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曉峰
(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qū)人民醫(yī)院普外科,江蘇 蘇州 215000)
膽囊結石合并肝硬化的手術治療體會
俞曉峰
(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qū)人民醫(yī)院普外科,江蘇 蘇州 215000)
目的 總結給予膽囊結石合并肝硬化患者手術治療的心得體會。方法以2010年6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5例膽囊結石合并肝硬化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治療方式將患者分為兩組。治療組55例,患者行腹腔鏡、膽道鏡聯(lián)合保膽取石術;對照組60例,患者行開腹膽囊切除術,對比分析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失血量、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日及肝功能指標。結果①兩組患者手術成功率均為100%;②實驗組患者手術耗時更短、術中失血量更少、術后排氣更早、住院時間更短,與對照組比較組間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③實驗組術后并發(fā)癥3.64%(2/55),對照組術后并發(fā)癥11.67%(7/60),組間差異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④實驗組患者術后STB、ALB、AST、PT波動與對照組相比均較小,組間差異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與傳統(tǒng)開腹膽囊切除術相比,腹腔鏡聯(lián)合膽道鏡保膽取石術在膽囊結石合并肝硬化中的應用療效顯著,且該術對患者肝功能刺激小,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腹腔鏡;膽道鏡;保膽取石術;膽囊結石;肝硬化;膽囊切除術
膽囊結石屬普外科臨床常見疾病,結石多為黑色膽色素結石或膽固醇結石多見于成年群體,女性患者偏多且肝硬化患者的發(fā)病概率高于正常人群。手術是臨床治療膽囊結石的主要方式方法,與一般膽囊結石的臨床治療相比,膽囊結石合并肝硬化患者的治療過程相對復雜且風險性高[1-2]。近年來,數(shù)字影像技術的推廣及使用為安全有效治療合并肝硬化的膽囊結石提供了可靠方法,文章現(xiàn)以115例膽囊結石合并肝硬化患者為例,針對不同膽囊結石手術的臨床療效進行分析和研究,為臨床完善膽囊結石合并肝硬化的手術治療提供借鑒和參考,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以2010年6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5例膽囊結石合并肝硬化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經B超檢查均確診為膽囊結石,經肝穿刺活檢、肝功能、肝纖四項檢查確診為肝硬化。依據治療方式將入選患者分為兩組。實驗組(55例):男21例,女34例;患者年齡30~88歲,平均年齡(54.2±6.1)歲;單發(fā)結石16例,多發(fā)結石39例;結石3~16 mm,平均(5.6±1.3)mm;代償期肝硬化49例,失代償期肝硬化6例,肝功能Child-Pugh A級46例,B級9例。對照組(60例):男24例,女36例;患者年齡31~86歲,平均年齡(53.8± 6.7)歲;單發(fā)結石18例,多發(fā)結石42例;結石3~18 mm,平均(5.8 ±1.4)mm;代償期肝硬化51例,無代償期肝硬化6例,肝功能Child-Pugh A級49例,B級11例。兩組患者基本臨床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實驗組患者行腹腔鏡、膽道鏡聯(lián)合保膽取石術,具體施術方法如下:①患者入院后常規(guī)生化檢查(血常規(guī)、凝血功能等)、胃鏡檢查、B超檢查、鋇餐透視,評估手術難易及患者對手術的耐受程度。2例患者急性炎癥行急診手術。②術前給予患者預防性抗生素、維生素K1,依患者實際情況補充白蛋白、護肝、營養(yǎng)支持,使用利尿劑,常規(guī)清潔灌腸。③施術時,患者全麻,皮下穿刺Trocar,建立CO2氣腹,以腹腔鏡透視腹壁,常規(guī)四孔法施術。依結石大小于膽囊底部做切口,切口位置盡量選擇少血管區(qū),吸盡膽汁以后以膽道鏡探查膽囊管,取出結石。在觀察膽囊管通常以后縫合膽囊切口,去氣腹,常規(guī)處理創(chuàng)口。④術后,依患者實際情況決定引流與否,全部手術完成后常規(guī)護理。
對照組患者行常規(guī)開腹膽囊切除術,患者術中持續(xù)硬膜外阻滯麻醉,以開腹方式切除膽囊后常規(guī)沖洗縫合,術中注意止血,必要時引流,術后常規(guī)護理。
1.3觀察指標:手術完成后,對比分析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失血量、排氣時間、住院日及并發(fā)癥情況。術后給予兩組患者常規(guī)肝功能檢測,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凝血酶原時間變化情況及總膽紅素(STB)、血清白蛋白(ALB)、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數(shù)值情況。
1.4統(tǒng)計學方法:以SPSS 17.0系統(tǒng)軟件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標準差表示,結果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術中臨床指標與并發(fā)癥:兩組患者全部手術成功,成功率100%。兩組患者術中臨床指標比較結果為:實驗組跟對照組的手術耗時分別為(53.7±11.9)min及(82.6±21.3)min;術中失血量分別為(76.8±6.52)mL及(134.4±17.1)mL;術后排氣時間分別為(17.3 ±2.6)h及(39.5±4.0)h;住院時間分別為(4.3±1.2)d及(8.6± 2.3)d。實驗組患者手術耗時更短、術中失血量更少、術后排氣更早、住院時間更短,與對照組相比組間差異軍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實驗組1例切口感染,1例腹壁血腫,并發(fā)癥發(fā)生率3.64% (2/55),對照組4例切口感染,1例膈下感染,1例肺部感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1.67%(7/60),組間差異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9)。
2.2兩組患者術后肝功能情況:兩組患者術后次日均行凝血四項、血生化及肝功能檢查。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在手術中均受到損害,且出血量越高,損害越明顯。與手術前相比,實驗組術后PT指標平均上升(1.24±0.21)s,對照組上升(2.42±0.29)s,組間差異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35)。兩組患者術后肝功能各項指標波動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血清學指標變化差值(±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血清學指標變化差值(±s)
注:差值計算以手術前患者血清學指標值為基準
STB(μmol/L) ALB(g/L) AST(u/L)實驗組(n=55) 2.84±0.33 -(2.12±0.17) 4.12±0.30對照組(n=60) 4.63±0.51 -(3.85±0.22) 6.55±0.38 P值 0.023 0.036 0.014
有報道顯示,肝硬化所致肝功能受損與膽囊結石間存在一定關系,肝硬化患者膽結石發(fā)病率高出正常水平1~4倍,這主要是由于肝硬化患者機體免疫力下降、易患低血紅蛋白癥、膽汁中磷脂和未結合膽紅素水平異常等原因所致。與一般膽囊結石患者不同,合并肝硬化的膽囊結石患者通常門脈高壓且存在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障礙,為確保手術安全,此類疾病患者適宜選擇耗時短、易恢復的治療方式[3-4]。
本次臨床研究選擇腹腔鏡聯(lián)合膽道鏡保膽取石術對膽囊結石合并肝硬化患者進行治療,實驗結果顯示,手術成功率100%,手術耗時(53.7±11.9)min,術中失血量(76.8±6.52)mL,術后排氣時間(17.3±2.6)h、住院時間(4.3±1.2)d,并發(fā)癥發(fā)生率3.64% (2/55),各項指標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與傳統(tǒng)開腹取石相比,腹腔鏡聯(lián)合膽道鏡保膽取石術創(chuàng)傷小,利于患者預后[5-7]。此外,肝功能檢查顯示,實驗組患者術后STB、ALB、AST、PT波動與對照組相比均較小,組間差異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表明腹腔鏡聯(lián)合膽道鏡保膽取石術對患者肝功能刺激小,更適宜肝硬化患者使用??傊?,與傳統(tǒng)開腹膽囊切除術相比,腹腔鏡聯(lián)合膽道鏡保膽取石術在膽囊結石合并肝硬化中的應用療效顯著且利于患者保肝護肝,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鄭建強,談平原,楊鵬鳴.腹腔鏡手術治療合并肝硬化的膽囊結石72例[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13,13(4):377-378.
[2]欒炯地,羅興,楊峰.用腹腔鏡和傳統(tǒng)開腹手術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肝硬化的療效對比[J].求醫(yī)問藥(下半月),2013,11(3):109.
[3]黃勇.膽囊結石合并肝硬化患者行腹腔鏡手術的心得體會[J].當代醫(yī)學,2013,19(31):24-25.
[4]粟勁松.膽囊結石合并肝硬化50例手術治療臨床效果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5,21(5):76-77.
[5]喻建輝.腹腔鏡手術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肝硬化的療效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5,13(18):138-139.
[6]劉運山,尹文合.腹腔鏡手術治療48例膽囊結石合并肝硬化患者臨床療效觀察[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4,25(7):1459-1460.
[7]高金亭,繆丁丁,程新生,等.腹腔鏡聯(lián)合膽道鏡保膽取石手術治療合并肝硬化膽囊結石的療效觀察[J].中國內鏡雜志,2014,20(7):741-744.
R575.6+2
B
1671-8194(2016)24-017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