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志杰
【摘 要】在信息爆炸的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紙媒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如何與其他媒體爭奪眼球,本文強調(diào)了標題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不同尋常的重要性,并結(jié)合新聞工作中的具體事例,從以下幾方面闡述了標題在新聞中的重要性及標題制作的基本要求,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及制作方法。雖然是老話題,但新聞標題的重要意義仍需一直強調(diào)。
【關鍵詞】新聞標題 吸引眼球 闡明主旨 綜合性藝術
常言道:“看書先看皮,看報先看題。”新聞行里也有一句話說,“標題是新聞的眼睛,是新聞的精要?!闭f的都是標題在一篇新聞中的重要性。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這種情況:一篇新聞的內(nèi)容可能早已被讀者遺忘,但那些膾炙人口的標題卻讓人難以忘記。如毛澤東的《百萬雄獅過長江》,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等經(jīng)典標題,至今令人贊嘆。
《百年新聞標題經(jīng)典》一書中對標題有這樣的闡釋:“新聞標題,是在新聞正文內(nèi)容前面,對新聞內(nèi)容加以概括或評價的簡短文字,其字號大于正文,作用是劃分、組織、揭示、評價新聞內(nèi)容、吸引讀者閱讀。”
如今,在“爭奪眼球”的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各大門戶網(wǎng)站首頁上的海量信息讓很多人包括媒體人在內(nèi),都感覺信息過載,目不暇接。同時,各大網(wǎng)站在標題制作上也是下足了功夫,一些聳人聽聞、夸大其詞的標題竟成為某些網(wǎng)站吸引網(wǎng)民眼球?qū)以嚥凰氖侄巍O啾染W(wǎng)絡媒體,平面媒體因受種種限制,擬標題時要考慮的因素多一些。無論哪一種媒體,在這個速讀時代,標題都顯得尤為重要。“一個好的標題,就是根植于新聞之中的,是新聞中最重要最有價值事實的概括和濃縮。新聞標題既有依托新聞而存在的從屬性,又在報紙上具有某種獨立的信息傳遞和宣傳作用,所以,一個好的新聞標題,能讓讀者只看新聞標題,而沒有去看新聞本身,就能從某一方面,甚至是很重要的方面,對這條新聞有所了解,從而使讀者在最短的時間里掌握最重要的信息?!?/p>
一個好的新聞標題,通常應該做到——
闡明主旨 一目了然
新聞標題是依托于新聞內(nèi)容而存在的,是新聞內(nèi)容的提煉和結(jié)晶。一個好的標題,應該用最簡短的文字闡明主旨,使讀者一目了然。
《鴨綠江晚報》2009年2月一版頭題:主題是:垃圾箱里撿到20萬,副題是:月薪600元的保潔員拾金不昧交警方。這條消息的標題簡潔明了,加上編排上位置和字體的醒目處理,很能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這篇新聞獲得當年遼寧新聞一等獎。
如《鴨綠江晚報》2010年3月頭版的一條消息,肩題是:施工造成自來水管線漏水,主題是:昨日全市喊渴。這條消息主題短短六個字就把施工單位因施工造成主管線漏水,導致全市人民沒水喝的事實披露出來,尤其一個渴字,用得生動形象,干凈利落。
生動新穎 富有文采
標題制作的過程也是一個藝術創(chuàng)作的過程,要力求形象生動,具有藝術性。2013年,《鴨綠江晚報》刊登了一篇朝鮮藝術團來丹演出的消息,標題的主題是:長袖善舞 余音繞梁,副題是:朝鮮藝術團來丹演出。這樣的消息若只用實題,難免寡淡無味,而加了一個虛題做主題,頓時使一杯白開水有了一點滋味。
好的標題通??梢娮髡叩闹腔叟c巧妙構思。2001年10月22日,《羊城晚報》刊登的一篇稿子,標題是:前后兩次全運會,這次天藍了水清了,羊城不“揚塵”了。“羊城”與“揚塵”讀音相似,讀來輕松明快,妙趣盎然。
然而,擬個好標題并不比寫一條新聞更省力。唐代詩人賈島有一名句:“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說的是作詩佳句難得。我做編輯記者多年,也深感佳題難擬。制作標題是對新聞進行二次加工的過程。寫稿時,通常應該先琢磨出一個標題,再按思路行文。文章的寫作過程是一次對新聞素材回爐加工的過程,把新聞事實咀嚼、分解、消化、吸收,去粗取精,吸收合成,這時你對文章主題的認識又一次得到精煉、深化和升華。最后,放下文章,對標題進行修改完善或干脆推倒重來。很多記者應該也有體會,有時候,寫消息不過十幾分鐘,擬標題卻要花上半個小時甚至更多。
個人認為,標題制作是一門綜合性藝術,需要一點讀書的底子,一點生活中的見識,一點靈感和技巧。標題制作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是提倡“換位”思考,站在讀者角度考察標題和消息內(nèi)容。新聞是對事實的復述與還原,同時摻雜了記者的感情和認識。你要把你最感震撼、最想表達的東西在第一時間傳遞給讀者,還原采訪現(xiàn)場,事件現(xiàn)場,把你在會場、現(xiàn)場看到的、聽到的、感覺到的東西原原本本復制給讀者看。題目制作時考慮的第一原則,就是相信你首先作為一個普通人,在現(xiàn)場的第一感覺,第一反應。至于作為“記者”的傳播、解惑職責,你大可以在文章內(nèi)行使權利和盡到責任。
二是寫稿、擬題時,想象自己是在和讀者進行“面對面”交流。
三是不斷學習,長期積累。好標題既是靈光一現(xiàn)的產(chǎn)物,也是日積月累的成果。要時時用心,處處留意。把平時看到、聽到的好標題多積累一些,記在本子上,平時寫稿時多花些時間琢磨琢磨,時間一長自然有發(fā)酵反應。
四是不可一味求新求特而違背基本原則。上海復旦大學新聞系徐培汀《新聞學概論》(講授提綱)中提出“標題十忌”:一忌題不對文、二忌態(tài)度曖昧、三忌拖泥帶水、四忌陳詞濫調(diào)、五忌言辭輕浮、六忌虛無縹緲、七忌矯揉造作、八忌深澀難懂、九忌含糊其辭、十忌面目可憎。
常用的標題制作方法有:
套用法:套用或借用古詩詞、歌詞或名句名言做標題,生動形象給人以美感。切合內(nèi)涵的套用不但可以體現(xiàn)作者的文才,更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比如2012年,丹東鳳城邀請歌手徐子崴回家鄉(xiāng),參加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90周年演唱會的演出。采訪回來我寫了一篇稿子,標題是“樹高千尺也忘不了根”,此標題就是巧妙地借用了他現(xiàn)場演唱的《父老鄉(xiāng)親》的歌詞,恰切地表達了游子對家鄉(xiāng)的深厚情感。
我喜歡音樂,經(jīng)常聽歌曲,所以用歌名做標題的稿子還不止這一例,曾經(jīng)寫過一個丹東的男孩堅持理想在北京闖蕩的專訪,標題套用了《中國少先隊員之歌》中的一句歌詞,叫做:“向著理想勇敢前進”。我自己對這個標題很滿意,它既和主題相吻合,也概括了新聞內(nèi)容,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2001年,《鴨綠江晚報》上有一篇稿子的標題至今令人印象深刻。內(nèi)容講的是一社區(qū)大娘,每年春節(jié)都和臺灣的姐姐互寄明信片,標題是:“鄉(xiāng)愁是一張薄薄的明信片”。此題套用了余光中《鄉(xiāng)愁》里的名句,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此題套用得自然貼切,情感真摯動人,具有較強的感染力。
對仗法:詩詞中要求嚴格的對偶,稱為對仗。對仗,源于中國詩的創(chuàng)作手法與修辭規(guī)則。對仗主要包括詞語的互為對仗和句式的互為對仗兩個方面。即文中上下兩句,或一句中的兩個詞語,字數(shù)相等、句法相似、有時還講究平仄相對。將這種手法用到新聞標題上,不但富有韻律感,而且更具文采,容易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
《鴨綠江晚報》有一期“民聲政聲”欄目是百姓代表與發(fā)改委對話,兩個小時對話基本是圍繞項目建設,尤其是民生大項目的內(nèi)容,很受關注,記者的主題就采用了對仗的形式:聲聲關乎大項目 句句關乎大民生,副題是:百姓昨日對話發(fā)改委。標題朗朗上口,非常鮮明。
擬人法:就是以物比人或以人比物的方法。在標題制作中,常用的是以物比人法。曾看過《寧波日報》的一則新聞標題:太陽打噴嚏 地球就發(fā)燒。語言活潑,通俗易懂,妙趣橫生。
數(shù)字法:數(shù)字做標題說事具體準確,更能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如《鴨綠江晚報》去年一篇文章的標題:116種魚暢游鴨綠江,讀者看罷標題便知新聞內(nèi)容,而且簡潔生動,富有文采。
《班上只有七雙亮眼睛》說的是丹東市某初中一個班,只有7名學生不近視。標題直接闡明了中小學視力現(xiàn)狀令人擔憂的問題,發(fā)人深思,給人留下了較深的印象。
比喻法:比如2011年9月《丹東日報》刊登的一篇文章,肩題是:面對就業(yè)壓力,大學生求職不再好高騖遠 主題是:走出寒冬是春天。這里的寒冬,就比喻大學生就業(yè)面臨的巨大壓力,而春天則寓意國家正在采取可行的措施幫助大學生就業(yè)。比喻運用得貼切自然、通俗易懂。
當然,標題制作的方法還有很多,這里不可能面面俱到。編輯記者在擬標題時往往會突發(fā)靈感。
總之,好的標題,要抓住個性,要概括準確、精當。既要精益求精,又要敢于標新立異。我國著名報人,原《人民日報》社總編輯范敬宜曾說過:“一個標題,少者只有幾個字,多者也不過幾十字,然而其中蘊藏著無窮的奧妙,制作標題是一門學問,一種藝術?!弊鳛樾侣劰ぷ髡撸覀円诮窈蟮膶W習和新聞實踐中,努力做好這門學問,不斷研究探索這種藝術。
【參考文獻】
[1]《畫龍點睛》——淺議新聞標題的作用和制作 郭銀土著;[2]何純 徐新平主編《百年新聞標題經(jīng)典》湖南大學出版社;[3]閻家波 謝青著, 《通俗新聞標題學》中國新聞出版社;[4]吳飛《新聞編輯學》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