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
1探究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體驗探究的樂趣,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造能力.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運用于實踐,設計的實驗方案與實際材料相結(jié)合,選擇合適的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探究的能力.
(3)培養(yǎng)團隊合作、協(xié)調(diào)配合的精神.
(4)初步培養(yǎng)學生書寫探究報告的能力.
2課題分析
雞蛋是學生生活中最常見的食物之一,古代人常用“雞蛋碰石頭”來比喻自不量力,雞蛋的易碎性是顯而易見.課題探究中要求雞蛋能從2 m高地方落下而安然無恙,在沒有進行實驗探究前,這個問題對學生而言如同天方夜譚,更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
本課題可以用來模擬飛行器在極端惡劣的情況下從高空中著陸、模擬在極端惡劣的情況下從高空中落下逃生等情景,有較強的現(xiàn)實意義,能夠激起學生探究的興趣.
3課題實施
3.1準備階段
在正式比賽之前一周,將課題實驗要求以公告的形式張貼出來,其內(nèi)容如下:
(1)使生雞蛋從不低于2 m的高處落下,落到水磨石地面上,雞蛋不能摔破.
(2)根據(jù)所使用包裝物的質(zhì)量大小排定成績,質(zhì)量小的作品成績優(yōu)秀. 對優(yōu)秀作品進行表彰,并公開展示.
(3)對使用方法具有創(chuàng)新性、創(chuàng)意好的作品將特別提出表揚.
(4)寫出探究過程報告,對優(yōu)秀的探究報告將在校內(nèi)張貼.
以物理教師為主,在學生中進行廣泛的宣傳動員,以學生個體和團隊探究為主進行實驗設計,再將設計方案以作品的形式制作出來,參加比賽.
3.2正式比賽
物理教師作裁判,在學校的水磨石籃球上進行正式比賽.然后收集學生的成功作品,測量其質(zhì)量.有呂勝、楊芳等15名學生的作品(含雞蛋)總質(zhì)量不大于70 g.
比賽結(jié)束后,我們及時張榜對學生進行表彰,對葉景、顧明等13名同學創(chuàng)新性、觀賞性強的作品進行特別表揚,并發(fā)給各團隊每一個成員一份獲獎證書,鼓勵個人探究和團隊探究,培養(yǎng)學生合作精神.
收集學生探究報告,及時張貼學生的優(yōu)秀探究報告作品.
4實驗成果
4.1選擇合適時間,重培養(yǎng)科學探究興趣
我們選擇午后學生的自由活動時間進行比賽,吸引了大量的學生觀看,優(yōu)秀作品引起許多學生的贊嘆,參賽的學生高興的表情一露無遺.通過幾天的觀察發(fā)現(xiàn),參與探究的學生,個個都沉浸在探究成功的喜悅中.比賽中,還有一些讓我們物理教師感到高興的小插曲:在布置課題之初,一些認為“摔不破雞蛋”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任務的學生,不屑一顧去進行實驗探究,看到率先表演的楊芳和葉景同學實驗成功后,許多學生說:這太簡單了.一些學生,就在學校周圍現(xiàn)買雞蛋和氣球,現(xiàn)場制作出作品來進行比賽.有的學生通過觀摩,還將作品進行改進.為了保護學生探究的積極性,我們也讓這些學生參加了比賽.可以想象,這些學生,去掉了科學探究的神秘外衣,在今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對科學探究的興趣一定會越來越濃.
4.2保護探究熱情,讓學生體驗成功喜悅
針對初中八、九年級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從保障學生的安全角度出發(fā),我們降低實驗難度,雞蛋下落的高度只要求不低于2 m,只從包裝材料質(zhì)量來比較成績,其目的是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實驗探究中來,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中,學生自由上場比賽,三名學生同時進行表演,營造出一種激烈競爭的場面,觀賞性非常強.學生參與的人數(shù)比我們預想的多很多.我們允許雞蛋摔破的學生改進裝置,再進行一次實驗,這樣參與探究的學生越來越多,參賽的學生越來越多,無論雞蛋是否摔破,參賽學生都很高興,有效地保護了學生的探究熱情.
比賽結(jié)束幾天后,還有學生還在進行類似的實驗探究.很多學生要求提高雞蛋下落的高度來進行比賽,讓他們的作品最優(yōu)秀的一面體現(xiàn)出來.
4.3作品千姿百態(tài),物理與生活緊緊擁抱
通過實驗探究活動,再一次讓我們物理教師體會到“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在學習生活之余,學生參與熱情完全超出我們的預料,學生的創(chuàng)意遠遠超出我們實驗之初的預想.
探究活動中,學生充分理解了比賽的規(guī)則:比賽前提是雞蛋不破,雞蛋一旦破了,便會被淘汰.最重要的是要保證雞蛋不破,再考慮如何使裝置質(zhì)量盡可能小,使裝置穩(wěn)定性盡可能提高.保證雞蛋不破就要加強保護措施;質(zhì)量盡可能小,就要選用密度小的材料,能省就盡量省.為了保證雞蛋安全,學生在雞蛋包裝上下工夫,各有創(chuàng)意.學生設計的作品種類主要有以下幾種:
(1)氣墊型:先讓氣球充氣,將雞蛋夾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氣球中間,使雞蛋四周都是氣球和氣體組成的墊子.學生比賽完后,從六樓上拋下裝置,雞蛋都沒有摔破.八(1)班孫美玉同學的作品沒花一分錢:將兩個廢棄的方形塑料袋內(nèi)充入空氣,用細線將袋口扎?。挥媚z帶將雞蛋固定在一個袋子中間,再蓋上另一個充氣袋;最后用細線將兩個袋子捆綁在一起制成作品.
工作過程
①一開始我們想利用泡沫把雞蛋包住,裝置很輕盈,實驗了幾次,雞蛋沒有摔破,但我們認為這種裝置的外觀不漂亮,且方法不新穎.
②然后我們想利用降落傘來幫助,利用浮力和空氣的阻力來減小雞蛋下落的速度,但雞蛋很容易摔破,很不可靠.于是我們想到了氫氣球.氫氣球內(nèi)氫氣密度比空氣小.如果我們利用的好,我們可以使雞蛋在氫氣球的作用下,緩慢落到地上,雞蛋不會摔破,也很美觀.但我們考慮到,氫氣球的價格高,擔心如果氫氣球沒有利用好,雞蛋隨球上浮,不下落.
③最后,我們想到利用普通氣球.我們準備把氣球吹大,把雞蛋裝進去,然后再把裝有雞蛋的氣球外面貼上吹大的氣球,這樣有氣球為雞蛋擋著,使雞蛋跟氣球落地時,不與地面接觸,雞蛋就不容易破了.但是雞蛋的個兒太大,氣球口太小,不能裝下去.我們還是利用氣球,將雞蛋貼在氣球的外面,再用兩個氣球在雞蛋的另外兩邊貼著,雞蛋牢牢夾在三個氣球的中間.在三個氣球的尾部粘上透明膠帶,使它們構(gòu)成一個三角形,利用了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使雞蛋與氣球落下時能平穩(wěn)點,避免過多振動.在此基礎上,我們進行了幾次實驗,實驗結(jié)果很成功,這個裝置既輕盈又美觀.
結(jié)論:在氣球與雞蛋下落的過程中,雞蛋被三個氣球包裹著,落地時,雞蛋不與地面接觸,因此沒有摔破.
反思:在實驗過程中,要不斷探究,反復實驗.在失敗中吸取經(jīng)驗,不斷改進實驗方法.要在探究過程中,勇于創(chuàng)新,善于思考,把實驗做到盡善盡美.
(2)不倒翁型:使整個裝置重心盡可能降低,像不倒翁一樣,使得裝置下落時能保持穩(wěn)定狀態(tài),確保始終讓一個面著地.只需要在落地這一個面做好保護,從而節(jié)省材料.
首先,學生考慮到的是雞蛋的受力面積問題.第一次做的裝置頭部的海綿與雞蛋接觸的那一面是平面,改進實驗后,將平面挖了一個與雞蛋大頭弧度大致相同的小坑.
第二道防線是雞蛋與紙筒的摩擦.有了這一防線,雞蛋受到更好的緩沖作用.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怎樣保證裝置豎直下落.在裝置尾部剪開了四個成“十”字形的口,分別將兩塊硬紙片插入相對的口中,這樣便能保證裝置豎直下落了.草圖如圖1所示.
工作過程:
①裝置在尾翼的作用下,豎直下落.
②裝置與地面接觸時,雞蛋由于慣性從紙筒中滑下,同時受到紙筒的摩擦力,使雞蛋下落速度緩慢減小.
③雞蛋下滑到與海綿接觸時,海綿壓縮,雞蛋下落速度進一步緩慢減小,使雞蛋與地面撞擊時,受到的壓強很小.
④裝置傾倒時,海綿不受約束,由于彈性勢能轉(zhuǎn)化為動能,海綿從紙筒中擠出.
(3)多面體型:用骨架和線制作一個多面體,將雞蛋懸空固定在多面體的中央.裝置落地后,不論哪個面著地,雞蛋都不會著地,雞蛋就完好無損了.本裝置受空氣阻力較小,穩(wěn)定性較好.八(9)班蔡奎同學在雞蛋上用紙直接扎成多面體,用料極省,造型美觀,雞蛋能夠從很高的地方掉下也不會摔破.
(4)外包裝型:借鑒生活中用各種填充材料保護貴重用品的方法,用泡沫、棉花、團成一團的廢紙或海綿等密度極小的材料,將雞蛋包裹起來,通過這些材料的緩沖減震作用,達到保護雞蛋的目的.本次實驗中采用這種方法的學生作品比較多:如先在一塊泡沫塑料中間挖一個與雞蛋完全相同的洞,在洞口封上泡沫塑料或海綿,用膠帶扎好就制成作品.有的同學直接用海綿包扎雞蛋,用膠帶扎好就制成一個最簡單的裝置.
(5)吸管組型:用幾根吸管綁在一起做成吸管組,將雞蛋夾在中間,用膠條固定,利用中空的吸管起到緩沖作用.方乙嵐同學利用吸管制成吸引人的圣誕老人的外形,質(zhì)量小,對雞蛋的保護作用也很明顯.
(6)降落傘型:借鑒跳傘、宇宙飛船減速等實例,利用塑料袋、氣球等制成降落傘,增大空氣阻力,使雞蛋連同整個裝置以較小的速度平穩(wěn)落地.九(5)班劉凱同學利用兩個畫有卡通圖案的氣球作降落傘,將包有海綿的雞蛋用細線系在氣球下.冉冉下落的氣球,雞蛋安全落地,吸引了學生的眼球.
5意外收獲
實驗設計之初,我們以去掉雞蛋再測量整個裝置的質(zhì)量取成績,但取下雞蛋時,容易將很多作品損壞,無法展示,最后采用雞蛋和包裝材料一起測量的方案來計量成績.這引起部分學生抗議:雞蛋的質(zhì)量有大小之分,對成績影響較大.實驗中學生還提出不同雞蛋抗壓能力對實驗結(jié)果的影響、雞蛋生或熟、用雞蛋做實驗好還是鴨蛋做實驗好等問題.這一方面需要我們在今后實驗中要設計的更完善,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學生在探究過程中,能夠采用控制變量法等科學方法來思考問題,也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這些正是我們在科學教育中最希望學生擁有的能力.
實驗探究中,我們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所使用的材料都是廢物再利用,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已經(jīng)形成環(huán)境保護意識,學生已經(jīng)有初步的環(huán)境意識.在使用氫氣球還是普通氣球為材料時,已能用經(jīng)濟觀念來判斷,體現(xiàn)了學生具有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比賽中,學生已經(jīng)懂得保護自己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我們?yōu)榱俗尭鄬W生參與到實驗探究中來,準許現(xiàn)場模仿的學生參加比賽,受到先比賽學生的抗議,后來參加比賽的學生,有的只是單純的模仿,但有的同學在模仿中并改進了實驗裝置,使成績更好.學生在自己的探究報告中標出“版權(quán)所有,仿冒必究”,這一方面說明其作品是他們經(jīng)過很多次探究而得出的,對他人的模仿存在天生的反感,也說明他們對自己作品的保護意識,這提醒我們在以后的實驗探究中要善于處理創(chuàng)新與模仿的沖突,既要鼓勵全體學生進行實驗探究,也要恰當?shù)乇Wo各層次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造成果.
實驗探究活動中,學生經(jīng)受失敗打擊的能力增強了.有的同學反映,實驗中,為了找到合適的方法,摔破了六個雞蛋,通過改進實驗方法來進行實驗,最終選取一個自己認為比較好的方案來進行比賽,取得了好成績.失敗是成功之母,經(jīng)過實驗挫折考驗的學生,永不放棄的學生,相信他們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一定會更好地生存.
雞蛋撞地球,高空墜蛋而不破,通過懷疑、嘗試,越來越多的學生加入到探究活動中來,將看似不可能的事情經(jīng)過實驗探究變成現(xiàn)實,能用科學的手段解決類似問題.活動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物理和科學探究的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和STS意識,進一步使學生明白:物理來源于生活,從生活中學習物理,讓物理知識應用于生活中,我們的生活會越來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