蕎麥肥土亦養(yǎng)人
11月至12月是蕎麥花盛開之際,小巧潔白的蕎麥花,為平原鋪上一層軟綿綿的毯子,引人想躺上去曬曬太陽。二林的蕎麥是在晚秋期的稻米收割后,改種蕎麥當作綠肥的,但蕎麥又是非常好的食物,區(qū)農會搭上健康飲食的風氣,在臺灣酒窖提供民眾蕎麥面DIY體驗。賞過了美麗的蕎麥田,親手制作蕎麥面,吃了黑后葡萄冰棒跟老師示范現煮的蕎麥面,大家在臺灣酒窖吃吃玩玩,也不忘在這里瀏覽二林所有釀制生產的各式葡萄酒、蕎麥食品、橙子跟食用的巨峰葡萄,都恨不得一箱箱地搬回臺北。
午餐在一家隱于村落小巷中的農家餐廳,佐以“臺灣風土”團隊的黑后葡萄酒、跟2015年推出的黑后葡萄釀造“豐華啤酒”,因為精釀啤酒的市場更大,價錢比紅酒便宜甚多,黑后啤酒能讓更多人認識到臺灣的釀酒葡萄。我們參加微醺小旅行的餐桌上,除了美味的料理,還佐二林產釀的兩款酒,讓其他的客人好生羨慕。
溪州鄉(xiāng)位于濁水溪畔,因灌溉溪水富含礦物質,因此盛產好吃的稻米、芭樂、小西紅柿、青蔥、平地水梨等蔬果。而臺灣重要的鄉(xiāng)土詩人吳晟,一生耕讀于此,其詩《負荷》《吾鄉(xiāng)印象》《我不和你談論》等十幾首收入小學到大學教科書,羅大佑、陳珊妮、張懸、林生祥、胡德夫等多位音樂人也為他的詩譜曲成歌。
吳晟絕大部分的詩歌以溪州為主,教職退休之后,更以超強的精神跟行動力,號召在地人跟外地的年輕人進行農村改造,并為了保護彰化大城濕地、溪州農業(yè)灌溉用水被中科園區(qū)攔截,發(fā)起“反國光石化”“守護母親河”運動,以文學家關懷土地的行動,讓工商利益退出農村跟海岸。幾年過去,溪州已在吳晟老師跟其家人莊芳華、吳音寧與親友的倡導下,親力執(zhí)行了溪州有機稻米品牌“尚水米”、成功旅社轉成為農用書店跟小農產品的銷售點、鼓勵果農續(xù)種老欉平地梨并包裝取名為“黑皮Happy梨”,將母親留下的土地改種原生樹為樹園,免費讓需要的人申請移植、提供農產相關課程、植物拓印、烹米煮飯等教學課程,使不同的人來到溪州看到農耕現場、腳踩土地、呼吸充滿植物的空氣……
吳晟不只是鄉(xiāng)土詩人,他用畢生的心力改造家鄉(xiāng),因此感動了許多企業(yè)主、學者,以及其他想讓世界更好的年輕人,大家齊聚于此學習,并反饋給日益需求農青的地方。
來到溪州,圳水潺潺灌溉著耕地,稻田四季流轉著新綠跟金黃,社區(qū)里的墻面漆著吳晟老師的詩句,我們去到吳晟的樹園,聽臺北來此工作5年的女青年導覽,小麥色的皮膚、普通話和閩南語交雜的介紹樹園成立的精神,一下指著鼴鼠鉆的吃蚯蚓的痕跡,一下指點一大塊復育成功的濕地,對來者的提問一一解說,而她只是自愿下鄉(xiāng)習農的農青之一。
到了成功旅社,所有出來接待的工作人員,都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他們常居于溪州,跟著吳晟種田、植樹,為農產品營銷包裝,向老農夫學習一切的友善耕法,不以慣性農法來對待植物,對土地好、長出來的糧食健康,自然對消費者好。所以溪州米,尚水(即“最美好的”)!
這一家老旅館由吳音寧主導,多是年輕人來執(zhí)行改建、策劃,成為專賣農用書籍、當地米糧蔬果、自行研發(fā)的飲料、主題懷舊展、農學課程的教室、人文藝術沙龍的展店。一杯香熱的自制玄米茶迎客,喝得到年輕人的用心與對土地的熱情。此時,成功旅社二樓展示上世紀70年代的婚禮照片,還有約會用的高背沙發(fā)、婚紗、結婚用的物品。40歲以下的民眾看了嘖嘖稱奇。
對于成功旅社出現在典型農村里,且發(fā)展出綜合型態(tài)書店的經營模塊,也提供了都市以外,新品種的“農創(chuàng)”復合店的范例。
整個溪州,因為吳晟及其一家人,使它成為目前最夯的農村旅行景點。晚上,我們在吳晟推崇的羊肉爐餐廳,啜飲著二林的黑后葡萄酒,圍著在地當天宰殺的溫體羊肉火鍋,在彰化過了一個微醺、滋補的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