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發(fā)財
大頭跌宕命運
□張發(fā)財
所謂銅錢乃體現“天圓地方”的說法,純粹附會扯淡。真實情況是,古代冶煉技術十分有限,鑄造的錢,邊緣有毛刺,需用銼刀磨平。磨平肯定要批量操作,于是,把錢串在一起銼。如果中間是圓孔,用力它就滾動。為了磨邊,只能鑄造成方形。一般的鑄造又是澆灌法,技術能力限制了圖案不可能細致精美。所以,古代錢幣只是鑄字,很少有肖像出現。直到機器壓鑄銀元技術成熟后,中國人才完整地出現在貨幣上。
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鑒于當時的鑄幣規(guī)格不一,流通混亂,折算繁瑣,決定鑄發(fā)國幣。圖案頭像選擇了當時大總統(tǒng)袁世凱的肖像。1914年,經意大利駐華公使介紹,從佛羅倫薩來的雕刻匠路易奇·喬治在天津造幣總廠開始做“袁大頭”模板。
袁世凱的頭像摳出來后,喬治意猶未盡,打算向前輩米開朗基羅雕的大衛(wèi)致敬,把袁世凱全身裸照都摳出來。意大利駐上??傤I事館參贊羅斯文說,喬治起初是按照袁世凱照片雕刻。完成后,特許攜樣幣謁見袁世凱總統(tǒng)本人。在親見本人后,喬治放棄了雕刻袁世凱裸體雕像的想法。袁世凱身上的肉,層巒疊嶂,雕出來的話,米其林輪胎肯定要起訴侵權。
自此,這個“大頭”開始在全國通行,神州大地無不見其身影,令跨省作案的流竄犯們艷羨不已。即便是軍閥混戰(zhàn),各省自鑄錢幣不許外省貨幣流通,也阻止不了它。
“洪憲皇帝”袁世凱,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微服私訪,進入全國人民家中噓寒問暖。成色足,重量同,每個重七錢二分,童叟無欺,備受歡迎。這讓軍閥氣得直瞪眼。
之所以重七錢二分,是因為清末流通最廣的墨西哥鷹洋就這分量。數個數就能交易,不用上秤,特別方便。民間認同這個重量,一百多斤的袁世凱也就同意減肥。同時,因為洋人的銀元叫“大洋”,順便把它也叫成“袁大洋”,無端端有了歸國華僑身份,相當于免費鍍金,何樂而不為?
于是,袁世凱干勁十足,從民國三年開始,不斷克隆自己——八年、九年、十年……越變越多,越變越起勁。全國人民都喜歡和認可這個胖老頭。
到民國九年,官方統(tǒng)計已經發(fā)行三億八千多萬個袁世凱。孫悟空即便拔光所有體毛,也變不出這些。猴子壓力很大,但又自豪地辯解道:“他是袁(猿),我是猴,‘猿’‘猴’一家。軍功章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它得意地混到1927年。就在這一年,國民黨北伐成功,拿它開刀,鑄造新圖案銀元。坐了十三年的位子,讓給了孫中山,“袁大頭”干不過“孫大炮”,悲憤下崗。但老孫在銀元崗位上,沙發(fā)還沒坐熱,也被趕走。1935年,國際銀價飆升,南京國民政府宣布實行法幣政策,禁止銀元在市面流通。從此,紙幣大行天下。
抗戰(zhàn)后,國民政府濫發(fā)紙幣,貨幣迅速貶值,久未見蹤影的“袁大頭”在黑市扭捏登場,迅速成為搶購對象,受歡迎程度超過明星復出。
但“袁大頭”不高興,抱怨道:“山寨貨盜版太多,見我要先看真假。用兩根手指,捏住俺的臉蛋,然后對著腦袋使勁吹,說是聽聲音辨別真?zhèn)?,清脆綿長才是真的。把頭發(fā)都吹光了,以至于造型成了葛優(yōu)?!?/p>
(摘自《特別關注》2016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