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采用文獻資料、數理統計方法及邏輯分析法對高校羽毛球訓練中常見的損傷現狀、形成原因及處理進行調查、統計、分析,提出羽毛球訓練中合理、科學、安全預防損傷的措施,為今后高校羽毛球訓練中保障學生身心健康提供動力支撐。
【關鍵詞】高校 羽毛球 訓練 運動損傷 預防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7C-0164-02
隨著現代羽毛球運動在我國的快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高校開設了羽毛球課程和建立訓練隊。羽毛球運動具有簡便、觀賞、娛樂、強身等特點,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發(fā)展起促進作用,而且其基本技術動作簡單易學,不同性別、年齡和不同身體條件的人都可以參加,這樣使得更多的人群參與其中。鑒于此,本文以柳州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羽毛球訓練隊為研究對象,采用文獻資料、數理統計方法對羽毛球訓練中常見的損傷現狀、形成原因進行調查、統計、分析,并提出在訓練中合理、科學、安全預防損傷的對策。
一、高校羽毛球訓練中常見的運動損傷現狀分析
(一)性別損傷發(fā)生率。通過對柳州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訓練隊男、女運動員(男運動員5名、女運動員5名)對比調查,男運動員發(fā)生損傷概率多于女運動員。究其原因,首先,由于男運動員的運動強度要高于女運動員,男運動員在訓練打球的過程中,主要進行的是單打和雙打,特別是單打,對體力、力量、速度等身體素質的要求比較高,而且運動持續(xù)的時間較長,所以特別容易造成運動損傷,而女運動員很少進行單打,打混雙的比較多,運動負荷相對較小,運動強度和頻率均小于男運動員。其次,女運動員的柔韌性要好于男運動員以及男運動員的運動頻率和人數明顯要比女運動員的多,所以造成男運動員發(fā)生運動損傷的概率高于女運動員。
(二)訓練中常見的損傷程度。常見的損傷程度主要有三種,即輕度損傷、中度損傷和重度損傷。首先,在訓練中輕度損傷發(fā)生較多,一般主要發(fā)生在定點多球組合訓練,但該損傷后不影響運動員的下次活動。其次,中度損傷發(fā)生較少,一般發(fā)生在全場移動多球訓練,該損傷發(fā)生損傷后,運動員要減少運動量或者部分停止訓練。最后,重度損傷發(fā)生主要體現在對抗訓練中,像男子或女子單打,要求對抗的強度非常高,這樣易發(fā)生重度損傷。
(三)損傷的主要部位。通過訓練調查,柳州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羽毛球訓練隊常見的運動損傷部位主要集中在肩關節(jié)、肘關節(jié)、腕關節(jié)、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等部位。首先,膝關節(jié)的損傷較多,主要是指髕韌帶上部以及髕骨過度勞累性損傷,在訓練擊球過程中發(fā)力錯誤或腕關節(jié)力量不足,都易造成手腕關節(jié)的損傷。其次,踝關節(jié)最多見損傷,一般是急性的踝關節(jié)扭傷,在進行對抗訓練過程中,踝關節(jié)的使用頻率很高,易造成踝關節(jié)的損傷,主要是由于準備活動不足、移動步伐錯誤、羽毛球鞋不舒適等原因造成的。最后,腰部損傷發(fā)生部位較少,造成腰部損傷主要與運動者打球時后仰的動作有關。
二、高校羽毛球訓練中造成運動損傷的原因分析
(一)準備活動未做或不充分。在訓練前如不重視做準備活動,或者準備活動做得不夠充分、不夠全面、不夠科學,很容易引起羽毛球運動員損傷。通過常年訓練周期觀察,運動員在訓練前從來沒有進行過準備活動就直接上場進行訓練的,其運動損傷發(fā)生最多見。但如果運動員只做了一些簡單的準備活動,簡單的幾分鐘拉伸活動,準備活動做得不夠充分、不夠全面,同樣會導致運動損傷發(fā)生。因此,運動員在訓練前要明確認識到準備活動的重要性。
(二)錯誤的技術動作。我們都知道,羽毛球運動包含很多復雜的技術動作,例如高遠球、吊球、殺球,等等。從訓練調查中得知,在初期階段訓練中,由于大部分運動員沒有進行過專業(yè)的學習,幾乎所有的基本技術動作都存在問題。如錯誤動作、笨拙及別扭等,這些極易造成身體的損傷。訓練持拍擊球動作僵硬,發(fā)力點不準,不符合機體的生理特點,就很容易造成某些部位的受傷。
(三)訓練運動量過大。訓練運動量過大包括每天訓練強度或負荷過大和每次訓練的時間長,從而導致羽毛球運動員訓練時發(fā)生損傷的概率過高。如果長時間訓練,對某些部位的使用頻率過多而產生疲勞,運動過后沒有及時地調整和休息,時間長就會導致某些部位形成慢性損傷,例如關節(jié)或肌肉的勞損。所以我們要講究科學地訓練,避免不必要的損傷發(fā)生。
三、高校羽毛球運動員對損傷的處理
(一)損傷時的選擇處理。首先,訓練中運動員發(fā)生運動損傷之后,應馬上選擇處理,不要在思想上輕視,覺得損傷程度比較輕微,沒關系,身體會自行恢復,這樣想法是不對的。其次,在發(fā)生損傷時應及時進行治療處理,一些損傷的程度比較地嚴重,必須去醫(yī)院處理,方可有效地抑制損傷對身體的危害,使損傷快速地痊愈,機體快速地恢復。最后,在發(fā)生損傷時應對傷口進行冷敷、按摩、包扎等簡單治療。
(二)恢復時的選擇處理。調查發(fā)現,多數受傷運動員損傷后的處理不科學,在恢復階段對損傷部位沒按循序漸進的原則處理,迫不及待地到場地進行訓練,從而延長損傷部位的愈合和恢復時間。因此,在恢復期,應科學、合理配合按摩、微動等手段、進行康復或康復性鍛煉,以使身體得到快速恢復。
四、高校羽毛球訓練中常見的運動損傷預防措施
(一)訓練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訓練時,每位羽毛球運動員都應該記住:無論進行什么樣的訓練內容,訓練前都要進行熱身。沒有進行預熱的運動特別容易引起運動損傷。準備活動的形式有種多樣,可根據個人情況的不同,選擇不同熱身練習,如軀體、轉頸、旋肩、轉腰、弓背、壓腿、扭胯、曲膝、繞踝等活動練習,以滿足身體血液的供應,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保證訓練過程中協調平衡的能力,可以有效地減少失衡性損傷。
(二)掌握正確的羽毛球技術動作。調查發(fā)現,在初期訓練中造成羽毛球運動員損傷的第一大原因是由于運動員沒有掌握好正確的羽毛球技術,不規(guī)范、不符合人體生理特點的技術動作可導致關節(jié)磨損、韌帶拉傷,特別是一些基礎、實用、簡單的技術動作一定要正確掌握,例如錯誤的步伐導致腳踝損傷,錯誤的發(fā)力動作導致肩關節(jié)損傷,等等。所以掌握好正確的技術動作是避免發(fā)生損傷的第一步,可通過觀看羽毛球教學視頻進行糾正,使動作更規(guī)范和標準,避免運動損傷發(fā)生。
(三)合理安排運動量。在訓練時,由于運動員在運動場上要前后左右不停地反復奔跑,無數次地擊球,運動中身體各部位負荷都很大,運動量的安排過大,造成局部負擔過重,很容易造成運動損傷。當機體疲勞時,注意力、反映靈敏度等素質都會下降,也容易造成損傷。因此,在每次訓練時,教練員訓練內容的安排要遵守循序漸進原則,根據每位運動員自身的身體素質合理安排運動量,注意訓練后身體各個部位的反應,避免造成身體的疲勞。
【參考文獻】
[1]艾巍,楊卓.羽毛球運動員肩袖損傷的處理與預防[J].遼寧體育科技,2016(1)
[2]劉燕.羽毛球愛好者的運動損傷與預防[J].當代體育科技,2014(34)
[3]戴立平.羽毛球初學者常見運動損傷的原因及預防[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8)
【基金項目】廣西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5年度立項課題“高職院校職業(yè)實用性體育校本課程開發(fā)研究與實踐——基于鐵道專業(yè)職業(yè)崗位群”(2015C519)
【作者簡介】朱定遠(1986— ),男,廣西柳州人,柳州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公共教學部體育教研室助教,研究方向:高校體育教學研究。
(責編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