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的偽裝,是用來隱藏自己,或是欺騙其他動物的一種手段,不論是掠食者或是獵物,偽裝的能力都會影響這些動物的生存概率。神奇的錯覺、狡猾的詭計以及華麗的偽裝讓下面這些動物成為動物世界中最優(yōu)秀的“騙子”。
斑馬
“為什么斑馬具有條紋?”這可能是演化生物學中最古老的問題之一,從查爾斯·達爾文和阿爾弗雷德·拉塞爾·華萊士開始,科學家就一直爭論不已。目前的研究顯示,斑馬的條紋具有某種“動作偽裝”的功能,可以使它們免受天敵的威脅。
但是,斑馬的黑白條紋看起來那么明顯,真的能起到偽裝作用嗎?這就得說到魔術中最吸引眼球、也最令人不可思議的部分了,那就是“視錯覺”。黑色和白色對比強烈,當二者結合在一起時就會產生奇特的效果,迷惑許多動物的視覺。
科學家正在研究斑馬條紋是否會通過“車輪錯覺”來迷惑掠食者。當大腦接收到一個快速運動的物體,如車輪視覺信號的時候,會努力處理該物體的運動模式,并進行簡化和解釋。然而,在這一過程中,大腦有時會被完全欺騙,我們會看到車輪往錯誤的方向運動。這也是我們看到高速行駛的汽車車輪或者飛機的螺旋槳旋轉時,偶爾會看到輪轂朝著與運動方向相反的方向緩慢轉動的原因。
研究顯示,當斑馬開始以整個群體移動時,它們的條紋會產生一種被稱為“運動眩暈”的錯覺。例如,當掠食者面對一大片黑白條紋快速經過時,會以為斑馬群向左運動,而實際上它們是向右跑去。
在分秒必爭的捕獵過程中,這種“運動眩暈”會產生足以讓斑馬逃生的時間,這也堪稱是地球上最令人目眩的視錯覺之一。
非洲獅
如果一只獅子看起來像雄獅,在其他同類的感知中也是一只雄獅,那你可能會認為它就是一只雄獅,然而情況有時并非如此。在博茨瓦納的奧卡萬戈三角洲,生活著一群與眾不同的雌性非洲獅,它們長著鬃毛,喉嚨能發(fā)出跟雄獅相同的吼聲,足以迷惑它們的競爭對手。
這群雌獅中有一只名為Mmamoriri的獅子,無論是行為舉止,還是外形和吼聲,都像極了雄獅,然而它的的確確屬于相反的性別??茖W家認為,Mmamoriri與其他4只長有鬃毛的雌獅一樣,都是由于某個基因突變導致荷爾蒙失調,從而具有更像雄獅的外形特征。
在獅群中,雄獅負責保護領地,抵御其他雄性的競爭對手。科學家推測,由于Mmamoriri能夠模仿雄獅,因此其他雄獅如果想接管獅群,在看到Mmamoriri之后都會三思而行。如果Mmamoriri的獅群因為“雄性”比例的增加而擴張領地的話,那它們存活的概率也會增加,這種既新穎又極具欺騙性的策略可能會變得更加流行。
墨魚
墨魚具有一些狡猾的防御策略,從視覺效果上看非常令人震撼。它們沒有堅固的外殼,也沒有盔甲一般的骨板,但卻有一件如假包換的“隱形斗篷”。在墨魚體表的最上層具有許多含有色素的細胞——色素體,通過色素體顏色的變化,它們可以完全融入周圍環(huán)境中。當墨魚在差異微弱的環(huán)境背景中移動時,它們的大腦會控制肌肉活動,拉伸各個相關的色素體,從而改變體色或圖案,比如一個點轉瞬之間就能變成圓圈。
幾百萬個色素體同時發(fā)揮作用,可以使墨魚生成高度吻合周圍環(huán)境的體色和圖案。除此之外,墨魚還能夠改變身體的形狀和紋理,這使它們看起來就像消失了一樣。
最不可思議的是,變色能力超強的墨魚實際上竟然是色盲。那么,無法看到自己要模擬的顏色,墨魚又是如何做到這般精確的變色呢?近期的研究顯示,墨魚表皮細胞中含有視蛋白,這種蛋白質通常出現在動物眼睛的視網膜中。因為具有能探測到光線的分子,墨魚的表皮本身就能“看”到顏色,從而使其成為地球上最美麗且最“聰明”的皮膚。
加州地松鼠
這種可愛的嚙齒類動物面臨著巨大的生存難題。加州地松鼠主要分布在地表巖石較多的區(qū)域,也經常出沒于草地和開闊林地中,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內華達州西部和俄勒岡州西部都可以見到它們的身影。由于棲息地十分開闊,它們很容易受到掠食者的襲擊。
響尾蛇是加州地松鼠最主要的天敵之一,它們依靠嗅覺捕獵,一旦鎖定氣味軌跡,它們的獵物幾乎沒有逃生的可能。不過,加州地松鼠發(fā)展出一種獨特的方法,將它們的天敵騙得團團轉。它們將響尾蛇蛻下的蛇皮拿來摩擦身體,從而掩蓋自身的氣味。科學家認為,這種習得行為可能是加州地松鼠個體之間傳授的結果。對任何有“洞察力”的加州地松鼠而言,蛇皮絕對是防御響尾蛇最有效的“香水”。
蘭花螳螂
馬來西亞的熱帶雨林不僅生活著大量有翅膀的昆蟲,還有許多無脊椎掠食者對這些空中的獵物虎視眈眈。為了躲避掠食者,許多昆蟲演化得異常輕盈,速度奇快,非常難以捕捉。盡管經常能逃脫掠食者的捕殺,但這些昆蟲卻無法抵擋鮮艷花朵的誘惑,它們會飛躍漫長的距離,尋覓花粉和蜜露。
蘭花螳螂將自己整個身體轉變?yōu)榧瘸錆M美感,又極具欺騙性的偽裝。它們完美模擬了蘭花的形態(tài),同時結合了敏銳的視覺和忍者般的出擊速度,從而成為世界上最為致命的伏擊獵手。不過,這種對花的模擬遠比看上去的更加復雜。一只成長中的螳螂需要每隔幾天就進食一次,因此它需要不時有昆蟲直接落到捕殺范圍之內,而植物的花朵可以等待更久。
博物學家在維多利亞時代發(fā)現這種奇特物種時,就猜測還有一些特別的因素在起作用,因為這些螳螂看起來比它們模擬的花朵受歡迎得多?,F在科學家發(fā)現,蘭花螳螂所具有的魅力來自于它們對“攻擊性擬態(tài)”的精通。昆蟲會被色彩更加明亮的花瓣吸引,而蘭花螳螂不僅能完美模擬花瓣的形態(tài),還具有比植物花瓣更加明亮的色彩。一旦昆蟲被蘭花螳螂的偽裝迷惑,靠近致命的美麗“花瓣”時,就毫無逃生的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