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朝英 舒明軍
“仙湖”何處覓,白云無盡時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寫法解讀
□許朝英舒明軍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一篇報告文學。這篇文章展示了過去羅布泊的美麗景象和今天羅布泊的荒涼現(xiàn)狀,在追溯羅布泊演變的過程中,揭示了羅布泊消逝的原因,并指出了類似現(xiàn)象的存在,從而引起人們的思考。通讀整篇文章,絲毫沒有給人枯燥的感覺。那么,作者是如何運筆的呢?
同樣的素材,從什么樣的角度切入,如何布局謀篇,對文章有著決定性作用。本文的中心是批判人類盲目開發(fā)水資源,呼吁人類珍惜、愛護自然。文章開篇介紹羅布泊,以其不尋常的歷史和神秘感引發(fā)讀者興趣,然后介紹羅布泊傳奇般美麗的過去,使讀者對這神秘的所在平添了幾分喜愛和神往。緊接著,作者寫羅布泊的消逝,如此美好的事物消逝了,讓讀者感情上有一種巨大的落差,一時無法接受,必然想探尋曾經(jīng)那么美好、那么廣闊的水域迅速消逝的原因。此時文章才水到渠成地說明原因,引發(fā)讀者的痛心、惋惜之情,從而有力地突出中心。
這篇報告文學,全文運用記敘、描寫、說明、抒情、議論等多種表達方式,說明了羅布泊的消逝是人為的悲劇,凸顯了中心。
文章開篇介紹羅布泊時作者有意用冷靜客觀的口氣記敘其神秘莫測之處,平淡之中透露出羅布泊的恐怖。
緊接著進行濃墨重彩的描寫。介紹歷史上的羅布泊是何等的繁華美麗、如夢如幻,似人間仙境,與上文形成鮮明對比,感情色彩也大相徑庭。在探尋羅布泊消逝的原因時,又以詳實準確的數(shù)據(jù)和簡潔的記敘,說明其消逝的過程。
文章結尾處,作者又以氣勢磅礴的議論、抒情直接點明中心,強烈呼吁人類應珍愛自然,保護自己的家園。每一種表達方式都恰到好處又圓滿地完成了各自的任務,相得益彰地凸顯了文章的中心。
首先,作者縱向引用,追溯羅布泊神話般的歷史以及在近代變化消亡的過程。豐富詳實的數(shù)據(jù)、細致生動的引文都使羅布泊如一部真實哀婉的傳奇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斯文·赫定在20世紀30年代進羅布泊時還乘著小舟。他坐著船饒有興趣地在水面上轉了幾圈,站在船頭四下遠眺,感嘆這里的美景?;貒螅刮摹ず斩ㄔ谒遣恐摹秮喼薷沟靥诫U8年》一書中寫道:“羅布泊使我驚訝,羅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鏡子一樣,在和煦的陽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遠處幾只野鴨在湖面上玩耍,魚鷗及其他小鳥歡娛地歌唱著……”文章引用斯文·赫定的作品中對羅布泊的描寫,拉近讀者與曾經(jīng)仙湖般的羅布泊之間的距離,仿佛觸手可及,強烈的震撼效果有力地佐證了中心。
接著,作者又橫向聯(lián)系,尋找羅布泊消逝的直接原因,引用數(shù)據(jù),介紹相關的塔里木河的變化情況。塔里木河從“1321公里”萎縮到“1000公里”,再萎縮到“320公里”,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進……一組組確切的數(shù)據(jù)引用,更直觀地展現(xiàn)出人類對塔里木河、羅布泊造成的巨大危害。明確指出人口激增、用水量猛長是塔里木河水源枯竭的根本原因;而無節(jié)制、不科學的采水是塔里木河水源出現(xiàn)危機的直接原因。這樣,由其水源地——塔里木河的變化,寫到羅布泊的興衰,然后寫到青海湖、月牙泉的現(xiàn)狀。作者用大量的事例與數(shù)據(jù),促使人們深思。
文章綜合運用了對比、擬人、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直接抒情,強調(diào)中心,撼人心靈。
1.對比手法,形成反差。作者對比羅布泊的今昔,讓人知道今天令人恐怖的羅布泊昔日曾是美麗的仙湖和繁華的綠洲。作者對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鮮明而具體的描寫,顯示了巨大的落差,造成了文勢的跌宕,產(chǎn)生了震撼人心的效果。比如:“號稱千年不死的胡楊林啊,在忍受了二十余年的干渴后終于變成了干枯的‘木乃伊’?!薄扒辍迸c“二十余年”的鮮明對比,突出了人類破壞力之大,后果之嚴重。
2.擬人手法,震撼人心。作者將胡楊林擬人化:“那奇形怪狀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軀,似在表明胡楊在生命最后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像是向誰伸出求救之手!”對干枯的胡楊賦予人的情感,更使讀者內(nèi)心震撼:這就是人類無情破壞自然的證明!再如:“站在羅布泊邊緣,會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這里已脫盡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膚筋骨。站在羅布泊邊緣,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滄海桑田的痕跡,你會感到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與無奈?!边\用擬人化的手法,形象、具體、生動地展現(xiàn)了這片原本美麗的綠洲被人類無情破壞的悲慘景象。直觀展現(xiàn)羅布泊現(xiàn)狀,說明人類對大自然造成破壞的事實。
3.排比手法,振聾發(fā)聵?!懊つ吭黾痈赜盟?、盲目修建水庫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個巨大的吸水鬼?!边B續(xù)4個“盲目”與“吸水鬼”,既形象具體地寫出了人們過量用水的無節(jié)制,也表達了作者的遺憾和焦慮。再如文章的結尾:“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將成為荒漠的地方!”3個“救救”的呼吁之聲,振聾發(fā)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