回到桐城老家安度晚年。但她的情感寄托仍然停留在北京那個雨兒胡同,仍然心念著關(guān)心她的老首長,她一手帶大的惠寧、小果子。在她還能方便走動時,每年都要去北京惠寧家住上一段時間,像走親戚一樣拉拉家常,說說心里話。而30年過去了,惠寧、小果子也依然沒有忘了帶大他們的方媽媽、方奶奶,像對待長輩一樣不時敬奉關(guān)心關(guān)懷。
(編輯·麻雯)
mawen21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