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淑娟
摘 要:關于電動助力轉向系統方面的研究還尚處于初級階段,要想充分發(fā)揮出這一機電一體化系統的優(yōu)勢作用,則首先需要實現這一系統的完善設計與開發(fā)。對汽車電動助力轉向系統的研究與開發(fā)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設計與開發(fā)思路。
關鍵詞:汽車電子化;電動助力轉向系統;傳感器;驅動電路
中圖分類號:U463.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16.122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汽車技術領域實現了進一步的創(chuàng)新,而汽車電子化則成為汽車技術當前主要發(fā)展方向。其中,電動助力轉向系統(EPS)的誕生與在汽車中的應用,能夠借助這一全新動力轉向系統來提升汽車操縱的輕便性與穩(wěn)定性,解決了傳統液壓動力轉向系統所存在的不足。與以往所采用的液壓轉向系統相比較而言,采用EPS能夠借助電動機直接將助力提供給駕駛員,而處于非轉向狀態(tài)下所產生的消耗幾乎為零,進而節(jié)省了燃油,同時裝配應用簡單、方便。但基于目前尚未針對EPS建立標準的模型,本文就此展開研究。
1 EPS所呈現出的優(yōu)勢特點
EPS所呈現出的優(yōu)勢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①操縱性能得到了優(yōu)化。EPS能夠借助電動機直接提供轉向助力,且能夠對這一轉向力進行個性化設置。在實際操縱汽車的過程中,通過助力的有效提供來提高操作的主動性、安全性和穩(wěn)定性,且確保在停車時提供最大的轉向力,在低速時保證了轉向的輕便性。②降低燃油,減少污染。與傳統的液壓動力轉向系統相比而言,EPS的另一大優(yōu)勢在于只有在操作時才會產生能耗,通過按需提供動力的方式來節(jié)省汽車燃油,同時有了該系統,并不需要液壓回路系統,因此就規(guī)避了漏油的問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汽車能耗的同時減少了環(huán)境污染。③轉向的跟隨性提升,且更加安全、可靠。應用EPS后,轉動慣量增加,同時也不存在轉向遲滯問題,汽車在轉向過程中前輪擺振大幅度降低,加上該系統具備故障自診功能及保護功能,所以在提升跟隨性的同時,為進一步保障行車轉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奠定了基礎。④結構簡單且質量輕,易于安裝使用。應用該系統后,整個系統的構件被大大簡化,質量隨之降低,便于安裝,且因該系統的自動化程度較高,所以使用方便,并且維修難度也大大降低。
2 EPS的結構與原理
EPS的基本工作原理為:當系統接收到汽車打火信號后,在確定信號有效性的基礎上,轉向軸啟動,相應的扭矩傳感器實現信號的輸出,而控制單元接收到這一信號后,基于扭矩轉角信號及車速信號等進行計算,進而明確助力電機的運轉方向,同時定位相應的電流量。在此基礎上,發(fā)揮了助力轉向控制功能。
3 EPS的設計與開發(fā)
3.1 EPS控制器的設計
3.1.1 轉矩信號采集電路的設計
輸入相應信號幅值0~0.5 V,基于S3S44BOX的A/D轉換器,相應的電壓輸入范圍在0~2.5 V。在處理這一信號的過程中,要在采用濾波處理技術的基礎上實現分壓處理。在研究的過程中,樣本的濾波電路采用的是二階低通有源濾波電路。在設計的過程中,以阻值相同的R1與R2對輸入信號進行分壓處理。此時,相應的幅值發(fā)生了改變,為原先的1/2.在此基礎上,將R1與C1組合,將R2與C2組合,形成2個一階低通濾波。在運行過程中,一階低通濾波則充當一個電壓跟隨器來有效發(fā)揮其作用。
3.1.2 電流信號采集電路的設計
所使用的傳感器為霍爾電流傳感器,其輸出電流信號在0~50 mA自檢,而應用EPS需要將電流信號轉換為電壓信號,因此要在傳感器輸出端引腳上將100 Ω的電阻接入,進而在獲得電壓信號后,經由濾波電路輸送,由相應的ARM芯片A/D端口接收。
3.1.3 車速信號采集電路的設計
在實際設計的過程中,以脈沖信號模擬車速信號,將這一信號輸入到單片機中。而單片機本身在信號處理的過程中,其相應的電壓為2.5 V,所以需要針對信號的電平匹配設計。一般設計一個鉗位分壓電路即可,而為了提升這一電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相比而言,采用光電耦合器更為合理,且設計簡單、方便。
3.1.4 電機驅動控制系統的設計
在設計的過程中,選用OR2110來實現驅動電路的搭建,而一般需要2個IR2110來實現驅動,且不需要進行隔離設計,因此整個電路相對簡單。同時,因其自身無法產生負偏壓,需要將負偏壓電路接入,并為了實現其保護功能的發(fā)揮,則需要進行接地處理。
3.2 系統軟件的具體設計與開發(fā)
3.2.1 A/D轉換程序的設計
該單元軟件主要承擔的功能為信號采集、電壓與電流監(jiān)測等。在設計時,要基于轉換前進行初始化設置,然后針對其采樣與轉換功能需求,先設置相應的數據與控制寄存器,并基于后者進行上下輸入通道的設計。
3.2.2 PWM控制程序的設計
ARM單片機能夠對PWM波形進行控制,而這一控制程序的實現需要基于EPS模型進行計算,以明確控制電機轉速的目標電壓值。輸出的波形信號能夠實現對功率驅動電路的控制,進而促使電動機轉速能夠得到有效控制。這樣才能夠使得助力轉向電動機提供相應的助力。
4 總結
綜上,基于EPS,為了充分發(fā)揮這一系統在汽車轉向中的助力作用,并提升汽車操作的輕便性與安全性,實現節(jié)油環(huán)保的目標,就需要實現EPS的完善設計與開發(fā)?;贓PS的結構與工作原理,需要實現控制器與軟件這兩大部分的全面設計,進而才能夠確保該系統優(yōu)勢功能夠在實際應用中得到充分發(fā)揮。
參考文獻
[1]程壽國,陳小龍.汽車電動助力轉向系統改裝技術研究[J].機電工程,2013(03):314-317.
[2]吳天明.汽車電動助力轉向系統的工作原理及發(fā)展趨勢[J].軍民兩用技術與產品,2010(10):45-46.
[3]劉敏,臧懷泉,田超,等.汽車電動助力轉向系統的開發(fā)與設計[J].電子測試,2008(05):71-74.
〔編輯:劉曉芳〕