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芝 陳堅
【摘要】云南省安寧市的楠園,是古建筑、古園林專家陳從周老先生按蘇州私家園林風格獨自設計“小而精”的杰作,不僅體現(xiàn)了陳教授造園之“法”,更是我國古典園林理論的具體體現(xiàn)。從建筑、山、水、植物這四要素,結(jié)合審美實例,淺談楠園的文化藝術(shù)特色。
【關鍵詞】楠園;文化;園林要素;藝術(shù)特色
1、背景
云南安寧楠園,位于云南昆明市西南32公里的安寧縣百花山公園內(nèi),是國內(nèi)嚴格按照古典造園法則營造的古典園林。整座園林的立意構(gòu)思、總體設計及山水造景均由陳從周主持設計,于1989年秋始建,1991年底竣工。因園中建筑物之梁柱等構(gòu)件、裝修、匾對及家具全部采用云南當?shù)爻霎a(chǎn)的上等楠木,又植楠為林,故稱“楠園”。落成之后,曾有詩云:新筑楠園水石奇,此身疑到習家池“。長曲檻徜徉轉(zhuǎn),幽徑疊巖顧盼宣。高樹搖涼鮮欲滴,活泉涵影鳥爭窺。何須訪戴山陰道,軒閣恰心未覺疲?!遍獔@的建成,使得蘇州園林的精華再現(xiàn)于西南邊陲的高原上,為云南的風景名勝添加了迷人的一筆,并業(yè)已成為高原旅游觀光的新景點。陳從周嘗引以自夸,喻此舉為“文成公主下西藏”。中國古典園林是一個綜合性的藝術(shù)系統(tǒng),元素眾多,它的建構(gòu)分為兩大序列——物質(zhì)性和精神性序列,而這兩大序列中又有一系列的建構(gòu)要素。陳從周先生說:“中國園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組合而成的一件綜合性藝術(shù)品”…。這得到學術(shù)界的認同。
本文從建筑、山、水、植物這四物質(zhì)性建構(gòu)序列要素,結(jié)合審美實例,論析楠同之美。楠園雖小,卻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了蘇州園林的精巧雅致。其大大小小分為7或8個院落,建筑位置、形體疏密有致、不相雷同,造型與組合求其輕巧玲瓏,布置方式以山池為中心,因地制宜、靈活變化。園林多處所建亭、軒、館、樓閣等,亦表現(xiàn)出蘇州園林的建筑風格,并請百歲老人蘇局仙、昆曲泰斗俞振飛和名人顧廷龍等為廳、閣、亭、廊題額:“春蘇軒”、“春廊”、“楠亭”、“通宜”、“春花秋月館”、“小山湖水館”、“安寧閣”、“春潤亭”、“怡心居”等。圖l所示為安寧楠平面圖。
2、山
2.1石
在古典園林中,石是園之“骨”,也是山之“骨”。不但是山的組成部分,也是山的表征,山的象征物。一片石也有可能就是一座山峰。陳從周先生在《說同》寫到:“石清得陰柔之妙,石頑得陽剛之健,渾樸之石,其狀在拙;奇突之峰,其態(tài)在變,而丑石在諸品中尤為難得”…。楠園湖中立一巨石,稱“音谷”,王維詩“清泉石上山流”之意境,奇在造型異、色彩花紋豐富,妙在是自然天成,獨石即成景。
2.2假山
楠園的假山和東吳小筑的假山相似,不過這個假山下面是個山洞。在東吳小筑里假山上面是個亭子,而這個假山上面沒有亭子,這里有一個折橋和南京瞻園里的橋類似。陳從周先生《說園》中寫道:“假假真真,真真假假?!都t樓夢》大觀園假中有真,真中有假,是虛構(gòu),既有作者見之實物,又摻有作者之虛構(gòu)。其所以迷惑讀者正在如此。故假山如真方妙,真山以假便奇……”…。假山的堆疊既是技術(shù),更是藝術(shù),它不僅僅是把石塊羅列堆疊形成假山,而且講究審美情趣、審美效果,給人以美的享受?!爸貛n疊嶂”一詞,寫出了楠園假山在玲瓏小巧的園林中,從平地突兀而起,層層疊巹的景象,設計師遵循概括、提煉的原則,借助造石的技法表現(xiàn)峰巒、絕壁、山洞、山澗等山巒形態(tài),力求表現(xiàn)自然山巒的神態(tài)和意蘊。假山堆疊的不瑣碎,富于變化而又渾然一體,雄偉中有秀潤之氣,峭拔之致。不僅山、石可獨自成景,在粉墻上鑲嵌山石也體現(xiàn)了楠園造園藝術(shù)的一大特色?!扒捅谏秸?,靠壁理也。籍以粉壁為紙,以石為繪也。理者相石皴紋,仿古人筆意,植黃山松柏、古梅、美竹,收之圓窗,宛然鏡游也”。在粉墻中嵌理壁巖的做法,是將山石嵌于墻中,猶如浮雕,或稍離墻面,配以植物,遠觀猶如粉墻為紙的中國水墨山水畫。山石的紋理、輪廓、造型、色彩、意韻在環(huán)境中起粉墻上鑲嵌山石到點睛作用,藝術(shù)效果極佳。
3、水
園林,水是最富有生氣的因素,園內(nèi)水隨山轉(zhuǎn),山因水活。自然式園林以表現(xiàn)靜態(tài)的水景為主,以表現(xiàn)水面平靜如鏡或煙波浩淼的寂靜深遠的境界取勝。人們或觀賞山水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或觀賞水中怡然自得的游魚,或觀賞水中蓮,或觀賞水中皎潔的明月……池中有自然的肌頭、礬口,以表現(xiàn)經(jīng)人工美化的自然。正因為如此,園林一定要省池引水。楠園采用古代園林理水之法:
掩:以春花秋月館和春廊、假山,將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水猶似自其下流出造成池水無邊的視角印象。
隔:楠園中或架曲折石板小橋,或隔水凈廊可渡,或涉水點上汀步。增添了空間層次和景深,使水面有幽深感。
破:楠園中心景池,亂石為岸,怪石縱橫,并植配以細竹野藤、朱魚翠藻,令人覺得有深邃山野風致。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水景出口的處理很合理。仿佛讓人看不到盡頭,給人們一定的遐想空間。
4、植物
4.1植物的選擇
在楠園里我們看到了桂花、玉蘭、海棠、櫻花、紅楓、云南黃素馨、毛葉杜鵑、南天竹、芭蕉、柳樹、紫薇、葉子花、蠟梅、山茶、蘇鐵、五針松、羅漢竹、鵝掌柴等。每種植物都有著相應的寓意。如玉蘭在園林中常與海棠、牡丹、桂花想配置,形成“玉棠富貴”的吉祥意境。在楠園里玉蘭采用的種植方式是孤植,一般在園林建筑周圍會種植樹形優(yōu)美、寓意好、生長良好的植物作為庭院孤賞樹種。由于芭蕉葉大,盡可蕉窗聽雨,聆聽天籟。計成形容“夜雨芭蕉,似雜鮫人之泣聲”。粉紅色的櫻花,冬季開放可謂萬綠叢中一點紅。假山上的光葉子花也是如此,桃紅色的花攀爬在看是花無生機的加上上的,為假山增添了一絲活力。
細品楠園的植物,你會發(fā)現(xiàn),均為土生土長, 陳從周先生在說園中講:“我總覺得一個地方的園林應該有那個地方的植物特色,并且土生土長的樹木存活率大,成長得快。它與植物園有別,是以觀賞為主而非以種多斗奇”…。他認為植本土植物,成活率高,成長得快,幾年可茂然成林。楠園內(nèi)外,植竹頗多,這正是陳先生的匠心獨運之處。陳先生說,表面看竹子四季如一,其實變化多端,春夏秋冬,其竹桿顏色不同,落葉多少各異,生長速度相差,竹子是最能反映四季不同的。植物對園林山石景觀起襯托作用,又往往和園主追求的精神境界有關。陳從周先生在《說園》中講:“中國園林的樹木栽植,不僅為了綠化,且要具有畫意。窗外花墻一角,即折枝尺幅:山間古書三五,幽篁一叢,乃模擬枯樹竹石木圖,意思是說植物的種植要能“人畫”。
4.2植物選擇標準
楠園對花木的選擇標準,一講姿美,樹冠的形態(tài)、樹枝的疏密曲直、樹皮的質(zhì)感、樹葉的形狀,都追求自然優(yōu)美;二講色美,樹葉、樹干、花都要求有各種自然的色彩美,如紅色的楓葉,青翠的竹葉等;三講味香,要求自然淡雅和清幽。盡管現(xiàn)在有些植物的造型不是很美,但是從配置上看,還是挺有古典園林的韻味。
5、建筑
5.1春花秋月館
春花秋月館是位于園中院落的水閣建筑,也是楠同主要的建筑。春花秋月館館前有較寬敞的月臺。所謂“廳前平臺,可以望月?!比绻麖某靥翆γ娴拈L廊遠眺,可見池中倒影,波光滟瀲,實中見虛,恍如瓊宮玉宇。春花秋月館屋身的正面與后面兩面開敞,兩側(cè)是墻體,屋頂歇山卷棚式,即由前后向的兩個大屋面和左右向的兩個小屋面所組成,兩個坡面相交處形成弧形曲面,沒有明顯屋脊,其線形表現(xiàn)出柔和秀婉、輕快流暢的藝術(shù)風格美。屋頂?shù)姆从钜斫?,簡潔輕靈,更是中國古典建筑結(jié)構(gòu)形式的重要審美特色。
5.2廊
曲廊是園林中最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曲徑。計成在《園冶》一書中重點強調(diào)。他一說:“房廊蜿蜒”;二說,“廊者……宜曲、宜長則勝”;三說?!袄然b山腰,落水面,任高低睦折,自然斷續(xù)蜿蜒。園林中不可斯一斷境界。”這是對江南園林的理論概括,也是為中國古典游廊建筑提出的美學準則。楠園春廊與網(wǎng)師圃射鴨廊形制相似。這條水廊依墻而建,與假山隔湖相望,既有左轉(zhuǎn)右折之曲,又有高低起伏之曲,而且二者有和諧的結(jié)合。廊的前部起伏平緩自然,后段則有明顯的幅度。成公綏《隸書體》:“輕拂徐振,緩按急挑。挽橫引縱,左牽右繞。長波郁拂,微勢飄渺……俯而察之,漂若清風厲水。”用來贊頌春廊,是十分合適的。春廊中部拐角出建一廳名日楠亭。廊與亭這兩種游覽性建筑相互銜接,互為補充,供人游行和休息。
5.3亭
這個園子和東吳小筑有點相似。東吳小筑、安寧楠園、網(wǎng)師園體現(xiàn)出八十年代中國園林的一個樣本。也就是以山、水為中心,周邊圍繞著的是建筑。一般是堂式建筑或廳式建筑,廳堂是接待用的。旁邊有一個亭子,也就是上圖中的這個亭子,這個亭子有點像網(wǎng)師園的月到風來亭,是網(wǎng)師園的月到風來亭和兩邊的廊聯(lián)系比較緊密,但這個亭子和廊離了一點點,亭子在前面而廊在后面,從正面看兩者還是結(jié)合在一起。仔細觀察可以發(fā)現(xiàn),園內(nèi)的走廊,看似平坦,其實起伏,各扇窗子,其型各異,無一雷同。
因考慮楠園并非古代文人私家園林,需為游賞者考慮一相對獨立的休憩娛樂區(qū)域。陳從周特于池南長廊側(cè)壁之外專辟一狹長區(qū)域,靠廊一側(cè)栽花點石,由廊側(cè)粉墻所開花窗,可為園內(nèi)之借景;另--側(cè),則仿江南小巷建一列古建筑,并以廊子相連,以作小賣、茶室、客房、飲食之用,俗稱安寧一條街。這種將游賞區(qū)與服務區(qū)嚴格區(qū)分的做法,既保證了古典藝術(shù)的完整性,又為游賞者提供了方便,確為古今結(jié)合的創(chuàng)舉。體現(xiàn)陳從周“古今結(jié)合,古為今用,亦勢所必然”的創(chuàng)新精神。這條街的建筑外觀與整個園子形成了統(tǒng)一的風格。
5.4鋪裝
鋪裝、材料園路隨地形和景物而曲折起伏,若隱若現(xiàn),用光面混凝土磚與深色水刷石或細密條紋磚相間鋪地,用圓形水刷石與卵石拼砌鋪地;豐富景觀,延長游覽路線,增加層次景深,活躍空間氣氛;遇水。路轉(zhuǎn)化為橋,與水面似分非分、空間似隔非隔。自然式的小路用大小均勻的卵石鋪地,別具特色。建筑和廊的地面鋪裝是用混泥土磚塊,大小均勻,與周圍的環(huán)境很和諧。臺階是用大條石拼接而成,銜接的很好。
6、結(jié)論
楠園布局應用了江南文人園林中常見的以水池為中心的格局,只是因基地條件所限,廳堂軒閣均基本朝西。建筑物隔水與假山峰石相對顧盼,主要景點繞池而設。整個區(qū)域之中,南邊為濱水長廊凌波而渡,廊之中段有楠亭撲水而立,東端有三間小軒一隨宜軒,軒北為園內(nèi)主廳鴛鴦廳,廳坐東朝西,隔水與花廳春蘇軒遙遙相望。水池東岸是逶迕曲折的大假山,山上有小徑可游,其下有玲瓏曲洞與三曲平橋相接。據(jù)山之一隅,有春澗亭,亭下有小溪涓涓出之?!鞍矊幍拈獔@,則是平地起家,獨自設計的,是我的園林理論的具體體現(xiàn)。”楠園,是陳從周對中國古典園林藝術(shù)理論畢生研究心得的物化,是他造園理論的最完美實踐。
楠園是一個集景式的園林,把其它園里好的要素結(jié)合在一起,左邊有一個亭子叫做東風亭,這是主題園的一個布局方式。在外圍環(huán)境還有一個小亭屬于功能性的建筑,是一些居家現(xiàn)在是商品旅游的一些內(nèi)容。我們可以從邊緣的窗子看到兩個庭院的滲透。東吳小筑、安寧楠園的布局方式和藝術(shù)特色沒有什么太大的變化,里面的建筑和現(xiàn)在的功能需求發(fā)生了一些變化,以前是私家園林,而現(xiàn)在開放以后不知道怎么用,我們看到的成為老年活動中心。包括蘇州園林里的建筑,從園子開放以后很多建筑就被鎖了,因為它的功能和現(xiàn)在社會的需求發(fā)生了一些變化?,F(xiàn)在的設計是要將古代的藝術(shù)形式和現(xiàn)在的生活融合在一塊。如何將古典園林的造園思想與現(xiàn)代的環(huán)境相融合,成為了一個值得我們?nèi)ヌ剿骱蜕罹康膯栴}。
參考文獻
[1]中國古典園林史.周維權(quán).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年
[2]顧建安,陳從周教授與安寧楠園[J].邊疆文學,2010(10)
[3]園庭信步.曹林娣.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