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健吉林省遼源廣播電視臺,吉林遼源 136200
淺談電視新聞采編技巧
于 健
吉林省遼源廣播電視臺,吉林遼源 136200
電視新聞節(jié)目現(xiàn)已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分離的一部分。隨著人們需求的提高,電視新聞工作也不斷完善提高。本文主要探討電視新聞制作中的應變能力與采編技巧,希望對大家有所裨益。
電視新聞;采編過程;應變能力;采編技巧
我國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在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留下了一頁頁光輝歷史。隨著物質文明的發(fā)展,人們對精神領域的需要求也日益增加。在電視文化成為主導的今天,如何提高電視新聞工作的時效性、準確性、主導性,是相關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本文主要針對于電視新聞制作方面,應變能力與采編技巧進行探討,因為這是一個新聞節(jié)目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希望能夠帶給大家更多的幫助。
記者在新聞現(xiàn)場當中采訪的前期準備十分重要,采訪中要始終樹立“想受眾所想,問受眾所需”的采訪理念。比如在策劃采訪提綱的時候,要從側重受眾最關心的問題入手,還有受眾最想了解的問題,任何談話和提出的問題都要有側重點,目的都是為采訪主題而服務。因此說,臨訪前的準備工作極為關鍵。應做好當下幾個方面:
1)分析背景的資料并擬好提問提綱和制定拍攝方案。分析新聞背景資料有助于新聞記者對當下社會事實進行有目地的深入報道,有助于幫助記者提高認識水平。
2)在采坊前要對采訪內容擬定好提問提綱,到時可以對采訪的問題更有針對性更準確地把握。
3)制定的拍攝方案包含拍攝現(xiàn)場的選擇、報道的表現(xiàn)形式、攝像機位設計以及突出主題的畫面等內容。
1)在現(xiàn)場采訪中選定提問的方式。在現(xiàn)場采訪中,記者與采訪對象的對話可以有多種方式,每一種對話形式都可以采取不同的交談和提問的技巧。采訪技巧一般包括追問法、側問法、正問法、反問法和設問法。
對話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在眾多提問方式中,筆者以為,“正問法”是同行們在采訪運用中用得最多的一種。因為大多數(shù)被采訪者或許是第一次接受采訪,自然對記者和采訪本身很感興趣而極為重視,一般都能主動積極地配合,可以說是有問必答,只要記者問得巧妙、問得到位,相信采訪對象也會答得好。實踐證明,“正問法”提問是最簡捷、最容易掌握的現(xiàn)場采訪方式之一。
2)善于傾聽、尊重對方?,F(xiàn)場的采訪工作是一門藝術,采訪的過程就是一種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一定要聚精會神,要及時給對方暗示,這樣對于對方的表達可起到了很好的肯定。與此同時,一定要盯著對方的眼睛,這也是一種采訪的策略。采訪過程中任何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能夠很好地帶動整個環(huán)境氣氛,對于最終的采訪效果會產生極大的影響。
3)言簡意賅、表達準確?,F(xiàn)場采訪中記者要用最精練的語言,準確表達自己所要問的觀點,要達到這一要求。對記者而言,之前的準備工作一定要做得充分,對被采訪對象進行很好的調查,這樣對于整個的采訪過程就會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避免跑題等現(xiàn)象的發(fā)生。一些名人以及政要的時間非常寶貴,采訪的時間非常有限,一旦這次沒有完成任務,那么下次預約就會變得非常的困難。
1)后期制作時要從新聞素材當中挑選信息量較大的細節(jié)。畫面、聲音還有文字都是電視新聞素材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素材在電視新聞當中各有所長、優(yōu)勢互補、相輔相成,共同組成了一部優(yōu)秀的電視新聞。這樣就提醒我們,對于編排的過程一定要對相關的新聞資料,像文字、語音等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對于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以及信息量大的進行整理,對于一些畫面與之相關的語言進行有效的穿插,這樣能夠表現(xiàn)得更加具體形象。這樣的工作看起來很簡單,但真的開展起來比較困難,所以必須要克服困難。
2)制作最佳搭配各種符號元素細節(jié)。當對畫面、聲音以及文字這些符號元素有了較清楚的認知之后,接下來的工作就是進行有效的搭配,搭配的合理就會大大增強欄目的表達效果。新聞要素的表達并不困難,是通過很多的元素符號進行綜合的表達,表達的過程一定要做好主次之分,這樣更能突出主題。精品新聞欄目就是這樣從多個角度進行細致的分析,對于不好的地方進行改進,這樣就更能夠達到很好的效果。很多的電視臺都根據(jù)實際情況形成了比較專業(yè)的專業(yè)組對于這項工作進行專業(yè)的研究,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新聞編輯注意事項及技巧。編輯要面對較大數(shù)量的畫面素材,選取素材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復雜而有意識的取舍過程。第一,畫面選擇合理。在選擇的過程中,一定要選擇符合人們的視覺特點的內容,這方面就需要相關人員要有專業(yè)的攝影技術,這樣才能夠表達得更好。第二,素材的選擇。素材在整個欄目中非常重要,對于整個的結構以及故事情節(jié)都有很好的推動作用。第三,畫面要與新聞節(jié)目吻合。新聞采訪等方面的工作中,大部分時間都是停留在某一個鏡頭下,這樣就要求這些鏡頭應該非常符合節(jié)目的特色,對于觀眾的感官有很好的引導作用。
團隊建設是我們當前遇到的最大的麻煩。組織結構年齡老齡化,對于改革比較有抵觸的情緒,電視臺的工作人員一般比較穩(wěn)定,這樣就會帶來中生代比較缺乏,年齡結構比較大,對于新鮮事物過于排斥,很多時候以老的眼光看待問題。還有一部分人員的年齡過于年輕,對于新鮮事物樂于接觸,但是表現(xiàn)為經(jīng)驗不足,工作沒有后勁。這樣導致工作開展的過程比較困難。企業(yè)已經(jīng)看到了這一方面的問題,為了解決這方面的問題,很多企業(yè)進行高薪納才,但是起到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引進的人才對于企業(yè)不夠了解,很難站穩(wěn)腳跟發(fā)揮價值。此外,一旦出現(xiàn)高薪挖墻腳,人才很不穩(wěn)定,非常容易出走,這樣就導致了組織結構空缺,不利于行業(yè)向前發(fā)展。
一些企業(yè)已經(jīng)找到了解決的方案,就是內部的人才培養(yǎng),通過聘請專業(yè)的講師進行專業(yè)授課,授課的過程更多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這樣能夠加深大家對于實際工作的理解。長期以來,對于培訓的課程都有一個誤區(qū),總會認為培訓是一種形式主義,沒有實際的意義,在聽課的過程都不是很認真,這樣就導致培訓工作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為了改變這樣的狀態(tài),應該加強相關的考試管理,將培訓的考試成績納入績效考核當中來,這樣就能夠更好地提升大家的學習熱情。對于成績優(yōu)異的學員進一步培養(yǎng),作為企業(yè)的骨干力量。人才的培養(yǎng)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企業(yè)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怎樣留住人才也是我們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只有留住了人才,企業(yè)在未來的發(fā)展當中才會更好,更占有主動權。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地提高,在物質文明提升的同時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提高。媒體雖然能夠更好地傳達相關的信息,但在很多方面已經(jīng)很難滿足人們當今的需求。其中電視新聞節(jié)目最為嚴重,新聞應及時準確反映各界消息,但現(xiàn)在卻存在很多的表達不到位、細節(jié)不到位等問題,這些問題亟待我們去解決。上文對于相關方面進行了詳細的探討,我相信通過不斷的實施與完善,會取得更大的進步。
G2
A
1674-6708(2016)170-0012-02
于健,吉林省遼源廣播電視臺,研究方向為電視新聞采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