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祖黔 劉炯
【摘 要】以宣城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針對“3+2”會計專業(yè)高職階段經濟學原理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教學對策。
【關鍵詞】“3+2” 會計專業(yè) 經濟學原理 課程教學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7C-0052-03
職業(yè)教育是國家和社會極為關注的問題,《國務院關于加快發(fā)展現代職業(yè)教育的決定》作出了要加快建設現代職業(yè)教育體系,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yè)教育有效銜接的決定;《安徽現代職業(yè)教育體系建設規(guī)劃(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建立國內一流的中高職銜接的具有安徽特色的現代職業(yè)教育體系?;趪液桶不帐〉恼邇A向,宣城職業(yè)技術學院于2015年上半年和安徽材料工程學校、宣城市信息工程學校合作開展會計專業(yè)“3+2”中高職銜接教育,學生在完成3年中職學習后,直接升入宣城職業(yè)技術學院再學習2年,成績合格后,獲得高職教育學歷證書。經濟學原理是經濟管理類專業(yè)必修的專業(yè)基礎課,高職會計專業(yè)普遍開設,宣城職業(yè)技術學院“3+2”會計專業(yè)(現有3個高職階段教學班)亦開設該課程。該課程內容豐富、理論深奧、政策實踐性強,而宣城職業(yè)技術學院“3+2”會計專業(yè)實施的是分校兩段教學,高職階段教育對象全部來自中職學校,文化素質低,學習能力差,學習積極性不高甚至厭學,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些中職學生進入學校學習,能否保證經濟學原理課程教學質量是當下面臨的一個亟須解決的難題。
一、“3+2”會計專業(yè)高職階段經濟學原理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客體是教師,課程則是主體和客體之間的媒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無不與此三者有關,因此我們應該從學生、教師和課程三方面去尋找原因。
(一)學生的原因
1.數理功底弱。經濟學原理課程公式多、圖形多、模型多,大量地用到數學推導和圖形分析,對邏輯思維和數理分析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從中職學校來的學生數學基礎差,對圖形、公式、模型、數學推理和證明難以理解,很難搞懂圖形、公式和模型的經濟學涵義,從而很難掌握經濟理論的實質。
2.自學能力差。經濟學原理課程知識點多,教學內容繁雜,需要學生課前預習,課下復習,而且還要輔以練習大量的計算題,才能把知識點理解透,但許多學生課堂上漫不經心,有些甚至是身在教室心在外,就更不用說用心準備預習和復習了。
3.普遍厭學。由于經濟學原理課程理論抽象,晦澀難懂,枯燥乏味,對于文化課基礎本來就十分薄弱的學生來說,非常難學,學習中遇到難點在所難免,又不勤奮,累積的問題越來越多,漸漸地就不想學習經濟學了。
(二)教師的原因
1.師資質量有待提高。經濟學原理在宣城職業(yè)技術學院被作為基礎課看待,在專業(yè)培養(yǎng)方案中更是被作為公共課,僅有的從事經濟學原理課程教學的兩名教師是近年來新進的,業(yè)務水平尚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2.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是“填鴨式”的,教師講學生聽,忽略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盡管也使用多媒體,但教師在授課中仍然過于側重知識的講授,從課程開始到結束,不停地講理論、畫圖表、講模型、推公式,學生被動地接受灌輸,師生之間缺乏互動和交流,忽視了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3.理論聯系實際不夠。經濟學的精髓在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和思維過程,但教學中普遍存在著“紙上談兵”的現象,未能把理論知識和實際問題相聯系,忽視了對學生的經濟學方法和經濟學思維的訓練,影響了學生運用經濟學理論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
(三)課程的原因
1.知識點多,理論性強。經濟學原理課程內容非常豐富,包括微觀和宏觀兩部分,每一部分本身就是一個龐大復雜的完整理論體系。它的每一個理論都是邏輯嚴密,都是在一定的假設條件下形成的。如果假設條件改變,哪怕是放寬,理論都有可能不成立。尤其是宏觀經濟學,對相同的問題,眾多學派的觀點與結論可能大相徑庭,甚至相左。
2.學時少,教學任務重。宣城職業(yè)技術學院“3+2”會計班經濟學原理課程安排在秋學期,72節(jié)課時,教學時間比較緊張,國慶、中秋、元旦放假也可能占用教學時間,教師為了執(zhí)行教學計劃,完成教學任務,需要趕進度,沒有足夠的時間搜尋案例,影響實踐教學。
3.幾何圖形與數學模型充斥教材。隨手翻翻任何一本經濟學教科書,給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肯定是書上有大量的圖形,所以有人稱經濟學為“曲線經濟學”。為了解釋和推導經濟理論,說明經濟政策,闡釋經濟變量之間的關系與作用機理,經濟學大量運用幾何圖形和數學模型來展開分析,給教學帶來很大的困難。
二、“3+2”會計專業(yè)高職階段經濟學原理課程教學改革的方法
經濟學原理是宣城職業(yè)技術學院“3+2”會計專業(yè)高職階段必修的專業(yè)基礎課,但是由于知識難度大,教師難教,學生難學。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可以從課程、學生和教師三個方面探討解決辦法。
(一)課程方面
1.改革教學內容。因為教學課時相對較少,考慮到學生數學功底差,結合學生的后續(xù)課程學習和職業(yè)能力需要,按照“必須、夠用”的原則,注意知識體系的完整,教學時應整合各章知識,選擇重要的內容進行詳細講解,深奧的數理分析可以略過,比較難的知識可以跳過不講,突出成本理論和收益理論,同時更新教學內容,補充當前熱點問題,體現學科前沿成果。
2.選擇合適的教材。教材是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載體,選擇的教材應該內容豐富,結構緊湊,體系完整;既不可難度過大,也不宜過于淺顯,能深入淺出地將高深的理論表達出來,通俗易懂;數學推導、公式及模型要盡可能地少,能夠降低學生自學的難度,實用性強;引入的案例要多,最好是反映當前中國現實經濟問題,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加強實踐教學。
3.做好課程銜接。由于分段教學各自具有系統(tǒng)性,中職學校和高職學院都開設經濟學原理課程,教學內容重復較大,學生以前學過,似懂非懂,學習積極性不高。因此,要精心研究中高職教材內容,使得高職階段的教學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升華,向縱向加深,向橫向拓展,實現有效銜接。
(二)學生方面
1.明確學習經濟學原理課程的目的。大到國家政策,小到個人日常消費,經濟學無處不在,學習經濟學已經成為每一個現代人讀懂社會、睿智生存的必備條件。第一節(jié)課就應明確告知學生學習經濟學的目的不是為了成為經濟學家,也不是為了考試,更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理解所生活的現實世界,能夠作出合理的決策,用經濟學思維思考和分析問題,同時也是為今后專業(yè)課程的學習打基礎。目標明確了,學習就有動力,學習才有熱情。
2.培養(yǎng)學生勤學的學風。要讓學生明白學習不是為了向父母交差,也不是為了應付老師,而是為了自己將來的人生發(fā)展,使其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端正學習的態(tài)度,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熱愛學習的學風。
3.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教學活動的中心是“學”,而不是“教”,所以教學活動應該以學生為中心來展開。要摒棄滿堂灌的方式,給學生較大的參與課堂活動的空間,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自由討論,積極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意見,既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又使得學生在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學習到知識。
(三)教師方面
1.提高教師自身素質?!耙o別人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師要不斷加強專業(yè)學習,苦練內功,才能厚積薄發(fā),居高臨下;要吃透教材,熟透每一個知識要點,才能突出重點、抓住難點;要不斷加強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才能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要積極研究案例,多多關注熱點經濟話題,才能旁征博引,同時增強實踐教學能力。
2.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一是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多媒體設備是教學中廣泛使用的一種現代化輔助教學手段,利用計算機中存儲的信息,圖文并茂,聲像俱全,生動、形象、簡潔、直觀地展示教學內容,使課堂教學栩栩如生,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fā)學生思維,節(jié)省板書時間,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傳輸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學效果。二是利用傳統(tǒng)教學手段。有些重要的曲線,比如供求曲線、IS—LM曲線;有些重要的公式,比如供求函數、基尼系數;有些重要的模型,如均衡價格模型、消費者均衡模型,不可采用多媒體直接展現,而需要教師板書,一步一步地說明曲線的形成機理并畫出曲線,一步一步地解釋變量之間的關系并推導出公式,一步一步地闡釋模型的假設條件并建立模型,留給學生必要的思考時間,使學生思路跟上老師的思維和節(jié)奏,理解和掌握復雜的曲線生成、公式推導和模型的建立。三是利用網絡教學手段。借助于網絡的強大功能,我們將教學大綱、教學計劃、講義、教案、課件、習題、案例、參考文獻等相關教學資源掛在校園網上,學生可以上網查閱,方便學生自主學習。我們還建立了公共電子郵箱、QQ群,學生可以和教師在線互動,加強師生交流,促進教學相長。
3.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一是運用比較教學法。經濟學原理課程邏輯性很強,許多知識既互相聯系,又相互區(qū)別。比如無差異曲線與等產量線、等成本線與預算線、MRS與MRTS、GDP與GNP、名義GDP和實際GDP,在圖形上、或是公式上、或是文字表述上、或是形式上,存在著相似性,抑或有換算關系,容易混淆,教學中應從內涵和經濟意義上對其進行比較,解釋清楚它們之間的關系,學生就會茅塞頓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運用啟發(fā)式教學法。經濟學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的教學,必須要教師系統(tǒng)講授。但教師一味地講,滿堂灌,學生未必有興趣,未必能理解,更未必能掌握。在必須運用講授法的時候,要注意啟發(fā)性,比如講到需求的影響因素時,設置一些簡單的問題,如“獅子頭價格上漲,花卷的需求量將如何變化”。還要注意語言的藝術性,幽默風趣的語言會使課堂輕松活潑,如講到通貨膨脹時,告訴學生“通貨膨脹,‘豬說了算;通脹容易把人拋,瘦了燒餅,薄了油條”,啟發(fā)學生討論分析。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調動了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更為重要的是學生輕輕松松地學到了知識。三是運用案例教學法。經濟學是一門社會科學,其理論內容豐富,和現實生活息息相關。而案例教學法也是既注重理論,又注重實踐。因此,經濟學原理課程天然具備采用案例教學法的條件。
在案例教學中,應針對重難點教學內容,引入來自實際生活中的、易于理解的、具有真實性和新穎性并帶有一定趣味性的案例。比如講到寡頭壟斷時,可以引入“三桶油”或“四大行”作為案例;講到失業(yè)的對策時,可以引入“政府營養(yǎng)餐車”和“高校擴招”作為案例;講到價格歧視時,可以引入“分時電表”和“動車票價”作為案例。由于引入的案例貼近現實,學生一般比較熟悉,容易產生興趣,在案例分析中通過合作與交流、辯論與對話,以及不同觀點的交鋒與碰撞,深化學生對所用原理和理論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了較好的理論和實踐教學效果。
總之,從教學的三要素—— 教師、學生和課程三個方面去探討,從中職教育與高職教育的銜接上去考量,與時俱進地在教育教學的實踐過程中不斷摸索,可以有效地提高經濟學原理課程教學效果,提升人才培養(yǎng)質量,促進“3+2”會計專業(yè)中高職教育銜接良好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剛.西方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教育與現代化,2009(3)
[2]王平.高職院?!敖洕鷮W基礎"教學改革探析[J].教育與職業(yè),2012(17)
[3]張涵,王華清.關于經濟學課程教學語言通俗化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4)
[4]許昆鵬.適應高職學生特點的《西方經濟學》教學方法研究[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9(7)
【基金項目】安徽宣城職業(yè)技術學院2015年質量工程“教學研究”(2015JYXM008)
【作者簡介】袁祖黔(1983— ),女,安徽宣城人,碩士,安徽宣城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高等職業(yè)教育。
(責編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