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方華
“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山中有佛,佛中有山……”全世界能在700米的低海拔山區(qū)見到佛光的地方,唯有佛頭山。
在明清時期,恩陽是川東北重要的水碼頭和貨物集散地,水運相當發(fā)達,可上通南江,下至重慶,常有幾百只商船在恩陽河岸停靠。
霧從山谷中涌起,輕輕纏繞峰林之間,一些山頭瞬間變成了神話世界里的“懸浮山”,“光”與“霧”最美的結合,莫過于此……
諾水河沿線可謂山山有洞,洞中有洞,這些溶洞或臨清溪,或處絕壁,有的須匍匐而進,有的還須潛水而入……
對于紅葉,我一直有種近乎偏執(zhí)的愛好,而對于以紅葉之美而聞名的四川巴中光霧山,更是神往已久,卻一直未能成行。我曾經有過無限的遐想,在心中一遍遍勾勒那里的秋色:群峰紅遍,層林盡染,置身其間,仿佛行走在大自然絢爛的畫廊之中……
2016年盛夏,我應一群自駕愛好者的邀請,加入了他們的隊伍。我們原定首先前往光霧山,為金秋的紅葉之旅做探路,但后來我們發(fā)現,巴中的各種美景層出不窮,我們不愿錯過,因此增加了多個目的地,行程也就改為一條巴中地區(qū)的自駕環(huán)線,雖然多了些奔波,卻也飽覽了當地壯麗的自然景觀和別樣的人文生活……
佛頭山拜佛世界上最低海拔的神秘佛光
進入巴中后,我們的目的地選擇了平昌縣佛頭山?!吧绞且蛔?,佛是一座山,山中有佛,佛中有山……”這首川東北民謠,直觀地描述了佛頭山的特色,作為平昌縣的“鎮(zhèn)山”,佛頭山在當地人民心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站在縣城往東南方向遠眺,佛頭山儼然一座倚天大佛,以藍天為幕布,以白云做蓮臺,氣象恢宏,“佛頭”之名正是由此而來。出縣城,沿著山中公路上升,只見沿途蒼松疊翠,山風送來各種草木的清新味道;藍天下,一些隨意卷舒的白云與佛頭山相照,連綿無際,金色陽光從云縫中透射下來,頗有一種神圣的意味。
佛頭山兩側,左有通河激流千里,右有巴河碧波無盡,兩江環(huán)抱的地理優(yōu)勢,占足了天地靈氣,讓佛頭山成了一處天然的養(yǎng)身、養(yǎng)心秘境,也成就了一座佛教勝地。但我們來到佛頭山,更希望能見到神秘的佛光。據說當云霧彌漫山腰、陽光斜照崖上,天空中偶爾會出現一道彩環(huán),附近的花木以及觀察者的身形都會在這個光環(huán)內呈現出來,人動影亦動,奇幻無比。
“影入佛光,可獲吉祥”,表達了人們對佛光這一神奇現象的特殊感情。佛光形成的條件非常特殊,需要在合適的時間、地點才能有幸見到。世界上著名的佛光很多,但放眼全世界,能在僅700米的低海拔山區(qū)見到佛光的地方,唯有佛頭山。
我們在佛頭山盤桓了兩日,但都沒有遇見神奇的佛光,略有遺憾。不過在當地的紅軍文化中,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先烈的忠義勇武,也算不虛此行?!叭?,臘月天,徐向前領兵進巴山,一仗打到得勝山,受苦人民心歡喜,江口紅了半邊天?!边@首紅軍歌謠《紅了半邊天》中提到的“江口縣”,就是今天的平昌縣。作為川陜革命根據地的腹心地帶,平昌縣的紅軍文物遺存十分豐富,現有紅軍遺址103處,紅軍石刻標語1000余幅,還有無產階級革命家劉伯堅故居以及紀念碑館等,都被集中在佛頭山,其厚重的紅軍文化,讓每一位來客心懷敬仰。
恩陽訪古延續(xù)千年的巴人慢生活
拜別了佛頭山,我們前往恩陽古鎮(zhèn)。恩陽擁有典型的川北民居群,大片明清古建筑群至今遵循著傳統(tǒng)格局。
在縱橫交錯的小巷中走得深了,入眼全是青瓦粉墻,充滿淳樸、安祥的氛圍,讓我們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腳步。這座古老的城鎮(zhèn),并沒有被商業(yè)所充斥,許多建筑大門緊閉,滿是銹蝕的銅鎖表明早已人去樓空。有人的房子,居住的也大多是老人和孩子。年輕兒女遠走他鄉(xiāng),兩鬢蒼蒼的老人只能倚著門墻,默默守望,或者守著那些在門前跳皮筋的年幼孫輩,在他們天真無憂的笑容里慢慢老去。
恩陽是蒼老的,但來了這里,讓人一輩子都不會后悔。在這個只有老人和兒童的寧靜世界里,閱讀人與人之間的率真和包容,我深刻體會到“與世無爭”四個字的簡單至理;走進茶館,泡一碗手工茶,把煩惱消散在那綠綠的茶水中,一種遠離喧囂世界的安寧心緒油然而生。
恩陽人對外來人沒有防范,有時我們停下來詢問情況,總會有好客的老人急著起身進屋,給我們端來小凳。在與這些老人的交談中,我對恩陽的了解逐漸深入。明清時期,這里曾是川東北重要的水碼頭和貨物集散地,水運相當發(fā)達,可上通南江,下至重慶,常有幾百只商船在恩陽河岸??浚琴Q易繁榮的景象,在史冊中熠熠生輝。
不但如此,戰(zhàn)爭年代的烽火硝煙,還給恩陽留下了極其厚重的紅色文化。隨時可見的紅軍標語,還有紅四方面軍的各類行政機構舊址,很多至今保存完好。1935年5月,紅四方面軍開始長征后,有一支隊伍留在恩陽周邊,堅持了5年的游擊戰(zhàn),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南方諸省堅持游擊戰(zhàn)最長的一支,這就是史上赫赫有名的“巴山游擊隊”。
蒼老的并不只是時間,還有歷史沉淀。在川東巍巍的大巴山脈,恩陽這座以古巴人后裔為主的古老城鎮(zhèn),從南北朝始置“義陽縣”開始,已經穿越了接近1500年的漫長時光。它在歷史的積淀中默然不語,卻讓千年后到訪的我,一頭扎進了時光深處……
光霧山攬勝最美的不僅僅是紅葉
恩陽古鎮(zhèn)讓我們的心都靜了下來,忍不住多留了兩日,隨后再次出發(fā),前往魂牽夢縈的光霧山。
金秋,才是光霧山最美的季節(jié),“中國紅葉第一山”的美名,包含了人們的由衷贊嘆。光霧山總體幅員面積達830多平方公里,其中集中連片的紅葉景觀資源面積超過600平方公里。水青岡、楓樹、椴樹以及許多薔薇科植物漫山遍野,手掌狀、羽毛狀、船形狀、豆瓣狀、針形狀等數十種形狀的葉子在秋天紛紛變色,持續(xù)時間長達一月有余,火紅、品紅、酒紅、褚紅、玫瑰紅、紫紅、金紅等各種層次的紅色,與藍、綠、黃、橙紅等多種色彩隨意搭配,把一個個山頭裝扮得五彩繽紛,絢爛無比。
有人告訴我,7月并不是光霧山最美的季節(jié),但我的熱情卻絲毫不減,只希望發(fā)現光霧山紅葉之外的另一種美。
順著郁郁蔥蔥的林蔭道,我們首先來到了紀念劉關張“桃園”景區(qū),其這座峽谷包含了多姿多彩的焦家河、幽靜深邃的寒溪河、石林成陣的燕子巖、秀雅迷人的普陀山和洪荒神秘的萬字格五大部分,薈萃了光霧山最為豐富的地理景觀類型。
其中燕子巖一帶最具特色,山脊交匯,奇峰林立,古木蔥郁,生機勃勃。絕壁下有一個巨大的溶洞,洞口寬3米,深不可測,據說每年農歷三月初,就有數萬只燕子陸續(xù)飛來此處居住,八月底才飛走,“燕子巖”之名由此而來。而在這些燕子當中,偶爾還會出現珍貴的吉祥鳥,它們的體型與燕子相差無幾,但顏色卻大不一樣,它們的羽毛呈現鮮紅、翠綠、金黃等顏色,個體絕無雜色,但一個群體匯聚到一起,又呈現出五顏六色的絢麗風景。傳說中,遇見這種精靈,就會吉祥一生。
我們在光霧山輾轉數日,一路流連,把無數美景與傳說統(tǒng)統(tǒng)收入記憶。當登上高處,俯瞰群山時,霧從山谷中涌起,輕輕纏繞峰林之間,一些山頭瞬間變成了神話世界里的“懸浮山”,在陽光的照射下,我發(fā)現“光”與“霧”最美的結合,莫過于此。
諾水河探洞地下奇境探秘
戀戀不舍地告別了光霧山,我們來到最后一站——諾水河,在青山綠水間去尋找那一個個神秘的溶洞。
樓房洞是我們探索的第一個溶洞。它全長2000余米,洞壁非常光滑,很顯然經歷了無數年的流水沖刷。入洞不遠,就能看到密密麻麻的石筍、石花、石柱、石塔、石瀑等典型的喀斯特巖溶結構,層層疊疊,精美絕倫,有人贊曰:“洞轉旋宮驚渺然,身臨三十六重天,贏海蓬萊人稱奇,何如樓房畫堂妍?!碧貏e是那些乳石瀑布,通體潔白如雪,酷似冰川,水流從上面掠過,形成延綿不絕的水簾,終年不斷。
除了千奇百怪的鐘乳石,陰河流水也是樓房洞的一大特色。看不見水流,卻能清晰地聽到潺潺的水聲,流水平緩處似天籟齊奏,余音繞梁;而在某些特殊區(qū)域,又聽見水聲如驚濤拍岸,九天響雷,奪人心魄。
樓房洞以精美的石鐘乳奇觀取勝,但若論規(guī)模,則又遠遠遜于中峰洞了。中峰洞總長15公里,如今可深入的區(qū)域約25萬平方米,有36條支洞、72重迷宮,紛紛擾擾讓人摸不清方向。這些洞道縱橫交錯,最窄的地方,只容一人躬身通行,而最寬的地方,3輛汽車可并駕齊驅。洞內同樣分布著無數鐘乳石奇觀,幾乎每一條通道、每一個廳堂里面,都有五彩繽紛的“宮燈”、七音分明的“石琴”、冰清玉潔的“帷?!薄㈣蜩蛉缟摹氨诋嫛?,全是天然生成,惟妙惟肖,讓人驚嘆。有人說,蜀中風光以“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劍門天下雄、夔門天下險”這四絕而聞名,如今還應該加上一絕——“中峰天下奇”。
諾水河沿線可謂山山有洞,洞中有洞,它們或臨清溪,或處絕壁,有的須匍匐而進,有的還須潛水而入,因此亙古以來罕有人跡,洞中景觀都保持著最原始的風貌。
當然,諾水河的精彩,絕不只是溶洞。我們在各種壯觀、野性的原始秘境中冒險,一路連連驚嘆,更在高空溜索、觀光電梯、洞內沖浪等刺激、驚險的活動中玩得忘乎所以,幾乎不想離開……
在巴中這片土地上,原始的自然美景和厚重的人文底蘊交相輝映,帶來超乎想象的愉悅體驗。在告別的時刻,我在心底一遍一遍地對自己說:我還會再來,因為不僅僅是紅葉,這里還有太多的美,值得我去發(f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